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的是( )
①谎报险情 ②没有履行合同义务 ③破坏铁路封闭网 ④侵犯他人肖像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萍城,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公交车上有专门设置的老、弱、病、残座;搭乘扶梯时,总有人让出左边的位置给急需的人通行;以及社区工作人员带来的热心帮助等。每个人都被他人关爱着,也都在关爱着他人。这说明( )
①关爱传递着美好的情感 ②点滴善行,汇聚成为爱的海洋
③关爱只发生在特定群体 ④关爱他人就是在物质上给予帮助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3、图示法是揭示概念间关系的常用方法。下列图示反映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4、某市慈善总会收到一笔捐款,署名是“顺其自然”,落款地址则是不存在的中山路1号。这已经是这个神秘的捐款人“顺其自然”连续第23年向该市慈善总会捐款,累计捐款上千万元。“顺其自然”的捐赠行为是( )
A.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B.为了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
C.履行公民法定义务的表现
D.个人融入社会的“通行证”
5、《有一种尊重,叫作“收到请回复”》这个帖子火了,文中倡导大家要及时回复别人的信息,给对方一个明确的回音,凡事都有交代。帖子倡导的做法( )
①有利于维系良好人际关系 ②是关注和尊重他人的表现
③能促进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④体现包容大度的优秀品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亲社会行为又叫利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或社会有益的、能够带来积极影响的助人行为、利他行为或其他更为广泛的行为。下列漫画中主人公的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A.
B.
C.
D.
7、为营造文明旅游新风尚,某市文化和旅游局开展文明旅游志愿者服务活动,弘扬志愿者服务精神,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加大文明旅游宣传力度。由一线导游组成志愿者队伍,向市民、游客提供专题义务讲解,并通过咨询和帮助等多种形式倡导文明出行,宣传文明旅游理念。广大市民对志愿者的行为纷纷投去赞许的目光。志愿者的行为告诉我们( )
①服务社会体现一个人的人生价值
②积极为社会做贡献,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
③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④只有参加志愿者活动,才能够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贵阳警方近日成功破获一起贩卖毒品案件,当场缴获毒品大麻2.23公斤。中学生面对毒品等不良诱惑,正确的做法是( )
A.抵御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
B.坚守道德底线,不做犯罪的事
C.保持强烈好奇心,试试也无妨
D.坚持严格执法,加大打击力度
9、宋某承包的鱼塘被当地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造成鱼塘中的鱼大量死亡,于是他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属于( )
A.刑事诉讼
B.行政诉讼
C.行政复议度的
D.民事诉讼
10、近日,旨在“褒诚信、惩失信、扬法治”的“晋立信・山西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在太原上线。该平台集法院监督管理、银行审核勾选、平台曝光发布、媒体新闻监督等功能于一体,把惩治“老赖”工作从法院的单打独斗变成社会综合治理,营造了违法可耻、失信者亏的社会氛围。材料启示我们( )
A.讲诚信彰显美德,用法律促进道德
B.做大事要讲诚信,办小事不拘小节
C.讲诚信不分情境,均应当一诺到底
D.要构建诚信社会,唯有靠法治力量
11、维护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最后的屏障是( )
A.投诉
B.诉讼
C.仲裁
D.调解
12、“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好。”这启示我们( )
A.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B.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C.国家利益要服从个人利益
D.任何时候都要牺牲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
13、以下情形中,你认为适宜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的是( )
A.离婚的父母不支付孩子抚养费
B.数学老师上课总是拖堂
C.因邻桌同学上课说话发生争吵
D.网购的衣服尺寸不合适
14、在复习社会规则的相关知识时,小阳同学搜集到下列新闻:
新闻 2023年9月8日中国网讯,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审议。近日,中国人大网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看到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我们应该( )
A.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B.依法行使立法权,制定完善法律
C.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建言献策
D.处罚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
15、9月23日,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举行。参加开幕式的人数大约在7万人,散场仅用了40分钟,散场后场馆整洁如新。整个疏散过程主打一个高效、有序、丝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参加开幕式的都是素养高的人
B.有了秩序就能杜绝事故的发生
C.好的秩序能提高社会运行效率
D.社会秩序保障社会规则的实现
16、“你所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这句话从个人对社会影响的角度说明了( )
①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②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
③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人们的活动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④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7、“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群平均年龄77岁的爷爷奶奶借助短视频、直播等网络方式传播知识与文化,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授以他人,被授予“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只有获评感动中国人物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②他们的行为是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亲社会行为
③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法定义务
④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八年级学生王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受到人高马大的社会青年李某的敲诈勒索。对此,王某的正确做法是
A.把钱给他,让其勒索
B.不顾一切,与其搏斗
C.现场配合,事后再找人伺机报复
D.巧妙周旋,然后想办法求助或报警
19、雅雯的奶奶生重病住院,为了让奶奶配合治疗,医生告诉奶奶她没事的,很快就会好起来。医生的行为是( )
A.欺骗患者不讲诚信的表现
B.给医院增效益的权宜之策
C.珍惜个人良好形象的表现
D.善于运用诚信智慧的表现
20、自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开幕以来,“交换徽章”风靡于赛场内外。“能交换徽章吗”迅速拉进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运动员、志愿者、媒体记者等通过交换一枚枚小小徽章,结识新交,留下属于亚运会的别样记忆。这体现出( )
①自强不息②爱岗敬业③尊重他人④文明有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重庆市某企业扩建厂房强行征用了农民刘刚的土地。刘刚因土地补偿问题与该厂负责人员发生争执。刘刚对其强制征收土地不满,于是将有关情况写了一张大字报贴在该厂的厂门口,造成了不良影响。
(1)请你对上述行为进行简要的评析。
(2)请你给刘刚想想办法,告诉他应该怎么办?
22、王某在地铁上吃有刺激性气味的东西,面对其他乘客的劝阻,她不但不听,还把垃圾随意丢弃在车厢里扬长而去。她这种行为破坏了乘车环境,扰乱了地铁正常的乘车秩序。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王某处以行政拘留。
针对王某的这种行为,有网友评论:“这种人的‘病’需要法律来治,没有法治就无所谓自由。”请你辨析。
23、【垃圾分类:开启美好生活】
《泰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于2020年6月1日正式实施。某校初三(1)班同学就“垃圾分类新时尚,水清天蓝新苏州”搜集了相关资料,开展了主题研讨。
材料二 《泰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规定,未按照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以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垃圾分类是靠自律还是他律?靠道德还是法律?薇薇和元元同学对此展开了讨论。
请选择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加以评析。
24、2021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八个国家宪法日。中宣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部署从12月1日至7日在全国开展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的宪法宣传周活动。
(1)增强宪法意识的重要举措有哪些?
(2)为使广大青少年从小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习惯。我们学校可以举办哪些活动?(列举两例即可)
(3)参加学校宪法宣传活动后,同学们纷纷谈了自己的感悟和心得。请你谈一谈,作为青少年应该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25、在我们成长为合格的中国公民的过程中,必然要面对如何对待公民权利和义务这一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在网络论坛里发了一个帖子。(如下图)
(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文明跟帖。
材料二:夏雨同学在课余时间与同学聊天时说:“权利就像橄榄球,我要抢到手,随心所欲;义务就像足球,我要踢得远远的,不关我的事。”
(2)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对夏雨同学的说法进行评析。
(3)公民要忠实履行义务就应做到什么?
26、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和重视解决人权问题,推动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中国的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
(1)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国家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2)怎样理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地位?
27、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理应受到我们的尊重和爱戴。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①我们与父母之间渐渐有了距离。我们所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父母往往不喜欢、不理解,甚至会说我们幼稚;②而我们对父母的管教会觉得厌烦,甚至顶撞父母,与父母“对着干”。
请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1)以上①、②分别属于什么现象?(2分)解决①这种现象的最好方式是什么?(1分)
(2)请你为解决②问题提一些合理化建议。(4分)
28、 生而为中国人,我们有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党的十八大就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而有些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未理解,尤其是一些中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和社会的大事,跟他们没什么关系。
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怎样培育践行的相关知识对这些中学生的观点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