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钙离子:Ca+2
B.两个氢原子:H2
C.碳酸钙:Ca(OH)2
D.高锰酸钾:KMnO4
2、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A.元素观: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微粒观: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C.守恒观:10g氢气和10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20g水
D.变化观: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3、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使用了星载氢原子钟。氢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所示内容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是非金属元素
B.1个氢原子的质量是1.008g
C.元素符号是H
D.氢原子的质子数是1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读取数值
B. 倾倒液体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加热液体
5、航天梦照亮中国科技兴国路,在距离地球400多公里的“天宫”,航天员展示了“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如图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锆元素是非金属元素,位于第五周期
B.图中“91.22”表示1个锆原子的质量
C.图中m的值为40,n的值为2
D.锆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ZrO
6、下列清洗操作中,发生乳化现象的是
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
C.用稀盐酸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D.用酒精清洗碘渍
7、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有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黄酮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C.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
D.一个黄酮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 18 | 1 | 2 | 32 |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 x | 26 | 2 | 12 |
A.x=13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3:6
9、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我国科学家是
A.袁隆平
B.张青莲
C.屠呦呦
D.侯德榜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25 | 15 | 1 | 5 |
反应后质量(g) | 11 | x | 1 | 22 |
A.丙不一定是催化剂
B.丁可能是单质
C.x=12
D.反应中的甲、丁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4:17
11、如图所示,下列图像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质量相同的粉末状和块状碳酸钙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B.分别向等质量锌和铁中,逐渐加入组成相同的稀硫酸至过量
C.给水通电一段时间
D.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
12、航天员饮用的小分子团水与普通水相比,具有水溶性强,密度高,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是静止的
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D.小分子团水的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13、铷原子钟是我国北斗卫星的“心脏”,铷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铷元素的符号为R
B.铷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D.铷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7
1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在含量
B.探究催化的作用
C.验证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D.探究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15、下列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 | ||||
实验现象 | 热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 |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 燃烧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复燃 |
实验结论 | 燃烧需要氧气 | 二氧化碳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
A.A
B.B
C.C
D.D
16、期末测试紧张吗?不妨做个深呼吸,在教室的你吸入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1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最终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大量热量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18、我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33天,并成功与“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成功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已成为航天大国。如图是航天飞行器座舱内空气更新过程示意图,下列关于飞行器座舱内空气更新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整个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O2和H2O
B.装置Ⅱ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C.装置Ⅲ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
D.装置I的作用是将空气和CO2、H2O分离
19、图1是KNO3和NaCl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按图2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B.t2℃时,能配制得到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KNO3和NaCl溶液
C.“某一步操作”前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是d点→b点
D.t2℃时将等质量的KNO3的饱和溶液和NaCl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关系:m(KNO3)>m(NaCl)
20、2023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关爱自然,刻不容缓”。下列做法与此主题相违背的是
A.采用露天焚烧,处理塑料垃圾
B.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C.开发利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使用公共交通出行,践行“低碳生活”
21、下图中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符合他们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A.C+O2CO2
B.H2 +Cl22HCl
C.S +O2SO2
D.CH4+2O22H2O+ CO2
22、利用氧化镁分解氯化铵制氨气,其物质转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制得的氨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该方案便于NH3和HCl的分离
C.理论上每生成1.7gNH3,需补充4gMgO
D.理论上分解5.35gNH4C1,可获得7.3gHCl
23、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 |
A | 鉴别CuCl2溶液和NaCl溶液 | 观察颜色 |
B | 鉴别软水和硬水 | 取样,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 |
C |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 通过澄清石灰水 |
D | 除去Cu(NO3)2溶液中少量的AgNO3 | 加入过量铜粉,过滤 |
A.A
B.B
C.C
D.D
24、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氨水挥发,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容易晾干,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C.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说明水分子体积变大
25、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电池A端是电源的负极
B.b试管中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C.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
D.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26、硫酸亚铁在强热下可发生反应:,则X的化学式是
A.S
B.FeO
C.SO2
D.O2
27、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利用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请根据电解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b管连接的是电源________极(填“正”或“负”)。
(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8、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具有______________ 的性质。
(2)写出下列元素符号:硫_____ 铁____ 钠______ 铜______
(3)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学好化学用语有利于学好化学,请按要求填空。
(1)填符号:2个铁离子________;硫酸铵________;
(2)说含义:CO2中2的含义是________。
30、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原子_______;
(2)镁离子_______;
(3)纯碱_______;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
31、空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或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下列现象能说明我们身边存在空气的是(填字母序号)
A.快速奔跑时感受到有风吹来
B.把塑料袋抖开后扎紧,感到不易压缩
C.将玻璃杯倒扣在水槽中,水不能充满玻璃杯
(2)食品常采用充气包装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保鲜保质。充入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
(3)山西是一个煤资源丰富的省份,其燃烧造成的主要污染物为_______,(写一种)为了保护大气,为保护环境的相关部门提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
32、下列各组反应能否进行?若能请直接写出化学方程式,若不能请说明原因:
(1)稀盐酸与小苏打溶液:_______。
(2)氯化铁与烧碱溶液:_______。
(3)氢氧化铜与稀硫酸:_______。
(4)硝酸钾与碳酸钠溶液:_______。
33、(1分)草酸亚铁(FeC2O4)难溶于水,受热会分解。用硫酸亚铁溶液和草酸铵溶液反应可制备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相对分子质量180)。写出制草酸亚铁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4、请你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
(2)_______℃时,甲乙两物质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3)在0℃﹣30℃之间,甲的溶解度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乙的溶解度.
35、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6个水分子_________;
(2)二氧化碳_______;
(3)2个镁离子_______;
(4)8个氧原子________;
(5)四氧化三铁_________。
36、选择氧气、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填空,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能用于灭火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属于有毒气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_____________,释放的是_____________;
(5)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6)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7)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的是________,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8)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的是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9)干冰是________________;
37、实验室常用于制取氧气的方法有:a、加热氯酸钾晶体和二氧化锰粉末;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c、用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使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水和氧气。
写出指定的仪器名称①____,③___。
分析装置A的特点,推测其所用的制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
填a、b或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______,在结束实验时要先撤离导管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___________。利用装置B制氧气时,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_。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应该选用装置___________
填“A”或“B”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为检验装置B中氧气是否收集满,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___________;如果木条___________,则已收集满了,这是利用了氧气的___________性质。
利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____
填“a”或“b”
端导入,___________
填“a”或“b”
端导出。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应选用___________作发生装置,收集氨气装置最好用___________
选填字母
。
38、化学课外小组利用如图仪器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探究。
(1)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和收集干燥的CO2,并能在反应过程中添加液体药品,则可选择如图1仪器中的_____进行组合(填标号);利用如图2装置进行CO2性质探究,若要证明②处CO2与水发生了反应,应在①试管里放_____。
(3)下列有关气体的实验室制法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若选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制取CO2则反应速率过快
B.收满O2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上
C.用图3装置收集H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D.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不需考虑该气体用途
39、2021年12月26日,南昌地铁4号线全线开通,与1、2、3号线实现“四联”运行,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1)修建材料:修建地铁用的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消防安全:地铁隧道中须安装自动喷淋系统。喷出的水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废水处理:地铁施工产生的废水可用活性炭处理,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性。
(4)文明乘坐:乘坐地铁时禁止携带酒精等易燃易爆物。写出酒精(化学式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0、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②表示的是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2)如图2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
①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_________,其离子符号是________。
②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③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____________相同。
(3)氧和硫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_________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