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活污水可以任意排放
B.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C.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D.净化后的水一定是纯水
2、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主题为“ 加速发展”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活性炭能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B.硬水和软水可用食盐水来区分
C.农业上大力普及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D.将喷头洗浴改为浴缸泡浴
3、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加入足量水中,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橄榄油
C.蔗糖
D.冰块
4、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证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5、下列有关碳元素组成的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因此物理性能有差异
B.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其充分燃烧后产物完全相同
C.木炭、焦炭因其疏松多孔的结构而具有吸附性,常用于净水
D.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只要煤充分燃烧就一定不会污染环境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水共存物属于混合物
B.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
C.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D.物质热胀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7、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属于纯净物
B.钢铁属于合金
C.氮气属于稀有气体
D.葡萄糖(C6H12O6)属于氧化物
8、科学的进步源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N2和CO2 |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
B | 鉴别铝粉和银粉 | 取样加入稀盐酸 |
C | 除去CaO中少量的CaCO3 | 高温煅烧 |
D |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 点燃 |
A.A
B.B
C.C
D.D
9、如图是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时,将
物质加入到
水中充分搅拌,得到
的饱和溶液
B.点表示
时,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时等质量的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D.将 时
三种物质的溶液分别升温至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为
10、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石墨烯、C60四种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质地较软,常用来作润滑剂
B.这四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式都是C
C.这四种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金刚石和石墨由于构成的碳原子的种类不同,因此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11、下列仪器,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
A.试管
B.烧杯
C.量筒
D.蒸发皿
12、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在化学上的重大贡献是建立分子学说,他提出: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且等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越大,摩尔质量越小。现有两个密闭容器,分别装有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内气体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体积:甲>乙
B.原子数目:甲<乙
C.分子数目:甲>乙
D.摩尔质量:甲>乙
13、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如图实验操作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读取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闻气味
1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①可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B.图②中水的作用既提供热量又隔绝氧气
C.图③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红磷要足量
D.图④电解水的实验中,a管内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B.Al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C.2H2表示2个氢分子
D.氢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OH)2
16、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序号 | 物质 | 杂质 |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
A | CO | CO2 | 通过灼热的Fe2O3粉末 |
B | Na2CO3溶液 | Na2SO4 |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
C | Cu | CuO |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D | KCl固体 | MgCl2 | 入过量KOH溶液,过滤、蒸发 |
A.A
B.B
C.C
D.D
17、化学观念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元素观: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分类观:烧碱和纯碱都属于碱类物质
C.能量观: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能量变化
D.微粒观:保持水的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1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氢气的验纯
C.点燃酒精灯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9、莲花清瘟胶囊源自传统中医名方,可用于治疗流感,现代仪器测得其成分之一是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6:5
C.含有18个原子
D.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20、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A.元素观: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微粒观: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C.守恒观:10g氢气和10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20g水
D.变化观: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21、下表是鉴别生活中一些物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 | 鉴别的物质 | 鉴别的方法 |
A | 锌片和铜片 | 观察颜色 |
B | 汽油和自来水 | 闻气味 |
C | 食盐和白糖 | 加水溶解 |
D | 陈醋和酱油 | 品尝 |
A.A
B.B
C.C
D.D
22、如图为某考试时所使用的条形码。条形码背面的胶黏剂主要成分为丙烯酸(C3H4O2),下列关于丙烯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氧分子
B.相对分子质量为(12+1+16)
C.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
D.由3个碳元素、4个氢元素和2个氧元素构成
23、2023年,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塔历史性地采用了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作为燃料,下列关于甲醇(CH3OH)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醇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
B.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甲醇分子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D.甲醇是一种氧化物
24、通过简单的家庭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对知识进一步巩固、理解。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家庭实验,试管中盛有某种液体,将气球中的某种固体小心地倒入试管中,能观察到气球先变大后复原的一组物质是
A.蔗糖和水
B.铁粉和稀硫酸
C.氢氧化钠和水
D.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25、下列四项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6、在Cu(NO3)2、Al(NO3)3和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时有气泡产生。滤渣中一定含有
A.Fe
B.Fe 、Cu
C.Fe、Cu、Ag
D.Fe、Cu、Ag、Al
27、下图是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的实验。
(1)图一操作,得到的液体仍浑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2)图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3)图三实验,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
28、请根据要求填空:
(1)用化学符号填写下列空白:
①2个氯原子_______; ②3个氧分子_______; ③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_______;④两个铁离子_______; ⑤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⑥璀璨夺目的钻石_______。
(2) 我们学习过的一些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现有下列物质:A、乙醇 B、活性炭 C、稀有气体 D、镁 E、二氧化碳 F、氧气。请根据它们的用途,用字母代号填空:
①______可供给呼吸,急救病人; ②______可用于制干冰、作温室气体肥料;③______可用高梁、玉米和薯类等经过发酵而制得,该物质可做酒精灯燃料;④______可用作冰箱的除臭剂; ⑤______可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⑥______可用于制作造明弹,它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29、柴油机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氮氧化物,某种尾气处理技术利用氨气与氮的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降低污染物排放,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1)C的化学式为______。
(2)上述反应①所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填标号)。
(3)反应①涉及的含氮元素物质中,氮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______(填标号)。
(4)反应②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填标号)。
A 元素种类 B 分子种类 C 原子种类
30、(1)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破裂 C.防止实验误差 D.防止液体溅出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②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
③过滤时,混合液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中。
④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平视。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现有a试管、b燃烧匙、c酒精灯、d集气瓶、e药匙、f胶头滴管、g量筒(10mL,50mL,100mL)等仪器,请为下列实验操作选择仪器。
①可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用序号填空)
②量取8.5mL水 。(用序号填空)
③某同学欲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10%的稀硫酸。
配制溶液过程中,需要量取80mL的浓硫酸,选用 mL的量筒。读数时,该同学俯视量筒的刻度线(其他操作无误),则所量浓硫酸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31、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如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填空:
(1)该粒子原子核外有_____个电子层,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有_____个电子;
(2)若该粒子为中性原子,则X=_____;
(3)若X=11,则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
(4)X=12吋的粒子与X=8时的粒子可组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32、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碳 ②食盐水③氯酸钾 ④氧气 ⑤蒸馏水 ⑥空气 ⑦铁粉,请在以下空格中填写有关物质的序号:
(1)含有氧分子的是__;
(2)属于混合物的是__;
(3)属于氧化物的是__;
(4)属于单质的是__.
33、水(H2O)和双氧水(H2O2)均由 H、O 两种元素组成。
(1)实验室用 H2O2 溶液制氧气(O2),为加快反应速率常加入少量二氧化锰(MnO2)。H2O 和 MnO2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___、 ___。MnO2 的作用是 ___。
(2)水通常在电解的情况下分解产生氢气,假如能同双氧水分解一样,寻找到一种加速水 常温下分解的催化剂,则该催化剂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___。(任答一 点).
(3)H2 在 O2 中燃烧生成 H2O 时,发生改变的是 ___分子和___分子,没有改变的是_______原子和___原子。生成的水分子不再具有 ___分子和___分子的性质。
34、用化学符号表示:
(1)2个氯离子______。
(2)碳酸钠______。
(3)人体缺少______元素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疾病。
(4)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35、通过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我们了解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_____,②表示_____。
(2)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上,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_____与中子数之和。
(3)金属铜是由_____(选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
(4)在铜、氯化钠、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
(5)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当a=8时,该粒子是_____(选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36、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并将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1)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后的离子符号是_____。
(2)钠元素与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NaCl ,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_ (选填“分子”、 “原子”或“离子”);
(3)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________ (填序号);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元素的核电荷数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 原因是____________ (填序号)。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由不同种原子组成 D.金刚石、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5)钠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填序号)。
A.钠为非金属元素
B.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11
C.钠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22.99 g
D.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7、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CO和氧化铁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填空:
(1)A装置玻璃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B装置作用___________。
38、在学习《制取氧气》时,小明突发奇想:除了书上介绍的三种原理,是否可以用其他药品来制得氧气呢?对此,他带领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针对小明的突发奇想,这属于科学探究的_____环节。小组同学求助老师得知,可以用一些过氧化物如过氧化钠、过氧化钙等进行试验。
〖提出问题〗过氧化钙可否用于制取氧气。
〖查阅资料〗部分内容如下:过氧化钙(CaO2)室温下稳定,在300℃时分解生成氧气,同时得到氧化钙。当与水接触时,也能生成氧气,同时得氢氧化钙。可做鱼池增氧剂、泳池杀菌剂等。
〖猜想与验证〗
(1)猜想Ⅰ: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 实验主要过程 |
|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操作如下:先将导管一段伸入液面以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_____,松手后,_____。 ②加入过氧化钙,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导管口有大量的气泡冒出。 ③收集满一瓶气体。验满的方法是_____。 ④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应先_____。 ⑤检验气体。方法是_____。 |
实验结论: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2)猜想Ⅱ: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迅速制取大量氧气。
实验装置 | 实验主要过程 |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在导管口几乎收集不到气体。该装置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极少量气体,振荡试管后,仍有少量的细小气泡缓慢放出。收集并检验所得气体,确为氧气。 |
实验结论:不能用过氧化钙与水反应迅速制取大量氧气。
分析与反思:
①虽然没有快速收集到大量氧气,但渔民用过氧化钙做增氧剂的原因是_____。
②学习小组希望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使该反应加快。你的合理的建议是_____。
39、化学小组要分离某固体混合物,其中含有二氧化锰(MnO2)、氯化钾(KCl)和少量碳(C)。
已知氯化钾固体能溶于水,二氧化锰和碳不溶于水,二氧化锰化学性质较稳定不与氧气、碳反应。欲通过以下流程,分离并回收二氧化锰。回答相关问题:
①上述实验过程中玻璃棒在操作1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操作2是_____(填操作名称)。固体B的成分是___________。
②滤液C可以通过蒸发得到固体,蒸发操作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_________
和__________。
③以下混合物经过操作1和操作2后不能分离的是__________。(填编号)
A.碳粉和氯化钾 B.泥沙和食盐 C.二氧化锰和氯化钾 D.二氧化锰和碳粉
40、化学符号是我们学好化学的“化学语言”。根据以下符号回答:
①2O2 ②Na+ ③ ④CH4
(1)能表示宏观物质的是_____(填序号)。
(2)①表示两个_____。
(3)由②和③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
(4)④中数字“4”的含义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