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新北八年级质量检测化学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20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6题,共 130分)
  • 1、有X、Y、Z三种金属,将X、Y浸入稀盐酸中,Y溶解X不溶,将X侵入Z与硫酸根组成的溶液中,X的表面附着Z金属,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Y、Z

    B.X、Z、Y

    C.Z、X、Y

    D.Y、X、Z

  • 2、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白炽灯泡的钨丝通电时有发光发热的现象,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B.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氮气加压后变成液态,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 3、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产量

    B.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分解具有催化作用

    C.不使用催化剂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D.加入催化剂后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 4、透过现象看本质,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戴口罩不会阻隔氧气——氧分子体积很小

    B.水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结成冰的水不会流动——0℃以下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D.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的间隔发生改变

  • 5、已知,Mg和MgCO3的混合物中镁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4:1。现取一定质量该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过量的300.0g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15.0g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气体的总质量为6.6g

    B.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C.混合物中Mg与MgCO3的质量比为2:7

    D.反应中生成氯化模的总质量为14.25g

  • 6、下列属于化合物的是

    A.石墨

    B.干冰

    C.石灰石

    D.水银

  • 7、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装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丙属于氧化物

    B.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3:1:4

  • 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只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只显负价

    C.某物质燃烧有水生成,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氢、氧元素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需要验纯,所以点燃氢气前需要验纯

  • 9、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是“在不对称有机催化方面的发展”。脯氨酸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有机催化剂,其化学式为C5H9N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脯氨酸属于氧化物

    B.脯氨酸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C.脯氨酸由5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脯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 10、茶叶中的儿茶素(C15H14O6)有延缓衰老、抗肿瘤等生理活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儿茶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14+16×6)

    B.儿茶素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C.儿茶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儿茶素是由15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

  • 11、科学家在制备碳纳米管时得到了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副产品,该副产品外观类似泡沫、质地轻盈,被称为碳纳米泡沫,它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碳素材料的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纳米泡沫和碳纳米管属于不同种物质

    B.碳纳米泡沫是一种单质

    C.碳纳米泡沫不具有可燃性

    D.碳纳米泡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还原氧化铜

  • 1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取体积

    B.装入固体粉末

    C.点燃酒精灯

    D.倾倒液体

  • 13、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A.探究人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了二氧化碳

    B.探究分子的运动

    C.探究二氧化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探究氧气的浓度是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A.A

    B.B

    C.C

    D.D

  • 1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①既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又可说明氨气能溶或易溶于水。

    B.②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

    C.③既可探究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又可说明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④既可探究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又可说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约为1:2

  • 1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检验、性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只是体现二氧化碳不可燃、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D.二氧化碳可用于制汽水等碳酸饮料

  • 16、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炭黑制作墨汁

    碳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B

    用粮食酿醋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C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

    D

    用氦气做探空气球

    氦气密度小

    A.A

    B.B

    C.C

    D.D

  • 17、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

    B.海马贡酒

    C.椰树牌天然椰子汁

    D.铝合金窗

  • 18、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H2O

    C.H2SiO3

    D.Na2SiO3

  • 19、某工业尾气中可能含有H2、CO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其成分,小明同学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入一段时间气体后,点燃酒精灯加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观察到A处黑色固体变为红色,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工业尾气是CO

    B.若观察到A处黑色固体变为红色,B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则说明工业尾气是H2

    C.若观察到A处黑色固体无明显变化,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工业尾气是CO2

    D.B处装置既可检验CO2,也可收集工业尾气

  • 20、如图是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增加

    C.反应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能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 21、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肥料。下列关于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一个尿素分子由3种元素组成

    C.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14

    D.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2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黄铜和纯铜相互刻画,纯铜表面留有划痕

    B.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强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雾

    C.在空气中点燃一氧化碳: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钉:银白色固体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变成浅绿色

  • 2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CO2、SO2可与NaOH溶液反应,故所有的非金属氧化物都可以与碱溶液反应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性质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容易被腐蚀,则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一定是性质不活泼

  • 24、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A.空气成分模型

    B.灭火原理模型

    C.物质组成及构成模型

    D.溶液的性质模型

  • 25、元素E在化合物中只显一种价态,已知它的氯化物为ECl3,则下列化学式正确的是

    A.EO3

    B.E(NO32

    C.E3(SO42

    D.E(OH)3

  • 26、分类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干冰

    B.氢氧化钾

    C.液氧

    D.赤铁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7、10分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I.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1家用净水器中含有大量活性炭,其作用是  

    2将如下两种物质A.食盐  B.花生油分别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填字母标号

    再分别加入洗洁精振荡,能出现乳化现象的是   填字母标号

    3在厨房炒菜时,在客厅都能闻到菜香味的主要原因是  

    4在农业生产中,施用的硝酸钾KNO3属于   肥料。

    5当森林发生火灾时,救火的措施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其原理是  

    II.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6柠檬酸C6H8O7可增加食品的酸味,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7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氨气使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快速转化成无害的氮气和水蒸气,水蒸气可吸收尾气中的烟尘,减少PM2.5排放.请写出氨气和N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8、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的序号填空:

    ①二氧化硫 ②氧气 ③氮气 ④氖气 ⑤明矾

    (1)可用于净水的是_______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_______

    (3)可以供呼吸的是_______

    (4)可用于制硝酸和氮肥的是_______

    (5)电工“测电笔”内充有的气体是_______

  • 29、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

    (2)氢原子___________

    (3)标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___________

    (4)氧分子___________

  • 30、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1)下列标志与节约用水有关的是_____(填字母代号)

    2)下列做法有利于防治水资源污染的是_____(填序号)

    ①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②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

    ③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④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 31、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着某种物质,请将序号填写在空格内。

    ①氧气   ②二氧化碳   ③水蒸汽    ④氮气    ⑤稀有气体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内存在着_____

    2)装有石灰水的烧杯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石灰水表面会出现一层白膜,说明空气中有_____

    3)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会逐渐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

    4)空气可以用于制造氮肥,说明空气中有_____

  • 32、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图所示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产生_______,负极产生_______,两者的体积比为____。检验正极产生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 33、3分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1湿衣服晾干体现了水分子的不断  

    2日常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水可以配制各种溶液。将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10%的稀硫酸,需水的质量为 g。

     

  • 34、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一氧化碳分子_______

    (2)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 35、常温下,配制某硝酸钾溶液过程如下图所示(加水过程中无热量变化):

    (1)随着水的加入,烧杯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可能为___________;

    A.a>b>c>d

    B.a=b=c>d

    C.a=b>c>d

    D.a=b<c<d

    (2)下列原因中,可能导致配制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______。

    A.硝酸钾中含有杂质

    B.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且使用了游码

    C.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

    E.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 36、2012年6月24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新突破,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1)为完成此次任务所做的各项准备中,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飞船内电路系统的设计

    B 制作神舟九号太阳能帆板的材料

    C 航天员在地面进行1500多次对接操作模拟训练

    (2)四氧化二氮(N2O4)是运载神舟九号的长征2号F运载火箭的推进剂之一。在室温、101kPa时,四氧化二氮是无色气体,易转化为二氧化氮(NO2)。二氧化氮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能破坏臭氧层。因此,我国于2014年投入使用的长征5号运载火箭全部使用的是无毒无污染的新型环保燃料。

    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四氧化二氮属于____(填字母序号)。

    A 纯净物                      B 混合物                       

    ②在一定条件下,四氧化二氮转化为二氧化氮属于_____(填“物理变化” 或“化学变化”),四氧化二氮和二氧化氮都由____组成。

    ③液态四氧化二氮的化学性质与气态四氧化二氮相同,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

三、实验探究题 (共2题,共 10分)
  • 37、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示意图,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

    2)若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若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4)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则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若要用E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__端(填ab)进入。

    5)图装置H可用来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进行操作时,集气瓶未装满水___________影响实验结果(填不会)。

    6)用装置AF制取氧气,在收集中发现装置A中有大量的起泡产生,而装置F中只有少量气泡冒出,你认为实验过程中忘记了什么操作____________

  • 38、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现象是______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预先要在集气瓶中放入一些水,原因是______

    (3)实验时若看不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只要求写一种原因)

    (4)龙文实验小组想搞清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原因,查阅了不少资料,发现用来做燃烧实验的铁丝往往是生铁,生铁中含有少量的碳元素,碳元素在燃烧过程中生成了气体,气体将铁与氧气反应生成的金属熔化物______推了出去,从而产生了火星四射现象。写出生铁中的碳燃烧生成气体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四、简答题 (共2题,共 10分)
  • 3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1)填写下表各空。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内容

    ___________

    现象

    ___________

    溶液由红色恰好变成无色

    有气泡产生

    实验

    解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如下图:

    其中“○”表示___________(填符号)

    结论:生成物中有________生成时,复分解反应可以发生。

    (2)根据实验三的实验解析可知,将稀硫酸换成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也能看到相同的实验现象。

    A.稀盐酸

    B.MgSO4溶液

    C.(NH42SO4溶液

    D.Ca(OH)2溶液

    (3)实验一结束后,把该的试管里的上层清液a倒入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向清液a中逐滴滴加K2CO3溶液。在滴加过程中,发现先产生气泡,然后又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上述现象判断原清液日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 40、某化学活动小组欲配制500克0.9%的生理盐水,下图是该小组同学制的操作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所示仪器的名称:b___________

    (2)请写出图A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

    (3)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___克,E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___

    (4)下列错误操作中,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高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装瓶时有溶液洒出       ②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③称量时砝码与药品位置颠倒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200
题数 40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实验探究题
四、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