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下列化学用语及其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3个氧原子:O3
B.2NO:2个一氧化氮分子
C.1个镁离子:Mg+2
D.SO2中的“2”:一个二氧化硫中含有2个氧原子
2、除去下列物质中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方法 |
A | CaO(CaCO3) | 滴加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
B | Na2CO3粉末(CaCO3) |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
C | CuSO4溶液(H2SO4) | 加入过量铜粉,反应后过滤 |
D | NaOH溶液(Na2CO3) | 滴加适量的CaCl2溶液,过滤 |
A.A
B.B
C.C
D.D
3、关于碳单质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B.CO2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呈酸性
C.CO可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其氧化性
D.CO2可用作气体肥料,体现了其化学性质
4、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是22
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2:3
5、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这理念不相符的是
A.大力开采铁矿炼铁
B.用海水淡化后的卤水制盐、制镁
C.优先发展废旧钢铁再生
D.用废弃贝壳代替石灰石制生石灰
6、密闭容器里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某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5:1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
D.反应符合题中数据
7、识图能力是学好化学的重要能力之一、下列图像与反应过程的变化趋势对应正确的有
|
|
|
|
在装有一定量氧气的 密闭容器内燃烧木炭 |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 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 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 在有、无二氧化锰下反应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CO2
C.H2CO3
D.KClO3
9、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展示了一些在“神舟十四号”里的生活细节。下列细节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吸管吸出密封袋里的水,密封袋变瘪
B.天宫二号里栽培的生菜进行光合作用天天长大
C.穿上镶有特制织物的衣服,吸附有异味的气体
D.压缩吃剩下的食物,使食物的体积变小
10、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品种繁多。下列民间手工技艺的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哈尼十字绣
B.烧制藏族黑陶
C.剑川木雕
D.傣族剪纸
11、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后小框内补充的微粒为“”
C.该反应中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12、下列火箭发射流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吊装上塔
B.瞄准定位
C.关闭舱门
D.点火发射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之前,应进行灯火试验
B.洒水车向空气中喷洒水雾防治扬尘
C.大力开采矿物资源,加快经济发展
D.汽车安装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减少尾气污染
14、向盛有ag铜镁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稀硫酸,该过程中剩余固体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点时,烧杯中镁和铜都有剩余
B.N点时,生成气体的总质量达到最大
C.N点到P点的过程中,反应仍在进行
D.该铜镁混合物中镁的质量为(a-b)g
15、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所需的氧气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制取
B.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
C.通入氧气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氧气
16、用下列实验方法区别物质,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滴加肥皂水:硬水和软水
B.加水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铵两种白色固体
C.用燃着的木条:氧气和二氧化碳
D.观察溶液颜色:食盐水和蔗糖溶液
17、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有硫磺、硝酸钾、木炭,爆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CO
B.K2S读作硫酸钾
C.黑火药爆炸时可能有SO2生成
D.黑火药爆炸前后固体质量不变
18、化学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利用的是其吸附性
B.图书档案失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有利于保护图书资料
C.水是生命之源,生产、生活中应提倡节约用水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19、荧光灯内的白色粉末涂层是一种叫钨酸钙(CaWO4)的化合物。下图为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在元素周期表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钨酸钙中含有两种非金属元素
B.一个钨原子的质量为183.8g
C.在化学反应中钨原子易得电子
D.钨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六周期
20、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为软水
B.过滤可除去水中的色素、悬浮的杂质等
C.如果将无色透明的水样蒸干后有固体析出则这种水样中一定含有杂质
D.明矾净水是因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细菌、病毒等而起到杀菌作用
21、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带电的粒子都称为离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原子是实心球体,是最小的粒子,不能再分
22、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需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屠呦呦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
B.门捷列夫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C.道尔顿确定了空气的组成
D.拉瓦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23、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为落实“绿色冬奥”的理念,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冬奥会使用的汽车燃料最理想的是
A.氢气
B.天然气
C.酒精
D.汽油
24、某种金属混合物样品由两种金属组成,取5.6g该样品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得到0.2g氢气,则此样品一定不会含
A.Zn、Fe
B.Al、Zn
C.Mg、Cu
D.Zn、Mg
25、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稀释浓硫酸
C.检查气密性
D.测溶液pH
26、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
B.
C.
D.
27、某化合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这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该化合物的化学式量为16,写出它的化学式。
28、自来水生产简化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流程中试剂B的物质名称_____。
(2)自来水在饮用之前要将其煮沸,煮沸除了能杀菌消毒,还能起到什么作用?_____
(3)请说出检验硬水和软水的简单方法及实验现象_____。
29、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及其化合物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1)如图氧原子结构示意图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表示原子核,带8个单位正电荷
b.氧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有8个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
c.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离子(O2-)
(2)构成氧气的微粒是____,氧气经降温和加压变为液态氧后体积变小,用微粒的观点解释:____。
(3)生活在小河中的鱼儿能够呼吸,主要是由于河水中含有(填标号)
A.氧元素
B.氧分子
C.水分子
D.氧原子
30、生活中处处存在含碳元素的物质:冰箱除味剂中吸附异味的物质是:_____;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液体燃料是_____(填化学式);天然气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1、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①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_______(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组成。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_______构成。
②认识物质的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右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是____。
③认识物质的制法
某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发生装置,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如右图)。若利用该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工业上常用液化空气制氧气,该过程发生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2、氧气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1)电影《攀登者》生动地讲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完成人类首次从珠峰北坡登顶的故事。其中氧气瓶是必不可少的装备,因为氧气能_____。
(2)某种家用制氧机是通过分子筛直接将氮气和氧气分离,该过程属于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3)在使用氧气瓶、制氧机的过程中应远离易燃易爆物质,其原因是_____。
33、(4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_________;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
34、下图中①、②为铝元素、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硫元素属于 __________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铝元素的质子数是 __________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____ 。
(3)C粒子符号为 __________ ,属于 __________ (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若D为原子,则x= __________ 。
(4)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__________ (填序号)
(5)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__________ (填序号),在化学反应中易 __________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5、钙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目前市场上的补钙药剂很多,下图是某种品牌的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钙共含有__种元素,钙、碳、氧的质量比为______;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2)若每片钙片的质量为1g,则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3)如果按用量服用,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36、某炼铁厂用于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是赤铁矿石、焦炭、空气等,主要反应过程如下所示书写化学方程式: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37、如图是实验室中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
(2)实验室通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图中的_____装置,如果想要获得较为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装置,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3)如果利用如图装置(集气瓶中是空气)作为收集装置,那么氧气应该从_____导管(填“a”或“b”)进入集气瓶,验满的方法是_____。
(4)氢气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已知实验室通常利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则应选用图中_____装置作为发生装置,_____装置作为收集装置。
38、学会物质的分离提纯和准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意义。(已知: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1g/mL)
(1)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____g,水___mL。
(2)通过稀释溶质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密度为1.18g/mL)来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密度为1.05g/mL),需用浓盐酸的体积约为______mL,水____mL(计算结果精确到0.1mL)。
实验二:粗盐的初步提纯
(3)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操作②的名称为_______。
(4)20℃时提纯9g粗盐,若已知粗盐中氯化钠含量约为80%,溶解时应选择哪一种规格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最为合适(提供的量筒规格有“10mL“”、“25mL”和“100mL”),请你选择并说明理由____。
(5)提纯后的精盐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原因______。
(6)下列因素会导致获得的精盐质量偏小的是
A.蒸发时液滴溅出
B.过滤时,滤纸破损
C.粗盐中加入过量的水
D.过滤后,滤纸上的泥沙未用水冲洗
39、为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下实验方案:
实验1:准确称取少量二氧化锰装入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观察现象。
实验2:在上述试管中加入6ml10%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观察现象。
实验3:待“实验2”的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6ml10%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4:把“实验3”中的二氧化锰过滤出来,洗涤、烘干、称量。
请回答:
(1)“实验2”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实验3”的实验目的是 。
(3)小红同学认为以上实验方案不完整,还需要补充实验。请你把需要补充的实验的有关
内容填在下面实验报告的空格内。
40、下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简述检查装置B气密性的方法。
(3)若用装置C收集一瓶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气体从n进m出,把图中的导管补画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