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下列选项中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A.看电影时,和同学大声交谈
B.骑车上学,为赶时间,闯红灯
C.在景区游玩时,随手丢弃垃圾
D.乘坐公交车时,主动给孕妇让座
2、亲社会行为又叫利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或社会有益的、能够带来积极影响的助人行为、利他行为或其他更为广泛的行为。下列漫画中主人公的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A.
B.
C.
D.
3、从古代的“同砚”、“同窗”到今天的同学、校友,这些社会关系的确立都是基于( )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法律关系
4、近些年,不少高校都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分析学生每月的就餐金额和消费金额,判断学生的基本生活水平,对学生进行“隐形资助”,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补助公平和学生尊严之间的平衡,因而受到学生们的一致好评。这说明( )
A.关爱他人就一定要倾其所有,奉献全部
B.将贫困生置于大众目光下才能帮助他们
C.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考虑他人的感受
D.关爱他人,精神关怀比物质帮助更重要
5、2023年11月19日,一名乘客在北京地铁10号线上因纠纷堵门,导致10号线外环全线延误8分钟。白某因妨碍列车正常行驶,被依法行拘。这启示我们( )
①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 ②要发自内心敬畏规则
③遵守社会规则需自律 ④白某将接受刑罚处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3世界5G大会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我国作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国家,以持续推动5G不断演进创新为目标,与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融合共创、协同创新、开放共赢的全球科技合作体系和产业生态。这启示我们( )
A.主动体验社会生活
B.开发5G技术最有价值
C.要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D.个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7、不学礼,无以立。以下是部分同学的生活片段:
①早晨,在校门口遇到老师和同学,兰兰主动问好
②课间,凯凯进办公室请教问题,自觉轻轻地敲门
③下午,龙龙一回到家就躺在沙发上自顾自玩手机
④晚饭时菜刚上齐,思思就自己先拿起筷子夹菜吃
上述行为属于文明有礼的是( )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8、下列行为与框中故事寓意相符的有( )
元代大学者许衡,夏日外出,天热,众人口渴难耐,争相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正色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人吗?” |
①在深夜无人的街头仍遵守交通规则②小明要在父母的监督下才能完成作业
③捡到他人遗失的财物,将其据为己有④考试时即便没有老师监考也绝不作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15岁的陈某原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的一群“朋友”,他开始旷课,还因经常盗窃被公安机关处罚。对此,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
①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②青少年应该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
③经常盗窃是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④青少年交友需谨慎,要远离“损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飞驰的高铁大大方便 了人们的出行,异彩纷呈的演出和展览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听证会的召开和新闻发布制度让政府决策更加透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 )
①感受到国家取得的巨大进步
②重点关注国家成就,忽略发展中的问题
③对国家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对未来充满信心
④感受到国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已经解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为了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2023年9月20日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一法规的出台( )
A.扩大了未成年人参与网络生活的合法权利
B.说明社会监管比个人自律更能防网络沉迷
C.有利于为未成年人成长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D.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未成年人避免各种伤害
12、每天,我们都在与社会这张“大网”交流互动着。在小区里,小马和小丽是邻居;在学校,小马和小爱是同学;在家里,小马是父母的孩子……完成下面小题。
【1】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来看,小马跟其他人的关系分别为( )
①血缘关系②地缘关系③业缘关系④道德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小马拥有的多重身份说明( )
A.人的社会地位总是瞬息万变的
B.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立的
C.社会的进步需要每个公民的努力
D.我们需要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
13、9月23日,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举行。参加开幕式的人数大约在7万人,散场仅用了40分钟,散场后场馆整洁如新。整个疏散过程主打一个高效、有序、丝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参加开幕式的都是素养高的人
B.有了秩序就能杜绝事故的发生
C.好的秩序能提高社会运行效率
D.社会秩序保障社会规则的实现
14、2023年福州市新时代好少年肖博睿,她是义务讲解员;充分利用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在省博物馆里面穿梭,为参观游客们答疑解惑;她是热心公益人,坚持每年将压岁钱捐给“叙利亚”家庭救助行动,并带动身边伙伴共同参与各种助学帮困公益行动;她是敬老好少年,经常去敬老院看望老人,陪伴他们聊天谈心……肖博睿给我们传递的正能量有( )
①热心公益,服务社会②滋养精神,充盈生命
③诚实守信,信守承诺④开朗豁达,以礼待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共3万多名“小青荷”志愿者在杭州亚运会赛会期间,提供了文明出行交通引导、开展项目宣传手册发放、验票指引、信息咨询、观赛流程介绍、物品寄存指引等志愿服务。他们的行为( )
①服务社会体现自身人生价值 ②自觉履行了帮助他人的法定义务
③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2023年4月15日是第8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为“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夯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社会基础”。以下行为属于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有( )
①中学生刘某发现某网站上展示的中国地图上,标注的中国领土不完整,他当即拨打电话12339
②中学生刘某发现有外国旅客在军用港口附近拍照,他立马制止
③中学生刘某是名战斗机爱好者,经常在各大论坛展示我国最新的战斗机图片
④中学生刘某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应征入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3月15日晚,央视“3.15”晚会引发众多关注。其中,康师傅等企业老坛酸菜供应商湖南插旗菜业有限公司被点名曝光,称内销的老坛酸菜包里的酸菜是从外面收购来的“土坑酸菜”,引发全网热议。各大超市、电商平台纷纷下架相关产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②赚钱是商人的目的,追求效益理当先
③企业、商家的生产经营要白律,诚信至上是必须
④该企业的做法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也违背了民法的基本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下面对犯罪特征理解错误的是( )
A.严重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处罚性
D.受法律处罚的行为
19、“眼见未必为实”,“有图有视频不一定有真相”,当下网络谣言传播的新特征,调查显示:短视频成为谣言传播的新渠道,传播方式在革新,传播手段在升级,这启示我们青少年要( )
A.善于利用媒介进行学习
B.强化媒介监管力度
C.学会利用媒介传播信息
D.培养媒介批判能力
20、截至2023年12月5日,深圳已有注册志愿者381万人,意味着约每5个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如今,越来越多的深圳青少年也穿上了“红马甲”,无私奉献精神代代相传,让城市文明之花绽放最美“志愿红”。结合材料,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为个人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
B.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C.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D.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各种关系
21、在道德与法治课前的新闻播报活动中,同学们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在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修正案对刑事责任年龄相关规定作出调整,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
小兵对同桌说 “我们还是未成年人,只要情节不严重,违法也没关系,不会被判刑的。”
请你对此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22、《绝对忠诚之国家利益》作为建党100周年开年首部献礼片,于2021年1月1日在腾讯视频独播。作为首部现代国安题材的谍战悬疑电影,该片讲述了中方援建沙朗国修建的水电站遭遇袭击,却不料电站被袭另有隐情。为找出幕后真凶,我国安人员不畏艰险上演了一出跌宕起伏,惊心刺激的谍战故事,并仅以此片向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致敬。该片上映引发了广泛关注,填补了现代国家安全类型题材的空缺,具有影史开拓意义。影片中展现的中国精神和国家安全理念,引发了同学们对维护国家利益的话题的热议。
甲:当前学习是最关键的,国家利益无须管。
乙:人民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报效祖国记在心间。
请分析甲乙观点。
23、判断说理。
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填“正确",错误的在括号内填“错误",并说明理由。
(1)下图小明的言行。( )
(2)所有的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
24、为彰显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实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决定,建立宪法宣誓制度。2018年3月17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以全票当选为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成为第一位进行宪法宣警的共和国领导人.
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是为了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中学生该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25、[道德篇]
情境一:放学后,小东背上书包正准备去体育馆观看自己喜欢的篮球赛,这时学困生小明拿着一道数学难题过来请小东帮忙讲解。小东稍作迟疑,放下书包耐心给小明讲解了难题。小明歉疚道:“不好意思,,耽误了你观看球赛。小东说道:没关系,你的好学上进精神令我感动。”
情景二:小亮放学回家进门后面对家中来的两位客人就像没看见一样,径直进入了自己的房间。过了一会小亮来到客厅,躺在沙发上把脚放到茶几上看起了电视。
(1)看了情境一,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2)情境二中小亮哪些地方做得不合适? 你觉得应怎样做合适?
(3)文明有礼有什么重要作用?我们应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26、2015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二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3周年纪念日。某中学开展了以“宪法与我”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下面是同学们采集到的信息。
信息一:我国宪法序言中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等内容载入宪法。
信息二:我国的其他法律在开头特别写明“以宪法为依据制定本法”或“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信息三:我国1982年宪法是由1980年9月成立的宪法修改委员会负责拟定的。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修正案进行表决,以全体代表2/3以上的多数通过了宪法修正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三则信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请围绕“宪法与我”这一主题,请你写出能体现二者之间的关系的观点。(至少两点)
(3)针对上述结论和观点,这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27、材料分析题(11分)
材料一:近年来,有关老人摔倒路人到底扶不扶的话题成为了公众谈论的焦点话题,其中绝大多数人不是不想扶,而是不敢扶。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个问题成了时下热议的话题,人们纷纷就此表达了意见和建议。
材料二:“扶不扶”这道让国人纠结的选择题,最早可以追溯到2006年末发生在江苏南京的“彭宇案”:扶跌倒老太反被对方一口咬定是“肇事者”。之后相继有“厦门版彭宇案”、“温州版彭宇案”、“天津版彭宇案”等鲜活事例不断颠覆“好人有好报”的传统观念。2013年年末,“河源版彭宇”的悲剧更是让人唏嘘不已,广东河源东源县男子吴伟青扶老人反被诬,最终投塘自尽以证清白。扶起老人反被讹的事件频频发生,有网友甚至撰写了“不是老人变坏,而是坏人变老”的段子以嘲讽无奈的现实。
(1)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判别是非的依据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谈谈作为未成年人,在面对危险和邪恶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8分)
28、初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品德、意志初步形成的重要里程。在这个阶段,你准备好了吗?
在这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过程中,你要准备怎么做?要做到怎样?
(利用在政治课上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