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马鞍山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枉驾 岑寂 昧心财 急不暇择

    B.自诩 称诵 撒手锏 震聋发聩

    C.蹿升 窈陷 万户侯 寥若星辰

    D.惋惜 诓骗 潭拓寺 咄咄逼人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近来,一些不法分子漠不关心孩子的生命,残忍地制造了一系列校园血案。

    ②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③两年前,深圳富士康公司员工接连自杀,但公司并没有反思其落后的管理文化,公司高管在事发后的“检讨”,更像是兔死狐悲的把戏。

    ④最后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五六家分庭抗礼,占据了全省60%的市场份额。

    ⑤晴朗的夏夜,躺在广阔的草原上望着天上恒河沙数般的星星,惬意极了。

    ⑥老王和老李曾非常要好,20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消除了他们多年的隔阂,两人和好如初,倾盖如故,大家也为之高兴。

    A. ②③④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①③⑤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西成高铁运营以来,旅客发送量节节旱升,开通首月共发送旅客达93万人次,致使高铁车票洛阳纸贵

    ②无论正史还是野史,他都浏览涉猎,博学多闻让他的课堂自然而然地生动起来,说起历史故事如数家珍

    ③学者宋恪震的《唐宋词名篇精赏》是近年新成果的结晶,与他的《唐诗名篇精赏》恰巧成为配套,可谓珠联璧合

    ④他的笔下有历史,有中国哲学的智慧,他谈论的是历史上的人与事,但常常枝蔓开去,天马行空

    ③邵飘萍先生在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发表了许多揭露黑幕、针砭时弊的新闻和社评,显示出国人的勇气和操守。

    ⑥这部抗战题材的电影充满了正能量,以喜剧的形式回忆抗战年代的蹉跎岁月,提醒观众不忘历史。

    A. ①③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云霞明灭可睹       或:有时     迷花倚石忽已       暝:天黑

    B.我欲之梦吴越       因:因为     行即骑访名山       须:等待

    C.势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     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澈

    D.失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   熊咆龙吟岩泉       殷:震响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形式与“吾得兄事之”中的“兄”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济而夕设版焉

    B. 沛公已去,至军

    C. 沛公霸上

    D. 项伯乃驰之沛公军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冬心

    召应博学鸿词杭郡金农字寿门别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龙仙客,早上起来觉得很无聊。

    他惦记着那十盆兰花。他去杭州之前,瞿家花园新从福建运到十盆素心兰。那样大的一盆,每盆不愁有百十个箭子!索价五两一盆,不贵!要是袁子才替他把灯卖出去,这十盆剑兰就会摆在他的小花圃苇棚下的石条上。这样的兰花,除了冬心先生,谁配?然而——

    去年秋后,冬心先生手头就有些紧。进了腊月,他想起一个主意:叫陈聋子用乌木做了十张方灯的架子,四面由他自己书画。过了正月初六,叫陈聋子上南京找袁子才,托他代卖。不想这个老奸巨猾!不仅把十张灯退回来,还给我弄来十部《诗话》,让我替他向扬州的鹾贾打秋风!

    ----俗!

    他踱回书斋里,把袁枚的信摊开又看了一遍,觉得袁枚的字很讨厌。顺手把《随园诗话》打开翻了几页,到处是倚人自重。有的诗,还算清新,然而,小聪明而已。竟然对毕秋帆也揄扬了一通!毕秋帆是什么?——商人耳!郑板桥对袁子才曾作过一句总评,——“斯文走狗”,不为过分!

    他觉得心里痛快了一点,——不过,还是无聊。

    他把陈聋子叫来,问问这些天有什么函件简帖。陈聋子把脑门一拍,说:“有!程雪门有一张请帖!”

    “程雪门?”

    “对对对!请你陪客。”

    “请谁?”

    “铁大人。”

    “哪个铁大人?”

    “新放的两淮盐务道铁保珊铁大人。”

    “几时?”

    “今天!中饭!平山堂!”

    “你多误事! ——去把帖给我拿来! ——去订一顶轿子! ——你真是! ——快去!”

    金冬心开始觉得今天有点意思了。

    等着催请了两次,到第三次时,冬心先生换了衣履,坐上轿子,直奔平山堂。

    程雪门是扬州一号大盐商,今天宴请新任盐务道。等金冬心下了轿,往里一看,扬州的名流显贵都已到齐。程素门正陪铁保珊说话,一眼看见金冬心,站起身来。铁保珊早抢步迎了出来。

    “冬心先生!久仰!久仰得很哪!”

    “岂敢岂敢!臣本布衣,幸瞻丰采!铁大人从都里来,一路风霜,辛苦了!”

    铁保珊拉了金冬心入座。大家只见铁保珊倾侧着身子和金文心谈得十分投机,金冬心不时点头拊掌,不免悄悄议论。

    “雪门今天请金冬心来陪铁保珊,好大的面子!”

    “听说是铁保珊指名要见的。

    “金冬心这时候才来,架子搭得不小!”

    “看来他的字画行情要涨!”

    稍顷宴齐,更衣入席。正中一桌,首座自然是铁保珊,次座是金冬心。金冬心再三谦让,铁保珊一把按得他坐下,说:“你再谦,大家就不好坐了!”金冬心只得从命。

    今天的酒席很清淡。铁大人连吃了几天满汉全席,接到请帖说:“请我。我到!可我只想喝一碗稀粥,就一碟香油拌疙瘩丝!”按扬州规矩,菜单请铁保珊过目。头菜是清炖杨妃乳——新到的河豚鱼。铁大人听说有河豚,说:“得有炒蒌蒿呀!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有蒌蒿,那才配称。”随饭的炒菜也极素净。铁大人听了菜单,说“‘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他请金冬心过目,冬心先生说:“‘一箪食,一瓢饮’,侬一介寒士,无可无不可的。”

    金冬心尝了尝这一桌清淡而名贵的菜肴,又想起袁子才和他的《随园食单》,觉得他真是寒乞相。嘴角不禁浮起一丝冷笑。

    酒过三巡,铁保珊提出行酒令。酒令叫做“飞红令”,各人说一句或两句古人诗词。要有“飞,红”二字。他先说道:“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下面有说“一片花飞减却春”的,也有说“桃花乱落如红雨”的。到了程雪门,他说了一句:“柳絮飞来片片红。”

    大家先是愕然,接着就哗然:

    “柳絮飞来片片红,柳絮如何是红的?”

    “杜撰!杜撰无疑!”

    “罚酒!罚酒!”

    程雪门正无地自容,忽听金冬心放下杯箸,从容言道: “诸位莫吵。雪翁此诗有出处。这是元人咏平山堂的诗。用于今日,正好对景。他站起身来,朗吟出全诗: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

    大家一听,全都击掌:

    “好诗!”

    “到底是冬心先生!”

    “不想雪翁如此博学!佩服!佩服!”

    程雪门哈哈大笑。连说:

    “过奖,过奖!”

    铁保珊拈须沉吟:这是元朝人的诗么?金冬心真是捷才!出口成章,不动声色。快,而且,好!有意境……

    第二天一早,程雪门派人给金冬心送来一千两银子。金冬心叫陈聋子告诉瞿家花园,把十盆剑兰立刻送来。陈聋子刚要走,金冬心叫住他: “不忙。先把这十张灯收到厢房里去。”陈聋子提起两张灯,金冬心又叫住他: “把这个——搬走!”他指的是堆在地下的《随园诗话》。

    陈聋子抱起《诗话》,走出书斋,听见冬心先生骂道:

    “斯文走狗!”

    陈聋子心想:他这是骂谁呢?

    一九八三年十月二十五日

    (有删改)

    [注释]金冬心即金农,是清朝著名的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袁子才即袁枚,清代文学评论家,代表作《随园诗话》。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小说以古代人物为主角组织情节,开篇指出金冬心的“无聊”,但无聊并不是因为怀才不酒,而是由物质欲望的不满足造成的。

    B.小说情节设置颇具匠心,首尾呼应。小说两次写金冬心骂袁枚“斯文走狗”,都反衬出金冬心作为士大夫高洁的情操和高雅的情趣。

    C.金冬心被程雪门请去陪席,等着催请了两次,利第三次才登轿前往,主要是他知道程雪门宴请之事太迟了,实在来不及按时赴宴。

    D.小说围绕金冬心在盐商程雪门宴请两淮盐务道铁保珊的酒席上替程解围的故事,肯定和赞赏金冬心的才思敏捷及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无私相助的品质。

    2概括两淮盐务道铁保珊的形象特点。

    3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的意蕴。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误几何、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2)三山平落青天外,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3)____________________,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句,形象生动地描写歌乐之声的凄冷、幽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伤。

    (2)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且点名诗歌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论语》)

    (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四美具,____________________。穷睇眄于中天,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5)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江月待何人,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以众女比喻朝中群小,他们“________”,诋毁正直的诗人,而荒唐的君王却“________”, 让诗人忧愁痛苦。

    (2)李商隐在《锦瑟》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自己追忆往事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求学经历中虽生活艰难,但不以为苦,乐在其中的进取精神。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____,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4)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6)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7)一日克己复礼,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论语》)

    (8)血沃中原肥劲草,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无题》)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题严陵钓台

    (唐)王贞白

    山色四时碧,溪声七里清。

    严陵爱此景,下视汉公卿。

    垂钓月初上,放歌风正轻。

    应怜渭滨叟,匡国正论兵。

    过严子陵钓台二首(其一

    (宋)张浚

    古木笼烟半锁空,高台隐隐翠微中。

    身安不羡三公贵,宁与渔樵卒岁同。

    [注]①严陵钓台: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字子陵)隐居垂钓的地方。严光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②王贞白:唐末著名诗人,早年曾两中进士,曾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③谓滨叟:太公望吕尚,即姜子牙,曾在渭水边垂钓得遇周文王。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写出了钓台环境的清幽秀美,这是严光选择在此隐居的因素。

    B.王诗的“下视”和张诗的“不羡”,都写出了严光不慕权贵的品格。

    C.两首诗在写景方面各有特色,王诗注重声色结合,张诗巧用点面结合。

    D.两首诗分别描写了严光垂钓、渔樵的生活场景,王诗比张诗更具体可感。

    【2】两首诗对严光归隐的情感态度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

    初,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正统十四年秋,也先大入寇,帝亲征。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从汝。”卒奉上皇以归,谦力也。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固辞,不允。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视诸选耎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愤者益众。徐珵以议南迁,为谦所斥。至是改名有贞,尝切齿谦。石亨本以失律削职,谦请宥而用之,畏谦不得逞。景泰八年正月壬午,亨与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诬谦等与黄构邪议,更立东宫。都御史萧惟祯定谳,处极刑。丙戌改元天顺,丁亥谦弃市。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文本二

    谦遭时艰屯,忧国忘家,计安宗社,其忠心义烈固已昭著史册。而所上奏疏,明白洞达,切中事机,尤足觇其经世之略。至其平日不以韵语见长,而所作诗篇,类多风格遒上,兴象深远,转出一时文士之右,亦足见其才之无施不可矣。

    (节选自《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六·于忠肃集·提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

    B.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

    C.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

    D.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中国古代执掌监察的官员。明设左、右都御史作为都察院长官。

    B.北狩,指到北方狩猎或向北进军,文中是皇帝被掳到北方的委婉说法。

    C.壬午,文中指某一日,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的三十个单位记录日序。

    D.东宫,太子居处,文中借指太子;在汉代也以太后所居东宫借指太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乐安时,于谦奉命数说朱高煦的罪行,高煦伏地战栗,自称罪该万死。

    B.于谦因王振误会,被人弹劾,下狱三个月;后获释,贬官为大理寺少卿。

    C.正统十四年,也先见中原无隙可乘而想求和,于谦劝说皇帝接回太上皇。

    D.后人评价于谦的奏疏可见治国谋略,其诗歌大多遒劲,胜过一般的文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

    (2)谦遭时艰屯,忧国忘家,计安宗社,其忠心义烈固已昭著史册。

    【5】于谦《石灰吟》言:“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请结合传记材料,简要概括:哪些事件可以体现他在诗中所言的志向?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纸上。

    你注意到身边的变化了吗?你关注到了国家的发展和变化了吗?你还期待生活中出现什么变化?请以“变”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