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要坚定不移地走法治道路。这要求( )
①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②行政机关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③实行良法之治,因为有了法律制度就有了法治
④公民自觉守法、严格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召开了一场“屋场贴心会”,干部、群众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商议、零距离交流、无障碍沟通,对群众的疑虑、期待也都做出了回应,全力联系服务。这样的做法( )
①使人民意愿得到充分反映②发展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
③充分实现了人民所有要求④有利于依法治国全面落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我会用新方法解这道数学题啦!”“我跟乐队的伙伴们一起给老歌配新曲,挑战真大呀!”“我创新了一道菜的做法,爸妈夸我心灵手巧。”同学们的分享启示我们( )
①创新无处不在,人人皆可创新②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
③创新能给人们带来获得成就的喜悦感受④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才是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需的;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唯有植根于深厚的道德土壤,法治精神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这两句话中蕴含的思想共识是( )
A.法为治理国家之重器,法治之力量优于德治
B.法治与德治浑然一体,法律与道德不分彼此
C.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法律与道德协同发力
D.德为准绳有规范作用,法为基石有教化作用
5、自2013年起,每年都有10位最美孝心少年由中央电视台大型公益活动《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评选得出,在颁奖典礼上向全国展现他们的感人事迹和美好情操。该评选活动的举办( )
A.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B.助力形成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C.提高了孝心少年的社会威望
D.使青少年都能以行动孝亲敬长
6、下列信息表明( )
◎2023年4月1日,《黄河保护法》施行。 ◎2023年4月26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审议通过。 ◎2023年5月1日,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施行。 |
A.我国实现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B.有法律制度就实现法治
C.我国生态环境得到完全改善
D.国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7、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充分体现了( )
①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
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③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④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各国线下交往按下了“暂停键”,但中国外交面对困难没有止步、面对挑战没有后退、面对重大议题没有失声。习近平主席亲自设计、亲自指挥、亲力亲为,以“云外交”的方式同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会晤、通话87次,出席22场重要双多边活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②中国坚决维护世界各国的利益
③展现了中国外交的担当、贡献了中国外交的智慧
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2023年8月,正式发布的《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指出,领导干部要做到在法治之下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这( )
①说明中国共产党把党章作为根本活动准则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品格
③有利于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尊法立法执法④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提供了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合作、同向发力,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这是因为教育( )
①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④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一点手机,“掌控”大棚温湿度;“云广播”开通,乡村信息天下知;电商平台,使农产品购销两旺……数字乡村正展现出澎湃动力。这说明( )
①创新改变生活,创新让农民生活更美好②互联网是人们学习与交往的主要方式
③创新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④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习近平总书记在二○二三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对于“奋斗”,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②奋斗的道路往往是一帆风顺的
③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
④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嫦娥”探月、“夸父”逐日、“北斗”组网、“蚊龙”入海、大飞机首飞……近年来,从无垠宇宙到万米深海,从地下蚊龙到云端制造,关于创新创造的硬核故事正在中国不断发生。这( )
①充分彰显了我国作为世界科技强国的自信和从容
②能够让中国人深刻体会到中国自信的底气和志气
③得益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④说明科技创新已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指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利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这是因为( )
①两岸同胞要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
②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政治基础
④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以其经济、快捷等优点成为广大群众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但因电动自行车违规拼装、改装提速等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也逐年上升。以下治理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的措施,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A.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相关法规→促进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广泛征求市民意见
B.公安机关设置“改装警报系统”→司法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C.交管局对非法改装行为严监管、严处罚→赋予公民更多参与权→减少交通安全隐患
D.人民法院加大道路安全宣传力度→商家车主知晓非法改装的危害→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16、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是强国兴省的必由之路。创新和改革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并驾齐驱的连带。下列对改革和创新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①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②改革通过创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③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④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022年10月16日我们党召开二十大,“学习强国”平台从4月份开始开设了“我为二十大建言”专区,网友们纷纷建言献策。通过网络开展此活动( )
A.丰富了公民的民主权利内容
B.有利于公民直接参与国家决策
C.保障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D.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18、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彰显了( )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已得到满足
④我国人民生活幸福,已经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①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②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③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④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下列是小华收集的新闻,如果概括一个主题,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新闻一:某中学教师作为民主党派代表,参加青岛市政协会议
新闻二:青岛市某居委会进行换届选举工作,居民们积极参与投票
新闻三: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新闻四:中共中央举行民主协商会,向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通报情况、听取意见。
A.建设法治中国
B.人民当家作主
C.坚持宪法至上
D.崇尚法治精神
21、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案》,将“四大保护”发展为“六大保护”,增加了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的内容。因此有同学说,有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我们就不会受到伤害了。
判断:
理由: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思想品德课上,九年级(一)班以“贯彻群众路线、推进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展开讨论。
王明:依法治国是国家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
刘红:只要我们努力,就能马上实现依法治国。
请你对王明和刘红的观点进行辨析。
23、2021年11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今年是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30周年。这30年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30年,也是亚太经济合作不断扩展的30年。当前,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将坚定不移的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承担国家责任,展现中国担当,努力发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看到上述新闻后,小刘同学认为:“中国将坚定不移的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承担国家责任,展现中国担当,努力发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这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主导世界发展的强国。”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小刘观点进行评析。
24、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之际,2014年6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习近平强调,93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巨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实践证明,我们党是一个坚持科学理论武装、先进性特征鲜明的党,是一个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一个经受得住各种风险考验、不断成熟自信的党,始终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1)我们党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历程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起到这种作用?(9分)
25、【人人参与 人人共享】
材料一 2012年3月31日,开创世界建桥史多项先河的矮塞大桥竣工通车,湘西人民更加相信没有什么不可能;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花垣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理念,湘西地区便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2021年12月6日,张吉怀高铁客运专线开通,高铁吉首东站正式投入使用,吉首进入了高铁时代。而今,行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湘西人民对今后的生活也越来越有底气。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党和政府为什么要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6、(学习与分享)
在课堂上,同学们学习了调节情绪的常用方法: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放松训练等。
请你从悲伤、恐惧、焦虑、嫉妒等情绪中选择一种,提出你的调节方法,与同学交流分享。
我选择的情绪:
我的故事:
我的做法:
27、人类的历史,是一部创新史。谋未来就要谋创新。对此,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创新谋未来”为主题开展以下学习活动,收集资料如下:
资料卡一 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中国的创新能力还要“显著提升”,到2035年中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1)请简要说明“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的理由。
资料卡二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2)请你为我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言献策,写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28、材料一:从2004年3个国家3所孔子学院起步,截至2014年8月,全球已有123个国家设立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堂,注册学员达85万人。孔子学院快速发展,已然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被誉为“迄今为止中国出口的最好最妙的文化产品”。
材料二:2014年,我国铁路设备出口达到267.7亿元,同比增长22.6%。世界一流的高铁技术标准,正在成为一张中国铁路“ 走出去”的国家新名片。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产业“菜单”越来越丰富,将覆盖特高压、4G、国产“云计算”装备等领域,中国装备正大步走向世界。中国正与世界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1)材料一、材料二向我们传递出哪些信息?(4分)
(2)在当今的国际舞台上需要打造更多的“中国名片”,这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哪些方面的要求?(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