1、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厨房燃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盖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如果遭遇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
D.电线短路着火时泼水灭火,以免火势扩大
2、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如图是氧化汞加热分解的微观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该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工业上一般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大量氧气,液态氧通常储存在钢瓶里。
材料二:2023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出炉,“多巴胺穿搭”入选。“多巴胺”是一种化学物质,化学式为 C8H11NO2。 多巴胺由脑内分泌,可影响一个人的情绪。
【1】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下列有关氧气压缩成液态氧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体积变小
B.分子质量变小
C.分子数目变少
D.分子间空隙变小
【3】下列有关多巴胺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为153g
B.多巴胺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C.多巴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多巴胺中氮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
4、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水都是纯水
B.肥皂水遇到软水起浮渣
C.过滤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D.水的天然循环是化学变化
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实验①—电解水实验
B.实验②—向MnO2固体粉末中不断加入H2O2溶液
C.实验③—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D.实验④—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一定质量的红磷
6、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A.植物秸秆就地焚烧
B.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C.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D.出门随手关闭电灯
7、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氮气用于食品防腐: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氢气用于填充气球:密度小
C.焦炭用于冶炼金属:还原性
D.氧气用作火箭推进剂:可燃性
8、“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干冰升华 | 分子间隔增大 |
B. | 一滴水中约含1021个水分子 | 水分子很小 |
C. |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 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 |
D. |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 | 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A.A
B.B
C.C
D.D
9、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是“在不对称有机催化方面的发展”。脯氨酸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有机催化剂,其化学式为C5H9N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脯氨酸属于氧化物
B.脯氨酸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C.脯氨酸由5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脯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0、人类生活离不开空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B.氮气和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用作保护气
C.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D.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11、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一定为单质
B.图中x的数值为9
C.丙一定属于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9:8
12、近年来,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直困扰着人类。消毒剂的选择、利用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成为热门话题。过氧乙酸(化学式CH,COOOH)溶液是常用消毒剂中的一种,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是一种氧化物
B.过氧乙酸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
D.一个过氧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13、如图为简易净水器的装置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小卵石、石英砂的作用为过滤,可以将硬水软化
B.活性炭的作用为吸附,可除去异味和色素
C.如图净水材料中,可回收重复使用的是活性炭
D.经净化后的水为纯水
14、对下列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事 实 | 解 释 |
A | 墙内开花墙外香 |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B | 固体酒精和液体酒精都可做燃料 |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
C | 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 |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
D |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 分子间有间隔 |
A.A
B.B
C.C
D.D
1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102
B.丁一定是化合物
C.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4:9
16、航天梦照亮中国科技兴国路,在距离地球400多公里的“天宫”,航天员展示了“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如图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锆元素是非金属元素,位于第五周期
B.图中“91.22”表示1个锆原子的质量
C.图中m的值为40,n的值为2
D.锆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ZrO
17、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H2、Ar属于单质
B.MgO、H2O2属于氧化物
C.冰水混合物、天然气属于混合物
D.水蒸气、氧气属于纯净物
18、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uO+H2SO4=CuSO4+H2O
B.HCl+AgNO3=AgCl↓+HNO3
C.Ba(OH)2+H2SO4=BaSO4↓+2H2O
D.CaCO3+2HCl=CaCl2+H2O+CO2↑
19、在氯化物中氯的化合价是-1。氯化铁(FeCl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3
B.-1
C.+2
D.+3
20、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科学家与化学成就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屠呦呦 —— 发现青蒿素
B.门捷列夫—— 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C.张青莲 —— 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
D.拉瓦锡 —— 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1、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拉瓦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B.门捷列夫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C.钱学森确定了空气的组成
D.张青莲为测定相对原子质量贡献非常大
22、氯元素对维持人体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其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氯的元素符号是CL
B.氯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
C.氯原子的质量为35.45
D.氯容易失去1个电子变成Cl-
2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干冰 冰水混合物
B.氮气 自来水
C.澄清的石灰水 空气
D.矿泉水 稀有气体
24、高氯酸铵(NH4ClO4)分解时产生大量气体,可用于发射火箭。下列物质不可能是高氯酸铵分解后的生成物是
A.O2
B.CO2
C.C12
D.H2O
25、如图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
|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 B.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 C.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 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A.A
B.B
C.C
D.D
26、研究和学习化学有很多重要的方法。下列方法中列举的示例错误的是
A.实验法——用铜粉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B.分类法——根据物质所含元素种类:将氧化物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C.类比法——根据金属铝能与盐酸反应:推测出金属铜也能与盐酸反应
D.归纳法——根据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归纳出碱的通性
27、在①氮气②氧气③水蒸气④二氧化硫⑤氦气⑥二氧化碳六种物质中,选择物质编号填空:
(1)能用于炼钢和医疗急救的是_____;
(2)能使饼干在空气中变软的是_____;
(3)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
(4)属于有害气体的是_____;
(5)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
(6)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
28、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的溶解度是______g;
(2)P点的意义:______;
(3)t3℃时,向50g水中加入35g甲,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4)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t2℃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乙溶液中溶质质量
B.t3℃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乙溶液中溶质质量
C.t2℃时,甲溶液中溶剂质量=乙溶液中溶剂质量
D.t3℃时,甲溶液中溶剂质量<乙溶液中溶剂质量
29、实验室过滤水的实验: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将浑浊的水样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3)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时,发现装置存在一处明显错误,该错误是______,纠正错误后,接下来的过滤操作可除去水样中的______(填“可溶性”或“不溶性”)杂质。
30、(3分)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来杀菌消毒,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是:MnO2+4HC1(浓)MnCl2+Cl2↑+2H2O。
(1)该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 。
(2)实验室中能否采用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制取氯气并说明埋由。
(3)用此方法制取的氯气往往不纯,原因是什么?
31、根据初中所学的知识并结合下列仪器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f
(2)实验室选取d、e、h、j四种仪器制取并收集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曼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除了选用了仪器b、g 外还需选择上述仪器中的 (填写字母)。检查完装置的气密性后,应先往仪器b中加入的药品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收集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始终不见浑浊,原因是 。
(4)右图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
(5)检验一瓶二氧化碳是否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6)小淇同学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在上述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的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对可能造成这一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溶液变红;
B.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
C.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溶液变红。
32、学会观察是初中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观察金属性质时首先通过折弯、扭断观察它的软硬,金属镁能被折弯,说明它很______;观察金属颜色时通常将外层氧化膜用砂纸打磨,镁是__________色金属;用镁连接干电池和电珠,灯泡发光,说明镁能_________。镁带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__________,放出大量___________,生成一种_______色_________(状态)物质。(注意:叙述现象时不能说出产物名称)反应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3、根据下列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微粒共能表示___________种元素。
(2)图中表示原子结构的是(填标号)___________。
(3)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用离子符号表示)___________。
(4)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用离子符号表示)___________。
(5)B 微粒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的___________元素,位于第___________周期。它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_(填写“得”或“失”)电子,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
34、在实验过程中,进行下列各操作之前应先做什么?
(1)制取气体时,向发生装置中装入药品之前应先__________。
(2)点燃可燃性气体(如氢气)前应先____________。
35、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研究方法。
(1)图1和图2分别代表碳的两种单质,它们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原因是构成它们的原子________不同。
(2)图3为利用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制取甲烷的微观示意图:写出二氧化碳制取甲烷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6、(6分) 根据物质性质可以鉴别生活中的不同的物质,请用最简便的方法鉴别下列各组物质:
(1)白糖和食盐
(2)酱油和白醋
(3)铜丝和铁丝
(4)冰和水
(5)氧气和氮气
(6)澄清石灰水和蒸馏水
37、下图是粗盐提纯实验中的 3 个操作.
(1)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是 a_____c_____
(2)装置 A 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目的是_____
(3)装置 C 有一处错误是_____
(4)若是在实验室里完成过滤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滤纸边缘应该低于漏斗边缘
B玻璃棒搅拌加快液体的过滤速率
C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影响过滤速率
D过滤能够除去水中的颜色和气味
E.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重新过滤
F.漏斗下端应紧靠烧杯内壁
(5)用_____来区分过滤后的水是软水还是硬水,生活中常用_____方法使硬水转化成软 水。
38、植物不但进行光合作用,也同时进行呼吸作用。为了比较两者的不同,有人设计了以下实验。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选取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两盆,在花盆上各放入一杯澄清石灰水。然后把其中一盆用无色透明的塑料袋罩住,放在阳光下,另一盆则用黑色塑料袋罩住,放在阴暗处(如图所示)。傍晚,在塑料袋上都剪一个小口,并插入燃着的木条实验,发现A中木条的火焰比B中更亮,而A中的石灰水保持澄清,B中变浑浊。
(1)A中木条燃烧更旺,说明A中______更多,从而说明在阳光照耀下植物主要发生_______作用。
(2)A中的石灰水保持澄清,而B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B中__________更多,从而说明在缺少光照条件下,植物主要发生____作用。
39、实验室利用红磷和白磷两种可燃物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1可以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迅速插入集气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继续燃烧,产生大量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红磷_______,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可达到实验的目的。
(2)通过实验2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有热水,a、b、c三个位置分别放有药品,实验中只有a处的白磷燃烧,整个过程中气球会出现先_______后 ______的现象。 a与b 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与c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如图所示的是硫和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两个实验,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水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2)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部留少量水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丝盘成螺旋状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___________、放热、生成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