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5月,王女士在某健身房充值年卡后,该馆搬迁。因无法继续到新址场馆消费,她要求退回预付款,遭到商家拒绝,双方因此产生争执。王女士依法求助的途径有( )
①聚集亲朋到场馆暴力索赔②拨打12315热线求助
③去法律服务所寻求帮助④必要时向人民法院起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谣言止于智者,面对网络谣言,下列做法属于“智者”的表现是( )
①注意信息出处是否权威②及时关注官方信息③上网搜索信息中的关键词,从不同
的信息源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④马上转发微信朋友圈,强烈谴责事件中的“违法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为保证“成都市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成功举行,成都市大运会执委会人力资源部需要招募2万名志愿者。从网上报名开始到截止共计139万人报名。大运会期间,这些志愿者分布于各个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和场馆运行中心,提供赛事志愿服务,赢得各界的广泛赞誉。这一事实说明参加志愿者活动( )
①会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②会促进中国梦快速实现
③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④会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图反映了张某因违反法律受到法律惩处的相关信息。据此,可以推断张某的违法行为是( )
A.贩卖毒品,数额巨大
B.谎报险情,扰乱治安
C.捡到钱包,拒绝归还
D.伙同他人,拦路抢劫
5、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感受到国家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以下属于我国取得的成就有( )
①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②科技创新成就斐然
③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④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2003年7月16日,徐本禹,一位普通的大学生,毅然推迟了读研的时间,带着3000册图书,来到贵州大方县的山区支教,用稚敕的肩膀扛起了本不属于他的责任。2005年,他被评为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的奉献与爱心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①我们应向徐本禹学习,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②参加公益活动是为了追求荣誉
③对于热心公益活动的人来说,“给”比“得”带来更多的快乐
④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己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国家利益涉及方方面面,对于国家利益涉及的领域和种类正确的是( )
①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 ②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
③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 ④经济利益、文化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2023年12月21日21时35分,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完成天和核心舱太阳翼修复实验等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出舱活动( )
①表明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最先进的水平
②彰显着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的能力和底气
③说明科技创新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唯一抉择
④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2023年7月,700名深港澳台青少年乘坐研学专列一路北上,实地考察商周时期的金沙遗址、秦朝的兵马俑、南北朝开凿的龙门石窟等,感悟中华文明的魅力。深港澳台青少年参加此项活动( )
①有利于增长见识,开拓视野②能增进对两岸三地之间的理解
③会耽误学习的时间,影响学习成绩④有利于在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社会离不开个人,是因为( )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
③人们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种种条件④任何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的社会规则是( )
①道德 ②纪律 ③法律 ④风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第二条规定: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之所以要求公民维护公共秩序,是因为
①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②社会生活需要秩序
③维护秩序靠规则
④维护了秩序才能提高公民的个人修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
13、2023年10月13日,南山法院依法对孙卓、符建涛被拐案一审公开宣判:两名被告人分别获刑5年、2年,并处民事赔偿80多万。该案的成功宣判,充分彰显了依法治国中法治的权威性。这表明( )
①任何犯罪行为都应受到法律制裁②审判机关应保护公民的一切权益
③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是刑罚④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4月15日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022年的活动主题是“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要重视和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是因为( )
A.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政治安全为基础
B.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
C.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D.要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15、吕某某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参观时,向一只大熊猫泼矿泉水,使大熊猫受到了惊吓,情节十分恶劣,熊猫基地将禁止其终身进入园区(含熊猫谷)参观。这启示我们( )
①参与社会需要提升自身素养②违反规则须担责
③规则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④规则靠秩序保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2023年7月9日19时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20万亿元,同比增长3%;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内需规模继续扩大,经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看到这些成就,同学们纷纷发表感言,其中恰当的是( )
①小美:我为祖国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
②小智:我国科技发展实力足以称霸世界
③小敏:我对祖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④小强:我们要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共同奋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时代楷模”南仁东是“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的发起者和奠基人。他不记个人名利得失,长期默默无闻的奉献在科研工作第一线,患病后依然坚持带病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南仁东的行为 ( )
A.是漠视生命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
B.是为追逐名利而对国家负责的表现
C.表明只有脑力劳动者才能为国争光
D.是主动担责不言代价与回报的行为
18、对漫画《重视劳动教育》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
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②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更值得尊敬
③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 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古话说:“自古忠孝两难全。”在中国古代戏曲故事中,经常会出现主角面临着“报效祖国”与“堂前尽孝”的两难选择。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因为同时扮演几个不同的角色,面对着不同的责任或任务……此时,我们应该( )
①必须考虑责任和角色的重要性 ②分清任务轻重缓急,作出合理安排
③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作选择 ④坚持集体主义,识大体,顾大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对下列行为点评正确的是( )
序号 | 行为 | 点评 |
① | 小丽自觉按照交通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 | 遵守规则需要自律 |
② | 小强每天都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 热爱劳动,从小做起 |
③ | 小金不小心刮蹭了他人汽车,主动给车主留言 | 以礼待人 |
④ | 小黄因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年人让座得到表扬 | 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代价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在全国人民深切哀悼之时,网民熊某在微信朋友圈发表侮辱袁隆平的言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目前,该网民熊某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警方提醒,英雄不容亵渎,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对公然侮辱英烈的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查处。
李华看了上述材料后说:“网民熊某有言论自由权,可以在网络空间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公安机关对熊某进行查处,看出法治限制自由。”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李华观点谈谈自己看法。
22、列车即将发车,两位乘客却堵在车门,不让列车启动,原因是他们的同伴还没有赶到。面对乘务人员的劝阻和其他乘客的谴责,两人的理由是:我们有乘车的自由,你们管不着。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三条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对两人予以行政拘留十天的处罚。
请根据所学的“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有关内容,简析这两位乘客的言行?
23、价值判断
在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八年级( 6 )班同学走上街头进行宣传活动,小华不以为然地说:“宪法离我的生活太远了,没有必要了解!”
24、想一想:当你遇到以下情境时,你应采取怎样的处理方法?并简单说明你这么做的法律依据。将答案填在下表中。(12分)
情境 | 正确的处理方法 | 法律依据 |
(1)高年级某同学以你和他同名同姓为由,要求你改名 |
|
|
(2)妈妈偷看了你的日记和信件 |
|
|
(3)你的照片被某照相馆擅自放在橱窗中作广告宣传 |
|
|
(4)未征得你的同意,你创作的漫画被编入《青少年漫画作品选》一书 |
|
|
25、张丽上小学时,她的父母用自己的合法收入购买了一套单元房,在房产部门办理了相关手续,一家人住了进去。高中毕业后张丽考取了英国的一所大学,她的父母将这套房出租后陪张丽一起去了英国。五年后,张丽的父母将这套房子卖掉了。
请你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张丽的父母对属于自己的财产都拥有哪些权利。
26、 醉酒驾驶机动车辆,吊销驾照,5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
(1)“醉驾”属于哪种违法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
(2)这部法律有什么作用?
某校八年级一班开展了以《励志青春,与法同行》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同学们围绕着演讲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与法同行,让我们摒弃脆弱和懵懂法律好比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在船上任何行动是自由的。但超过这个船的底线,就要落入水中-----受到法律的制裁。与法同行,必将走出一道属于自己的亮丽风景。
(3)材料说明什么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4)超过船的底线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刑罚种类有哪些?
与法同行,让我们摒弃脆弱和懵懂法无处不在,要将法作为生活的准则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将“法”根植于广大的青少年心中。只要法在心中,行在法中,让法,与青春同行,唱响自信的人生。
(5)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是什么?
(6)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我们应该怎样做?
27、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权利既受法律保障,又受法律约束。公民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28、人一旦受到责任感的驱使,就能创造出奇迹来。为了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某校八年级(2)班就“我与责任”为题,积极开展了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第一小组同学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2014年11月8日 ,株洲T2路公交司机唐迪生驾驶中突发心肌梗死,脸上冒汗,胸闷心悸, 在急救的黄金10分钟里,他强忍病痛,最终选择的是履行自己的职责,有条不紊地停稳车辆、拉好手刹,并疏导乘客安全地下车换乘,乘客全部安全下车后,他倒在车厢里,后来抢救无效,遗憾离世。
(1)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好司机唐迪生的壮举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
第二小组同学还通过对本校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如下信息:
履行责任 | 情 况 统 计 | ||
从未履行过 | 偶尔履行 | 多次履行 | |
对家庭 | 60% | 10% | 30% |
对学校 | 50% | 40% | 10% |
对社会 | 95% | 5% | 0% |
(2)分析以上信息,你认为被调查的大部分学生身上存在什么问题?(2分)
(3)请分别从学生自身、学校、家庭三个角度谈谈怎样解决第二小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