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的规则有很多。下列行为中,体现了遵守最刚性的社会规则的是( )
A.小聪搭地铁时,经常主动给人让座
B.小明和他的朋友约定周末一起做义工
C.小星每天坚持锻炼身体
D.小美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总是等绿灯亮了才走
2、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邓小岚,2004年起在阜平县马兰村义务支教,为村里的孩子义务教授音乐课程。每年一半的时间放在马兰村,18年来从未间断。邓小岚老师( )
①她承担责任时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②不言代价与回报,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③勇于担当,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④承担责任就能赢得他人和社会的赞誉和认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每人前进一小步,社会前进一大步。”这句公益广告语告诉人们( )
A.个人的行为决定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B.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C.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
D.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4、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低龄未成年人刑责范围进行了重大修改。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降低刑责年龄﹐目的是( )
①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②能更好发挥法律的示警功能和威慑作用
③确保刑罚成为规范青少年行为唯一手段 ④能在一定程度上警戒未成年人遵守法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2年8月30日,我国首条跨海高铁——福厦高铁全线铺轨贯通。初中生小华收看新闻后,由衷感到十分自豪,对我国高铁事业的深度发展和建设者们的进取、奉献精神感到由衷敬佩。这说明( )
A.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身份不同
B.我们要正视国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C.建设者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
D.我们要多关心国家的发展并为之自豪
6、下列角色与责任相匹配的是( )
①作为家庭成员,要尊老爱幼②作为顾客,要遵守商场秩序
③作为朋友,答应的事一定要尽力做到④作为学生,要熬夜上网打游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精彩纷呈的2023年杭州亚运会圆满结束。据统计,超148.8万市民、爱心人士注册成为“爱杭城”亚运城市志愿者,3.76万名赛事志愿者“小青荷”以饱满的热情、专业的服务赢得了一致好评和盛赞。这些志愿者们的行为是( )
①善待他人、关爱社会的表现 ②服务社会的亲社会行为
③奉献社会、爱岗敬业的表现 ④有利于实现自身价值的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扩展自己的视野。依据课标要求,兰山区某中学道德与法治组教师们给学生们设计右图中“寸一假期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有助于同学们( )
活动1学习制作一道美食 活动2参加一次田间劳动 活动3参观科技馆或博物馆 活动4打扫一次楼道卫生 |
①参与政治生活,提高管理国家事务能力②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③提高个人实践能力,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自己④多角度、多方位地认清和思考自己的不同身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近来,一些地方文旅局长“扮相”出镜,或轻舟绿溪,乘风太极;或素袍斗笠,行走天涯...旅游宣传“招数”让人应接不暇。以下网友的评论中,你最支持的观点是( )
①网络传播的生活信息一定是客观真实的
②网络为传播旅游文化搭建起新的平台
③依靠网络宣传是发展旅游业的唯一途径
④网络打破时空的限制,让人们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在公共场所活动,公民应当遵守一定的公共秩序。下列行为符合维护公共秩序的是( )
①购买商品、等候服务时依次排队②文明就餐,使用公勺、公筷分餐
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按秩序上下④在图书馆里安静看书,不喧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阅读漫画《伸出你的手,奉献爱心》,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老人是弱势群体,关爱他时不用讲究策略
B.只有老年人才需要关爱,其他人不用关爱
C.关爱他人,增进信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D.关爱他人,就是为了能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12、2023年1月1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铁路旅客运输规程》正式实施。新规打破了按“身高”作为儿童优惠票的标准,实行按“年龄”的标准。此调整说明( )
A.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B.制定规则是为了限定自由
C.社会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D.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13、各行各业每天都在产生数量巨大的数据碎片,通过搜索、处理、分析、归纳、总结这些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资料,可以对企业的下一步经营做出科学判断和定位,进而促进行业的发展。这说明( )
①网络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②网络助力企业的科学经营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平台 ④有了网络才会有新的发明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4、暑假期间某校开展了“赴南京研学之旅”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山陵、雨花台、大屠杀纪念馆、南京科技馆等地,途中相互照应,在景点自愿捡拾垃圾和维护秩序,受益匪浅。学校开展此活动( )
①有助于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②有利于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③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任何意义④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没有帮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北京的地铁上,两位农民工大爷担心自己衣服脏了座位,选择坐在地上。好心大哥得知情况以后,对两位农民工大爷说道,你们为北京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你们应该有一个座位。看到这一幕,车内其他乘客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这件事给我们的启发是( )
①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②只有他人尊重我,我才会尊重他人
③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④尊重有利于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承担责任=代价+回报。这个公式说明( )
A.承担责任的代价总是大于回报
B.承担责任只有精神方面的回报
C.承担责任意味付出和获得回报
D.承担责任的回报总是大于代价
17、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世界”,富兰克林说“劳动是幸福之父”,达·芬奇说“荣誉在于劳动的双手”,陶铸说“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下列表述与这些伟人、名人观点相符的是( )
①广大人民艰苦奋斗、用劳动创造了今天的辉煌
②每个人都应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③脑力劳动者的无私奉献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④体力劳动者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就能实现中国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一直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的原则。崇尚“仁者爱人”,强调“推己及人”。以下与“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含义一致的是( )
A.吾日三省吾身
B.养心莫善于诚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9、承担责任=代价(付出时间、精力、金钱,受到责备甚至处罚等)+回报(良好的自我感觉、同学的信任、老师的赞许、能力的提高等)。这个公式说明( )
A.承担责任的代价总是大于回报
B.承担责任只有精神方面的回报
C.承担责任意味付出和获得回报
D.责任的代价与回报可以衡量的
20、在公园,我们能看到这样的牌子:“芳草萋萋,踏之何忍?”在图书馆,我们能见到这样的提醒:“这里最需要您的安静!”在汽车站,我们能看到这样的横幅:“自觉排队,文明候车。”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秩序②维护社会秩序离不开社会规则
③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④社会规则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小学生不想值日,又怕被老师批评,于是私下花钱雇同学替自己值日。该现象引发社会热议。对此,有些同学认为不足为奇,有些同学则认为需要反思。
22、 从中国车到中国船,从中国桥到中国港一个个不断创造奇迹的超级工程,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速度”继“中国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等热词后被国际舆论频繁使用,折射出一个新的中国“世纪形象”。
23、人民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集中表现。
判断:( )理由:
24、八年级学生小明,经常帮妈妈做家务。一次,他突然想到一个主意,给妈妈开一份本周做家务的帐单,放在妈妈的床头,第二天,小明醒来时也发现一份妈妈给自己的帐单:
(1)小明的做法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吗?为什么?
(2)孝敬父母的表现?
(3)联系材料,说说你与父母交往有哪些技巧?
25、 我们处在一个互联网时代,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世界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成长家园。
(促进社会进步)“草莓书记”刘海川,变身“宣传员”“销售员”“快递员”,把草莓销售信息制作成精美海报进行网络推广,草莓产业让四川省建档立卡贫困村石岩寺村成了全镇产业强村;“渐冻人主播”黄志铭从未向病魔低头,他用轻松风趣的音频节目弘扬岭南文化,并在直播中为年轻人答疑解惑。
(1)联系材料,谈谈网络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
(网络聚正能量)2020年8月28日,第五届“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网络展示投票正式开始。第五届 “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旨在突出展现2019年至今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脱贫攻坚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上舆论工作等重大事件和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
(2)第五届“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的开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增强安全意识)“家里的孩子刚出生,每天都有应接不暇的母婴用品广告推送”“上网搜了点摄影资料,随后就被铺天盖地的摄影器材广告轰炸”“刚浏览几个婚恋平台,微博上就有大量相亲对象照片发过来”……如今,这样的“精准营销”并不鲜见,给人带来困扰。
(3)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4)为了减少材料中的这种“困扰”,你有哪些好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法典编纂工作自2015年启动以来,始终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把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民利益放在至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体现了宪法原则。
材料二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从民事单行法时代迈入民法典时代。民法典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民法典所体现的宪法原则是什么?
(2)从法律效力的角度,谈谈你对宪法的认识。
27、【传承红色基因】
2022年3月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人大视频记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国际社会现在更加关注中国共产党,更加认同中国共产党。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钦佩,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秘诀。”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28、观察下列图片,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请分别说出以上四幅图片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
(2)请你说一说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有秩序?
(3)人们为了维护有序的社会环境,在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社会规则。你知道社会规则是怎样维护社会秩序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