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中国近代一位民族英雄的诗句,他是
A.邓世昌 B.林则徐 C.丁汝昌 D.左宗棠
2、“投身于火热的阶级斗争,了解工人,熟悉工人,与工人相结合,使马克思的理论研究能够正确地反映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现实的阶级斗争的需要,也推动了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材料主要反映了马克思
A.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B.领导了无产阶级斗争
C.立志为全人类谋幸福
D.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3、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材料中的“一个公约”指什么?
A.《凡尔赛条约》 B.《辛丑条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九国公约》
4、《世界通史》中提到:“18世纪,英国的海上霸权造就了它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贩子的不光彩的角色。”下列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18世纪英国打败“无敌舰队”取得海上霸权
B.英国进行的黑奴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
C.黑奴贸易给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
D.英国取得海上霸权为黑奴贸易提供了便利
5、拿破仑在日记中写道:“我立下的丰功伟业可以与我犯下的过错相提并论。”他流传后世的“丰功伟业”是
A.发动1799年政变
B.建立法兰西帝国
C.颁布实施《法国民法典》
D.打败反法联盟
6、“印第安人”、“西印度群岛”这些名称的由来与( )有关。
A.哥伦布 B.麦哲伦
C.达.伽马 D.迪亚士
7、三角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悲惨的一页,下列对“三角贸易”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奴隶贸易的利润变成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三角贸易首先从美洲出发
C. 充分暴露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
D. 是造成近代以来非洲贫困与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8、下列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
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②二战爆发③世界贸易组织建立④战后日本的崛起
A. ②③①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③④ D. ①②④③
9、“他们证实了美洲和亚洲之间存在着一片辽阔的水域,这个水域要比大西洋宽阔的多……他们在天气晴和、一路顺风的情况下,横渡太平洋却用了一百多天。”材料中“他们”的活动( )
A.打通了欧洲和美洲之间的商路
B.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C.发现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10、美国独立战争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相比,其特点是
A.结束了本国的封建君主专制
B.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殖民统治
C.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D.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11、下表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美、德四国工业产值占世界产值比值变化表。从表格内容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 )
| 英国 | 美国 | 德国 | 法国 |
1870年 | 22% | 8% | 13% | 10% |
1913年 | 15% | 11% | 13% | 8% |
A.美国的变化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B.德国因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而发展迅速
C.英国的变化源于错过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D.法国晚于美德开展工业革命,发展滞后
12、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下列有关庄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政治和经济单位
B.庄园的耕地分为领主的“份地”和佃户的“自营地”
C.庄园主完全决定农奴的婚姻
D.庄园法庭由领主主持,领主的特权不受任何限制
13、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增加到1800万。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20年代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
A.工业革命的推动
B.殖民掠夺的影响
C.气候适宜
D.医疗水平的提高
14、菲律宾马克坦岛上的一座纪念碑上刻有这样的文字:“遂首次完成地球之环航。”碑文纪念的人物是( )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15、以下哪个事件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A.萨拉热窝事件
B.法兰茅斯事件
C.卡车撞人事件
D.泰晤士报事件
16、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心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如割百姓的肉供养自身,腹饱而身毙。”下列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
A.减轻人民的负担
B.完善三省六部制
C.重用贤才,知人善任
D.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17、马克思、恩格斯及时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出,创立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不包括
A.原子论 B.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18、我们要了解鲍狄埃创作《国际歌》的思想源泉,应该重温的历史是
A. 英国宪章运动
B. 法国大革命
C. 五月流血周
D. 拿破仑帝国
19、如下图为中古时期,西欧'三国时代”。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事件是:( )
A.亚历山大东征 B.罗马帝国分裂 C.查理曼帝国分裂 D.布匿战争胜利
20、下图是古代雅典居民结构比例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超半数的居民能享受雅典民主
B.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C.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21、______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也标志着______的形成。
22、世界上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典是 ____________。
23、【法制传统・源远流长】《____》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成为罗马法制建设 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4、性质与实质: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________、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人们把这场运动称为____________。
25、“改革也是一种革命”,世界历史上以改革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事件:
(1)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改革___________
(2)使北魏鲜卑族汉化的改革___________
(3)促进近代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改革___________
(4)使美国摆脱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改革___________
26、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______、教育自主权;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______,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2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_______的领导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1917年11月,革命导师_______领导的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8、宣告美国独立的文件是_____
29、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______。
30、1857年爆发的____________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甘地发动的____________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1、《罗马民法大全》是在谁执政时期编篆的?它包含哪些法律文献?有何意义?
32、"科技改变未来",工业革命不仅使社会生产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开端的发明是什么?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是什么?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两种新的动力是什么?
(3)两次革命出现了一批新的交通工具,形成了陆海空相互交错的交通网络,请写出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海陆空的交通工具各一例。
(4)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33、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构成了17一18世纪欧美社会的巨变,拿破仑更是用刺刀加速了这一巨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约在公元15、16世纪,人类开始进入新时代,它以西方的崛起为标志,翻转了“东方先进、西方落后的局面…百年的变化完全改变了西方…变化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方方面面,因此这是一个全方位的变化。正是这些变化让西方在世界力量对比中后来居上,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都被西方掌控。
(1)根据材料一,以英国为例写出在“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使其“崛起”的重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个事件之间的联系。
材料二:如果人类想永远有幸拥有全世界的和平、文明和商业的话,不通过对政体的革命是不可能完成的。……1787年美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
——托马斯《论美国革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完成“对政体的革命”的两个历史事件。
材料三:1787年宪法的目标不是要建立一种由人民来进行统治的政府体制,也不是要建立一个由精英来进行统治的体制。……美国1787年宪法中政府的体制包括“水平方向上的分权制衡”和“垂直方向上的分权制衡”两个方面。
——刘绪贻《美国通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的政治体制在“水平方向上的分权制衡”和“垂直方向上的分权制衡”的具体表现。
材料四:拿破仑撼动了欧洲各国的旧制度,并将近现代欧洲各国的新秩序的各项原则推广到了欧洲其他地区,大大加快了这一演变的过程。蓬勃发展的文化、人民主权的宣布、浪漫主义的传播等都预示了民族主义的觉醒,拿破仑进行的领土调整和种种改革促进了这种觉醒。
——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
(4)根据材料四概括拿破仑对近代欧洲发展有哪些历史影响?
(5)结合上述材料,指出17-18世纪欧美政治发展的趋势。
34、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持之以强,企业持之以贏,人民生活赖之以好。科技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衰落了。”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元时期由阿拉伯人从我国传到欧洲并推动欧洲社会变革的重大发明是什么?
材料二:清朝后期,统治者正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等待“四方来朝”时,等来的却是英国的“坚船利炮”
(2)请问英国的“坚船利炮”是哪一事件的重要成果?
材料三: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1910年,德国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二位。
(3)美德两国工业总产值能够跃居世界前两位得益于什么事件?
材料四:
(4)图一的交通工具使用的燃料是什么?图二交通工具使用的动力机器是什么?
材料五: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习近平《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建设科技强国》
(5)根据材料五回答,我国的科技发展最终目标是什么?
(6)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