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类是一种化学观念。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顺序分类的是
A.金刚石、水
B.石墨、氧气
C.红磷、酒精
D.生铁、石油
2、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氧作助燃剂
B.液氮作制冷剂
C.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D.铜丝作导线
3、下列描述与化学符号表示一致的是
A.3O——3个氧元素
B.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C.氧化铁——FeO
D.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4、从化学视角看“烟”和“雾”、“光”和“焰”是有区别的。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5、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澄清石灰水
B.铁水
C.纯净的空气
D.冰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滴加液体
C.气体验满
D.称取食盐
7、“学化学,用化学”。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向自来水中加人肥皂水,检验自来水是否为硬水
B.冬天用煤炉取暖时,室内放盆水防止中毒
C.冰箱内放入活性炭,吸附异味、净化冰箱气体
D.实验时碰倒酒精灯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8、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好家园是我们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就地焚烧秸秆获取草木灰以增强土壤肥力
B.鼓励燃放烟花炮竹以增加节日气氛
C.实施大水漫灌以确保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进行排放
9、下列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不正确的是
A.区分氮气和氧气——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B.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分别向两种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C.区分软水和硬水——分别向等量的两种水样中滴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
D.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解,比较溶解后温度的变化
10、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锅生锈是因为与O2和H2O同时接触
B.家用天然气泄漏,应及时打开排气扇通风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做灯火实验
D.使用燃气灶时,火焰发黄,锅底出现黑色,可增大灶具的进风口
11、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质量的硝酸亚铁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
B.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
D.分别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滴加浓度相同的稀硫酸
12、全部由原子团构成的物质是
A.
B.
C.
D.
1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
选项 | A | B | C | D |
用途 |
|
| 不锈钢做水壶 | 钛合金制造船舶设备 |
性质 | 氧化钙与水反应 | 铜有良好延展性 | 不锈钢有导热性 | 钛合金抗腐蚀性强 |
A.A
B.B
C.C
D.D
14、“宏观一微观一符号”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独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硫酸铁——FeSO4
B.2个氢原子——H2
C.氦气——He2
D.铝离子——Al3+
15、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设计 | ||||
实验目的 | 比较吸入和呼出气体中CO2含量 | 比较MnO2和Fe2O3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 | 证明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 证明铁生锈需要水 |
A.A
B.B
C.C
D.D
16、过多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氮气
D.氧气
17、已知氢氧化钠溶液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可忽略不计。人在呼吸过程中,通常是吸入空气,排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为了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某课外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为了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检验人呼出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锥形瓶I、Ⅱ中加入的试剂为
A.瓶I水,瓶Ⅱ氢氧化钠溶液
B.瓶I 氢氧化钠溶液,瓶Ⅱ澄清石灰水
C.瓶I水,瓶Ⅱ澄清石灰水
D.瓶I澄清石灰水,瓶Ⅱ氢氧化钠溶液
18、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直播中宇航员告诉我们,天宫中宇航员所用的氧气来自于电解水。如图所示为电解水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质量之比是8∶1
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侧产生的是氧气
C.由该实验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该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19、我国万米深海潜水器“奋斗者”号载人舱外壳材料采用的是钛合金,钛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之一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改变
C.TiO2是氧化物
D.钛合金的熔点比金属钛高
20、2023年杭州亚运会秉承了“绿色”办亚运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理念的是
A.分类回收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B.增强比赛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C.扩大绿地面积,增加植树种草
D.发展清洁能源,使用太阳能灯照明
21、运动饮料中含有钠、钾、镁等,“钠、钾、镁”指的是
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2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洗澡时,用淋浴代替盆浴
B.水龙头漏水,及时修理
C.工业废水直接排入下水道
D.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23、下列相关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K2S——硫酸钾
B.N5+——硝酸根离子
C.——碳元素的化合价
D.N2——氮分子
24、下列过程中所用能量不是通过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火力发电厂供电
B.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C.天然气灶具做饭
D.炸药爆破拆房
25、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其中一步关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丙和丁都属于化合物
B.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D.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26、安全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
B.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C.加油站等场所严禁烟火
D.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27、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选用排水法收集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加热到没有气体产生时,试管内剩余固体为__________。
28、判断下列化学字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对应空格内。
①Ca2+ ②NO2 ③2NO ④2OH- ⑤2Na ⑥
其中表示分子个数的是:______,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______,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是:______。
29、在第三单元课题1中我们进行了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操作简单,一段时间后可看到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原因____________.但缺点是因为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会导致空气中弥漫难闻的氨气味.
(2)某同学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所示,该实验中能看到滤纸条上的酚酞滴点由______________的现象.
(3)另一同学在实验室用U型玻璃管(两端开口)又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该实验中能看到______________的现象.
30、在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在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
31、下列描述中______是物理变化,______是化学变化,______是物理性质,______是化学性质(填序号)
①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②酒精燃烧;③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④木棒受力折断。
32、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要先进行______,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应与水平桌面成______角。
33、无锡市教育系统统一作息时间,午餐时间基本上定在11:30以后。上午的第四节课是我们“肚皮”最煎熬的时分,很容易“嗅”到饭菜的香味。这样的感觉咱们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释。
(1)离食堂(餐厅)越近的班级越感觉“饥饿”的一种外因是_____;
a.分子不断运动 b.离近的班级先吃饭 c.饭菜不符合口味
(2)酸辣汤喝起来有一点酸味,你觉得是添加了什么成分_____;
a.Na2CO3 b.CH3COOH c.NaCl
(3)晚饭后,许多同学在水池下冲洗餐盘(盆),发现不易洗干净,老师建议加一些洗涤剂就很容易洗净,其原理是_______。
a.过滤 b.溶解 c.乳化
34、认识物质的组成,并从微观角度来了解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应,都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从宏观角度看,甲烷由_____组成;从微观角度看,甲烷由_______(填微粒名称)构成。
(2)从分子角度看,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是________。
(3)小明同学在课外活动中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在纸花上滴加酚酞溶液,再用一个玻璃杯将该纸花和装有浓氨水的敞口玻璃瓶罩住,观察。
①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从微观角度看,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②实验中,倒置的玻璃杯上方主要存在什么种类的微观粒子呢?请在图中补充完整_____(粒子数目不作要求)。
(4)下图表示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CO的微观过程。
①请在A、B中画出相应的微观粒子图______。
②保持CO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
35、如图是甲、乙两种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请你据图回答:
(1)点P表示_______。
(2)10℃时,小冰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分别与50g水充分混合,只有甲能形成饱和溶液。则化合物甲的溶解度曲线是图中_______(填“a”或“b”)。
(3)下列关于甲、乙两种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除去甲溶液中混有的少量乙,最好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②20℃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质质量都相同
③将点N转化为曲线b的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到20℃或加入32g溶质
④将点N转化为曲线a的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温度,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
⑤将40℃的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20℃,乙析出晶体更少
⑥30℃时,不能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甲、乙溶液
36、某同学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利用下图装置制取氧气,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标号仪器的名称: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2)请写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
(3)图中有几处错误,请指明其中两处错误并说明可能造成的后果:
①错误:_____________;后果:_____________。
②错误:_____________;后果:_____________。
37、小李按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小亮在密闭的试管中进行实验(如图B所示),实验时,将胶头滴管里盛有的浓氨水滴入试管中。
(1)与小李的实验相比,小亮设计的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
(2)小亮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3)他们实验探究的目的是________。
38、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用A、D装置制取O2时,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B、C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是___________。
(4)图2是一种有洗气、贮气等用途的装置。用该装置收集氢气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___________(填“a”或“b”,下同)处导管通入。
39、化学的学习把我们带入了物质的微观世界,假如你是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请你描 述你在水中看到的微观世界(答两点即可):
(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40、酸和碱之间反应的实质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