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并产生白烟的是
A.P
B.C
C.Fe
D.S
2、天文学家发现一颗奇特的行星,在温度高达300℃的表面,水竟然呈固态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冰”和的化学性质相同
B.“热冰”融化后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C.“热冰”融化时分子间隔发生改变
D.“热冰”融化质量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下列物质所对应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明矾——用于软化硬水
D.钛合金——用于制造人造骨
4、了解防灾减灾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
B.家用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C.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D.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
5、属于氧化物的是
A.
B.
C.
D.NaOH
6、学化学、用化学。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B.夜晚发现家中然气泄露,立即开灯检查
C.室内着火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逃离现场
D.炒菜时发现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可调大燃气灶的进风口
7、科学家采用“组分转化”技术,将CO2和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X的化学式是
A.C2H2O4
B.C2H4
C.H2CO3
D.CH4
8、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澄清的河水
B.特级矿泉水
C.冰水共存物
D.洁净的空气
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无色气体燃烧,放热,产生黄色的火焰
B.铜片在空气中加热: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D.镁带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10、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水的电解
B.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制氧气中质量的变化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11、高纯度的单晶硅是制作电子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工业上常用二氧化硅(SiO2)为原料制备高纯硅,则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12、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完成了“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操作I在称量粗盐时,应将粗盐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B.操作Ⅲ过程应不断搅拌,增大粗盐的溶解度
C.操作Ⅳ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D.操作V过程需加热至液体蒸干为止
13、人类对科学规律的认识常需经历漫长的探索过程,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识也是如此。某金属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有关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后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B.X可能是铁
C.金属活动性X>Ag
D.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1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取用粉末状药品
D.点燃酒精灯
1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B.某物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C.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点燃,所以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1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少量杂质 |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
A | BaSO4 | BaCO3 | 足量稀盐酸,过滤、蒸发、结晶 |
B | Fe | Cu | 加入足量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C | FeCl2溶液 | CuCl2 | 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
D | NaOH溶液 | Ca(OH)2 |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 |
A.A
B.B
C.C
D.D
17、下列关于“课外小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火柴梗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高低
B.把6B的铅笔芯、导线、电源和灯泡等相连,可验证石墨的导电性
C.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醋可产生二氧化碳
D.自制简易净水器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18、逻辑推理是一种主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则导电性较好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B.铝比铁更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则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则元素的种类和数目也不会改变
19、用Pt-Rh合金催化氧化NH3制NO,其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①,生成物中含氮元素物质的产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3制NO,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化学反应前后Pt-Rh合金的质量发生改变
C.400℃时,生成的产物只有N2、NO
D.Pt-Rh合金催化氧化NH3制NO,适宜的温度为800℃
20、在2023年度科学家论坛举办之际,腾冲市上榜2023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下列做法不利于创建文明宜居腾冲的是
A.植树造林,营造绿水青山
B.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C.绿色出行,积极践行低碳生活
D.将生活垃圾焚烧,减少垃圾运输量
21、乙炔(C2H2)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的个数比为2:5
B.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C.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有三种氧化物
D.此反应是置换反应
22、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记载火法炼锌的工艺:“每炉甘石(主要成分碳酸锌)十斤,装载入一泥灌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火法炼锌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是:2C+ZnCO3Zn+3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是CO
B.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
C.该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D.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氧气供给呼吸
B.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D.用二氧化碳灭火
2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混合物
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25、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以CO2和H2为原料,在构筑的纳米“蓄水”膜反应器中实现了二氧化碳在温和条件下一步转化为乙醇的反应,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C.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7
D.该反应生成物是CH3CH2OH和H2O
26、四氟化氙(XeF4)是人类较早认识的稀有气体化合物之一,下图是制取XeF4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31:38
C.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27、请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
28、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运用。
I.水资源的现状
(1)我国淡水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取水样加入少量_______,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是硬水。生活中常用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Ⅱ.水的净化:
(2)“生命吸管”(图1)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水净化器,可直接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主要处理步骤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相似(如图2,③中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作用是去除重金属离子、软化水质)。
②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④中超滤膜的作用是_______。
(3)海水淡化主要是为了提供饮用水和农业用水,目前淡化膜法是市场中的主流(图3)。高分子半透膜只允许水透过,其它物质不能透过。海水淡化过程属于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Ⅲ.水的利用:
(4)许多化学实验都要用到水,如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底要留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
Ⅳ.水资源的保护
(5)下列图标表示“国家节水标志”的是_______。
(6)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用水方式应该提倡的是
A.用漱口杯接水刷牙
B.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
C.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
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
29、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______ ②三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
③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
30、用化学用语填空:
(1) 氖气_______ (2) 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______ (3) 2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 (4) n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 (5)5个氮原子________;(6)2个氢分子_______;(7) 2个亚铁离子______;
31、M、N、L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2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2)图I中a点可表示M在30℃时的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若N物质中混有少量的M物质,可采用_____的方法提纯N。
(4)T℃时,将等质量的M、N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g水的甲、乙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Ⅱ所示的现象,则T_____10(填“〉”或“=”)。
(5)使L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和_____。
32、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变化的常用方法。将硫酸钠、氮气、氢氧化钾、三氧化硫、硝酸五种物质分类,填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填写化学式)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
⑤_________。
33、SO2气体不是酸,但能与水反应生成酸。请仿照CO2的性质实验,设计实验予以证明。
34、用相应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氮气___________,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五氧化二磷___________。
②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5、用化学用语或写出化学用语的意义。
(1)二个钠原子_____。
(2)硝酸根离子_____。
(3)氧化亚铁中铁显+2价_____。
(4)3O2_____。
36、金属材料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铜是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通过敲打可以将青铜等金属材料打制成不同的形状,这是利用了金属的_______性(填“导电”、“导热”或“延展”)。
(2)我国青铜文化历史悠久。西汉时期的湿法炼铜工艺是利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制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铁器时代大约在公元前500年,铁至今仍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工业上用含氧化铁480t的赤铁矿为原料炼铁,得到含杂质4%的生铁的质量为__________t。
(4)铝的利用距今100多年,现已得到广泛应用。铝虽然比较活泼,但抗腐蚀性能好,原因是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起到保护作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将一定量的锌和金属R的混合粉末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金属活动性:Zn>R
B.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渣中一定有铜,可能有Zn和R
C.反应结束后过滤,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一定为无色。
37、某研究小组为验证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图甲所示三个实验(三种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过,其形状和大小相同,稀盐酸的浓度和用量也相同)。
(1)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实验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这说明铜比银的金属活动性___________(“强”或“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乙同学认为仅仅通过上述实验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因此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乙同学又补做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且实现了探究目的。乙同学的实验:X是金属___________,Y是___________蓝色溶液。
38、气体X可能是由H2、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探究其组成,化学实验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
已和:CO2+2NaOH=Na2CO3+H2O
(1)根据下表中实验现象的描述推测X的组成,或根据组成结论逆推实验现象。
序号 | A中现象 | C中粉末现象 | D中现象 | 气体X的组成 |
① | 不浑浊 | 红变黑且能被磁铁吸引 | 不浑浊 | 只有H2 |
② | 不浑浊 | 红变黑且能被磁铁吸引 | 变浑浊 | ____ |
③ | 变浑浊 | 红变黑且能被磁铁吸引 | 不浑浊 | ____ |
④ | 变浑浊 | 红变黑且能被磁铁吸引 | ____ | CO2和CO |
(2)装置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3)若b管口导出的气体中含有少量CO气体,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
39、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名称是________;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甲烷气体,应选择A、B、C中的_____作为发生装置,收集甲烷可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法,由此推断甲烷具有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室若用KMnO4制取O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选用A作发生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收集氧气应选择a、b、c、d中的________装置;若用氯酸钾制取O2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如果O2纯度明显偏低,则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字母,可多选):
A.氯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加热前就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连接好
40、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2)墙内开花,墙外可以嗅到花香,说明分子______。
(3)消防宣传进社区:消防知识宣传册中提到“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这是由于这些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______。
(4)由8个硫原子构成的分子______(化学用语表示)。
(5)磷酸钠的化学式为Na3PO4,则磷酸钙的化学式为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