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4月2日,马英九先生参访湖南期间,在《声生不息·宝岛季》节目现场连线,与台湾青年及观众合唱《月亮代表我的心》,传达彼此间炙热恳切的心意,用音乐牵动记忆、勾连血脉、凝聚共识,这一幕在海内外观众中产生了热烈反响。这反映出( )
A.祖国完全统一的愿望已成现实
B.音乐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C.两岸同胞同文同种,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D.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
2、下列关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B.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不少
C.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有所改善,形势乐观
D.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3、近日,朋友圈和微博热搜被“酱香拿铁”刷屏。有人认为“酱香拿铁”的成功得益于创新。茅台咖啡是一种全新的产品创新,它将中国的传统白酒与西方的咖啡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口感和体验。这种新颖的产品组合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尝试。这启示我们( )
A.创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B.创新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创新
C.创新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D.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4、下列几位中学生的行为,能够反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价值准则的是( )
A.小东经常偷拍军用飞机飞行演习时的照片卖给外国人
B.疫情期间,小明经常违反居家规定偷偷外出
C.小林积极参加学校每周举行的升国旗仪式
D.小波认为美国发达,中国落后,要求爸爸把他的中国国籍改成美国国籍
5、2023年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乎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这是因为教育是( )
①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②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方位、全链条、全覆盖的民主。某社区创新“居民说事”制度,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下图是“居民说事”制度的主要流程。这体现了( )
A.人民能够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B.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权利不断扩大
C.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D.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7、目前互联网上存在一种“假原创”现象,一些人通过内容拼接、同义词替换等方式,把他人的文章变成自己的“原创”作品。“假原创”现象( )
A.体现了智慧的创新精神
B.降低了文化创新的成本
C.阻碍了创新文化的培育
D.促进了创新成果的共享
8、2023年10月31日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改建农村公路超11万公里。这一做法有利于( )
A.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B.确保农村交通系统实现全面铺开
C.推动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走向全世界
D.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便利村民的出行
9、2023年秋季开学季,广西共有83所新建中小学幼儿园投入使用,新增校舍面积达135万平方米,新增学位3万多个。自治区政府重视教育发展的原因是( )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教育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③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④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放眼当今世界,全球经济脆弱、地缘政治紧张、全球治理缺失、南北差异拉大、气候变化危害加剧、粮食和能源危机叠加、大国金融政策负面外溢显现……面对全球性问题,各国应( )
A.坦然面对,切实保障本国利益
B.杜绝各领域的竞争,加强合作
C.坚持共建共享共赢、共同担当
D.采取共同行为,承担共同责任
11、下面思维导图中的①和②依次应填的内容正确的是( )
A.新型的民主、民主监督
B.人民代表大会、协商民主
C.人民当家作主、协商民主
D.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直接选举
12、“亚太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一系列中国理念和中国倡议广获世界积极回响;北京APEC会议中的“中国方案”广为各方接受;非洲发生了埃博拉疫情,我们给予帮助;马尔代夫首都遭遇断水,我们给予支援。这些展现出( )
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中国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③我国不断提高的国际地位
④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华为新手机Mate60的发售引发全网围观。于无声处听惊雷,很多网友直呼其为“争气机”,因为此款手机搭载的芯片,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历经美国四年多的全方位极限打压,华为不但没有倒下,还在不断壮大,1万多个零部件已经实现国产化。华为的突围说明( )
①关键技术是国之重器,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②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已无需提高
③我国已经成为科技创新强国
④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4、下列事例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的是( )
A.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B.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
C.广东省牵头督办省政协提案办理工作
D.河南周口某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试点工作
15、2022年8月,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法规开始执行。从完善反垄断法律制度到加强信息安全监管,再到扩大人身安全保护令适用范围……更完善的法治,护航更美好的生活。这体现( )
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②良法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③我国法治体系十分完善④法治是美好生活的唯一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当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普遍现象,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阅读下图,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①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规模大、程度深、速度快等特点
②预计2057年左右,我国65岁以上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
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的快速增长会导致我国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④当65岁以上人口规模达到峰值后,我国人口总数将出现断崖式下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12年10月,中国(聊城)生态文明建设国际论坛在我市成功召开。我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互促共赢的发展模式被誉为生态文明“聊城现象”,这是国内外领导和专家对我市的肯定,是市民的光荣。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得益于
①我市原本就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企业 ②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坚强领导 ③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依托我市水资源丰富而制订的科学规划和全市人民的艰苦奋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8、“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这是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面貌的生动描述。只有民族团结,才能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更浓,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宁夏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我们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 )
①维护祖国统一
②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快速缩小民族地区差距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法治的要求是( )
①实行良法之治②实行人治③实行善治④实行民治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20、2023年8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国生态日,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这启示我们( )
①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②生态文明建设,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准则
③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④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消耗上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 材料:关于办事服务营商环境教育、医疗等……您对政府工作有何建议?有什么话想对总理说?即日起至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诚邀您参与“我向政府工作报告献-策”网民建言征集活动。网民可登录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及各相关网站和平台留言,有建设性的优秀建言将转送《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同学们看到这一消息,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甲:网络征集效果好,表达什么都可以。
乙:网络议政是权利,责任担当需谨记。
22、深圳是座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城市。对此,有同学认为,深圳已经是一座创新城市了,不需要再进行改革了。
23、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精准脱贫有力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棚户区住房改造62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90万户。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又有新提高。
围绕这个问题,两位同学发表了各自看法,请你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分析。
祖国大地处处变化,经济发展依然关键。
创新铸就民族梦想,你我担当勇创辉煌。
24、(建设法治中国)
九年级学生小华要做一张以“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的手抄报,下面是他准备的部分材料:
材料一:他在《道德与法治》课本上看到以下图片:
材料二:他在街上看到的宣传标语:有黑必扫 有恶必除 有乱必治 有“伞”必打。
材料三:他在新闻中听国家主席习近平讲:要懂得100-1=0的道理,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平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充分说明了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2)实施这一治国方略有什么意义作用呢?
(3)请从国家和公民两个方面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5、材料一:2010年3月5日至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我国要通过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多种途径,努力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气候改善。
材料二:由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主办的全国“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于2010年3月24日在北京举行启动仪式。活动旨在家庭中推行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低代价的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家庭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贡献力量。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谈谈你对我国以上做法重要意义的认识。
(2)作为家庭的重要一员,你能为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具体做些什么?
26、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中国建设,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2)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是什么?
27、微信正成为一种新型的手机网络聊天平台。
材料一:谭影常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表自己的言论:“郁闷!这次成绩又下降了,智商低到爆表!!考重点高中没希望了,将来还有什么出息呢?不如早点外出打工挣钱……2015年“两会”开幕了,我要通过微信平台向人大代表反映放学时道路拥堵的问题!……”
材料二:谭影通过政府微信平台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2月对江苏调研时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即“四个全面”),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必须以促进社会繁荣、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走向新的辉煌!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谭影同学的微信进行评论。(4分)
(2)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要以促进社会繁荣、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3分)
28、聚焦十八届三中全会,畅想幸福美好明天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讨论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
◆坚持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 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1)请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内容。
(2)为什么说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惠及民生
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3)为了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国家在经济上要坚持哪些制度?
◆和谐社会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上述举措体现了我国贯彻怎样的发展理念?这一发展理念的核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