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规定( )
A.说明未成年人犯罪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B.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
C.有利于杜绝未成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D.表明未成年人不再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2、没有课堂纪律,就没有有序的课堂;没有课堂秩序,我们的学习将得不到保障。这说明( )
A.规则和秩序没有必然联系
B.有规则就必然会有好的秩序
C.规则的存在会限制人们自由
D.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和秩序
3、小福:比赛时你的冲撞使我受伤,你得赔偿医疗费。
小闽:我们都是自愿参加比赛,我没犯规,也不是故意撞你啊!
根据《民法典》第1176条规定,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1176条 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 |
A.小福属于自愿参加,应自担责任
B.小福只能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权益
C.无论何种理由小闽都应赔偿医药费
D.小闽参加文体活动时可以无视风险
4、“国兴我荣,国衰我耻。”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这告诉我们( )
A.人民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集中体现
B.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C.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完全放弃个人利益
D.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与普通公民无关
5、2022年11月3日晚,广东肇庆怀集小伙子李明林徒手接坠楼儿童的视频火遍全网,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央媒也进行了转发。网民纷纷为其点赞:“骨子里的善良”,“救了小孩也救了一个家庭”,“凡人善举,最暖人心”,李明林的善举告诉我们( )
①关爱能传递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
②关爱他人,能收获幸福,赢得他人的尊重
③要心怀善意,无论何人遇到困境都要施以援手
④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纪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B.遵守社会规则就无法享有自由
C.社会秩序保障了社会规则的实现
D.每个人都需要遵守社会规则,杜绝不良行为
7、中学生张华平日不爱学习,自由散漫,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大声喧哗,受到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处罚;一次,张华捡到李明的手表,李明来认领时他拒不归还,还用刀把李明刺成重伤,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上述材料中张华的三种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
A.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8、近代民主革命人士秋瑾在《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写道,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这表明( )。
①为了自己利益,可以不顾他人利益
②要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③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④为了个人利益,有时可以放弃国家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稳住了规模、提升了质量,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国际组织和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这让我们感受到( )
①作为中国人,我骄傲、我自豪 ②我国已经建成发达国家
③对祖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④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2023年11月9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中国极地科考队员在一次次劈风斩浪中克服各种困难,勇探“生命禁区”,不畏艰险,义无反顾,为国争光。这启示我们( )
①维护国家利益必须放弃个人利益
②勇探“生命禁区”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唯一表现
③要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
④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克服困难,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23年的“3·15”晚会曝光了“调出来的假香米”、“打脸”化妆品、苦情戏的“局中局”、“谁在操控网络水军”、“藏在头上的刀片”等问题。当你因上述问题权利受到损害时,以下合法维权方式次序合理的是( )
①通过调解组织、仲裁机构解决
②自行与商家和解
③通过诉讼方式维权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12、下列名言警句及解读对应合理的是( )
①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文明有礼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②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是相互的,要互敬互爱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学会换位思考,宽以待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指行事进退,一切皆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岂能为了个人的安危福祸而算计。这强调了( )
A.个人利益、人民利益、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B.只要国家利益,不要个人利益
C.国家利益至上,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D.符合国家利益的,定符合个人利益
14、习近平总书记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启示我们( )
①国家利益就是人民利益②国家利益是所有个人利益的总和
③没有国家利益就没有个人利益④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漫画《经常义务奉献》描述了党员义务服务、义务奉献的情景。这启示我们青少年( )
①要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②养成亲社会行为
③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④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漫画警示我们( )
①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②正确享受网络生活
③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④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7、如果说社会是张网,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 )
A.网上的一个结点
B.网中之鱼
C.互不相干的个体
D.一条线
18、2022年,第27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口的主题是“共防共治学生欺凌,共建共享和谐校园”。对校园欺凌现象,以下观点不正确的是( )
①校园欺凌行为可能会受到刑法的制裁
②碰到他人受欺凌时一定要见义勇为,奋不顾身
③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就能消除校园欺凌现象
④校园生活中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警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字字句句都饱含深情,语重心长。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体现的国家核心利益是( )
A.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
B.国家主权
C.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D.国家安全
20、钱伟长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1948年,当他有机会重返美国工作时,面对签证申请表上的“若中美交战,你是否忠于美国”一栏,他毫不犹豫地填上“否”,放弃了赴美机会。这启示我们( )
①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
②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就必须放弃个人利益
③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我们应以国家利益为重
④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革命战争年代,为保一方平安、守护国家利益,无数英雄们舍小家为大家,不惜流血献身。虽身处和平年代但我们身边仍不太平,2020年6月,中印边境冲突,4名解放军官兵英勇牺牲,他们坚定的捍卫了我国的国家利益。
有人说,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对立的,维护国家利益就必须牺牲个人利益,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22、初中生小虎说:“我爸是某私营老板,家有存款数千万,为什么还要上学?不如回家享清闲。”
判断:
理由:
23、有人认为“讲文明礼仪是个人的私事,对国家形象影响不大”,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24、在现代社会中,青少年存在着责任意识淡薄、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现象。因此,加强青少年的责任意识教育、规范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成为一个富有责任心的人十分重要。为此,某中学八年级(4)班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吧!
(1)你知道我们承担责任会付出什么代价与回报,请分别说明?
(2)请列举两例你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及承担的责任。
25、 2020年5月1日起,《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正式实施,为广大农民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又增加了一项有效的法律保障。
请说出你所知道的公民依法维权的合法途径有哪几种?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3月10日上午,面向近3000名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进行了宪法宣誓。由此可见,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你所在的学校为了加强宪法教育,准备开展一系列活动,现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给本次活动设计一个宣传标语。
(2)如果你参加“宪法知识演讲比赛”,请写出你的演讲提纲。
(3)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27、2016年4月15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安全教育日,各中小学在国家安全机关的支持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家安全宣传活动。某学校为了增强同学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开展了一系列多样的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你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代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设计一种活动形式。
(2)在活动中请说出我国如此重视国家安全教育的原因有哪些?
(3)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我们要树立怎样的安全观和增强什么意识?
(4)活动结束时,请你谈一谈怎样才能走出了一条坚定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28、(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3月1日,王珏当选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王钰化名“兰小草”,给急需帮助的孤儿寡母捐款,每年2万,已经坚持了15年,并承诺希望能捐够33年。慈善机构收到了捐款,想要寻找到这位好人,多次联络,王珏都没有现身。缺席了无数次公益奖项颁奖,坚持公益捐款十多年,今年7月,王珏被检查出肝癌,去世之前,他的身份最终得以大白。……
(1)王珏的举动是一种什么行为?
(2)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哪些益处?
(3)作为中学生,我们怎样培养亲社会行为?
(4)我们可以参加哪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