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首次获得公斤级钼同位素,成为世界上极少数可以批量获得钼同位素的国家之一。如图是钼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钼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42
B.第3层电子数为8
C.相对原子质量为42
D.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2、N(NO2)3是科学家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6.8%
B.N(NO2)3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3
C.N(NO2)3在氧气中燃烧产物有水生成
D.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52g
3、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④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为两种化合物,生成物也是两种化合物,所以反应物为两种化合物,生成物也是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A.①②③④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①
4、日常生活中75%的酒精可用于杀菌消毒。运输酒精的槽罐车应贴的安全标志是
A.
B.
C.
D.
5、给物质分类有利于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下列常见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CO2
C.H2SO4
D.KMnO4
6、铑(Rh)常用于汽车废气净化催化中,Rh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3,质子数为45,其核电荷数为
A.103
B.58
C.148
D.45
7、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焰火为节日增添了欢乐氛围。制作焰火的以下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S
B.A12O3
C.KC1O3
D.KNO3
8、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B.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是铁
C.钛合金可以制造人造骨
D.废旧蓄电池中含铅等金属,可以回收利用
9、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以下关于物质的构成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由水分子构成
B.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C.铁由铁原子构成
D.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10、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归纳推理错误的是
A.离子都带有电荷,但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都是离子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则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都是分子
C.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则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单质
D.氧化物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都是氧化物
11、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 A.观察铁丝燃烧 | B.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 C.探究分子运动 | D.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
实验设计 |
A.A
B.B
C.C
D.D
12、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关闭弹簧夹,实验中观察到a处红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c处白磷不燃烧,一段时间后b处白磷熄灭,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H形管的容积为50mL,白磷为足量),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最终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约为10mL
B.对比b、c处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烧杯中的水和量筒中的水的作用不一样
D.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13、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丙、丁均为氧化物
B.丙的化学式为CH3OH
C.乙分子在参加化学反应时不可分
D.液态丁变为气态时,丁分子发生改变
14、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下列物质中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A.金刚石
B.氧气
C.氯化钠
D.铜
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滴加液体
D.取用固体
16、2022年4月29日《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实现CO2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合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B.该反应前后共涉及两种氧化物
C.丙物质由8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丁的质量比是7:8
17、某固体混合物由和
组成,取该混合物19.2克与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200克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至无沉淀生成,过滤将滤渣洗涤、低温干燥、称量质量为34.8克。则原混合物中镁与氧化镁的质量比为
A.1:3
B.3:5
C.2:3
D.3:8
18、将质量均为10g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成后有2种金属剩余,则它们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是
A.
B.
C.
D.
19、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
C.固体的溶解度一定随溶剂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D.某物质的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20、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C.表示过氧化氢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表示2个硝酸根离子
21、碳是组成物质最多的元素,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
B.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活泼
C.碳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
D.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22、物质的用途由性质决定,下列关于因果关系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燃料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放在汽车内除异味
C.干冰升华吸热-用作制冷剂
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制作霓虹灯
23、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X | 一氧化碳 | 纯净物 | 氢气 | 中子 |
Y | 含碳化合物 | 化合物 | 能溶于水的气体 | 构成物质的微粒 |
A.A
B.B
C.C
D.D
24、实验操作是实践探究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加入石灰石
B.读取液体体积
C.过滤
D.加热液体
25、下列有关元素、离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都是带电的微粒,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属于同种元素
C.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26、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A.
B.
C.
D.
27、粗盐的提纯采用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用对应序号填空。①氧气 ②二氧化碳 ③一氧化碳 ④水 ⑤铁 ⑥碳酸氢钠 ⑦碳酸钙 ⑧氢氧化钠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_______。
(2)用于冶炼金属的是_______。
(3)常作补钙剂的是_______。
(4)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__。
(5)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6)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29、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
(1)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______色火焰,生成_______气味的气体。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_____,放热,生成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______。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前,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
(4)上述三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0、几位同学用硫粉、铁丝及下列某些实验仪器完成氧气性质的实验。
(1)完成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需要选用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_(填名称)。
(2)小璐用天平称取8.0硫粉时,误将砝码放在左盘,天平指针右偏,若要对称量结果无影响,接下来最简单的操作是____________(1g以下使用游码)。
(3)小怡应选择_____________(选填“10mL”、“25mL”、“50mL”)量筒来量取9mL水。她仰视读数,则所取水的体积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9mL。
(4)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装置如下图,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在图中改正。若实验过程中,并未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利用刚打磨过的铁丝进行实验 ②点燃火柴立即伸入氧气瓶
③将铁丝盘成螺旋状 ④氧气放置时间过久
3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如图所示。
(1)碳循环中的“碳”指的是_____(填“碳单质”或“碳元素”)。
(2)化石燃料包括_____、石油、天然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吸收CO2
B 动植物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可产生CO2
C 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碳排放
32、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面是一些同学的实验操作,回答问题。
(1)图A操作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
(2)图B中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时,用长柄药匙或纸槽送至试管底部,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图C可用来过滤河水:
①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②某同学补全仪器之后过滤河水,发现过滤速率比较慢,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33、下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回答:
(1)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2)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填序号);
(3)氟化钙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4、1926年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生产过程中有下列反应:① ②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①的物质中,能做食品发酵粉的物质是___________(写名称):反应②中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若要回收氨以循环利用,可在滤出 NaHCO3晶体后的NH4Cl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写俗称);
(3)如图是氯化钠等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①其中表示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图的是___________(填符号,下同):在阴影区域部分处于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___;
②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2℃,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③若在饱和A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提纯A的方法是___________结晶,过滤;
④若向下图试管中滴入2ml水后,X中有固体析出,则X为___________(填序号)物质。
35、如图所示装置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它有多种用途。
(1)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时,往往在氧气瓶与病人呼吸面具之间安装盛有水的该装置,用于观察气泡产生的情况,以便调节供氧速率,此时氧气应该从______(填“a”或“b”)管口导入。
(2)若用此装置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广口瓶内应该盛的液体是________
(3)当用此装置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采取的主要操作步骤是:
①________ ②_______
36、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氮原子______;
(2)4个碳酸根离子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______;
(4)氢氧化钙______碳酸钠______;
(5)标出划线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FeSO4______;Al2O3______。
37、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和收集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a_______b_______。
(2)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3)在实验室中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检验集气瓶中的气体是否为氧气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
(5)已知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用_______〔填操作名称)的方法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二氧化锰。
(6)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_______(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
38、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指出图②中的一处错误操作:_____。
(2)配制时应选择 _____(选填“10”、“50”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3)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
39、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在实验时所得的数据是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实验操作规范)。
(1)请根据氢气和氧气的性质分析原因____。
(2)电解水实验,可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解释得此结论的理由____。
40、酸碱反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关系。
⑴由于人的胃里有_______,因此胃液分泌过多会引起胃病,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可缓解病痛,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做馒头发酵面团时,会产生乳酸等有机酸,蒸馒头前需加进适量的纯碱或小苏打等
碱性物质,它们相互作用产生了__________气体(填化学式),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若加入的碱性物质过多,可向面团或蒸锅中滴加少许含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的酸性调味料,否则蒸出的馒头会变涩,颜色发黄。
⑶ 未成熟的水果大多具有涩味,这是因为水果里含有鞣酸。脱涩的方法之一是:先用少量的水将生石灰化成石灰乳,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把它用清水稀释,取上层清夜,浸泡水果5至6天即可除去涩味。
⑷人被昆虫叮咬后皮肤红肿起泡 ,这是由于昆虫在皮肤内注入了少量甲酸所致。把少许右表所列的生活常用品_________或__________(填编号)涂在被咬的皮肤上,痛痒便会消失。
物质 | A | B | C | D |
肥皂水 | 食醋 | 牙膏 | 食盐水 | |
pH | 10 | 3 | 9 | 7 |
⑸ 请你再举出一种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利用酸碱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