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改革与创新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是创新的生命
B.法治政府建设需要改革创新
C.改革释放更多创新活力
D.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2、下列古语名言中,对国家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有警示作用的是
①“独行快,众行远。”
②“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③“致天下之智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④“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3、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同步富裕②抓住了人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③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④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解民生之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图漫画《参与民主生活》体现出公民行使的民主权利是( )
A.民主协商
B.民主监督
C.民主管理
D.民主决策
5、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的实践和发展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这里的“中国道路”是指(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可持续发展道路
C.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道路
D.改革开放的道路
6、党的二十大把伟大建党精神写入党代会主题。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这些精神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
B.改革创新
C.自强不息
D.团结统一
7、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无数万吨船舶从广东各港口起航,劈波斩浪,筑梦深蓝,广东正不断构筑更大的“蓝色伙伴关系”生态圈。这一生态圈扩大的直接原因是坚持了( )
A.基本经济制度
B.依法治国方略
C.对外开放政策
D.共同富裕原则
8、中国的先人们早在2500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直到今天,这一警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通往国富民强的路上,必须坚持( )
A.基本经济制度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改革创新
D.依法治国
9、老人摔倒“扶不扶”? 这不仅是个人道德问题,也关系到社会文明风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4条规定,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为社会善行义举提供法律“托底”。这一规定( )
①维护了老年人的基本政治权利
②反映了法律对道德具有促进作用
③体现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今年,公安部印发《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要求到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一村(格)一警”全覆盖。让警务室成为群众知心室,这( )
①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②丰富了基层民主管理的实践形式
③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④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基本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从现在起 , 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 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标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①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④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这说明我国( )
A.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B.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C.开始重视提高公民环境保护意识
D.影响生态建设的不利因素已消除
13、2023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5周年,建设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举措。截至2022年,21个自贸试验区以占全国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7.3%的进出口额,吸收外资占全国的18.5%。这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 )
①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③我们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无论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还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无论是下定决心推行“双减”整治教育顽疾,还是重拳治理文娱乱象清朗社会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疾苦念兹在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③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④党和政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2023年,中国正式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旨在走出一条结伴共赢的全球安全新道路,目前已获8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的支持。该文件的发布( )
A.解决了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问题
B.体现中国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决定性力量
C.表明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有利于消除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矛盾分歧
16、杭州亚运会会徽的含义如下:扇面造型反映江南人文意蕴,赛道代表体育竞技,互联网符号契合杭州城市特色,太阳图形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这一设计说明(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引领世界
②发展中华文化必须全盘吸收外来文化
③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④增强文化自信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房山区长阳镇政府针对稻田地铁站周围居民反映的停车难问题,充分调研后,修建停车场,并配备充电车位和残疾人车位,此举措得到群众的广泛称赞。这体现了( )
A.政府积极回应人民诉求,彰显人民主体地位
B.全过程人民民主最真实,一切需求都实现
C.政府保障公民监督权,积极推进政务公开
D.公民民主意识不断提高,积极扩大民主权利
18、为了实现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必须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下列选项能完整准确体现这个意思的是( )
A.奉法者强则国强
B.法令者,民之命也,治之本也
C.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D.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19、为了顺应群众新需求,多地着手改造长期闲置的电话亭。闲置电话亭摇身一变成了“悦读亭”“公共信息服务亭”“智能叫车电话亭”,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还为市民提供了更多样的服务。此举( )
①是城市管理的创新之举,应照搬推行
②体现出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③凸显了政府人性化的城市建设理念
④激发了闲置资源的新活力,更好服务人民群众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20、2023年6月27日,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情况的报告提请审议。从报告显示出的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
| 中部地区 | 西部地区 |
地区生产总值 | 26.7万亿元 | 25.7万亿元 |
占全国GDP比重(2012年) | 21.3% | 19.6% |
占全国GDP比重(2022年) | 22.1% | 21.4% |
A.我国经济已经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B.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C.中西部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成效显著
2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 66年以来,忠实履行党中央赋予的维稳戍边职责,不忘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为推动新疆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对此,有同学认为: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兵团的事,我们青少年无能为力。请你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
22、维护正义是法律规定的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义务。
23、乱闯红灯、逆向行驶、横穿机动车道、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违法现象已成为不少城市交通治理的重大难题。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把非机动车司机和行人的交通违规情况纳入个人诚信档案,并和其它社会诚信资料联系在一起,对交通失信行为进行惩戒。对此,有人认为交通违法理应受到处罚,依法打击才是王道,城市交通治理中法律远比道德有效。
运用所学知识,对以上观点进行辨析。
24、2015年1月15日午,由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打造的《法治进行时》栏目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视频直播间举行开播开通仪式。:“法治进行时”栏目是以宣传宪法法律,解读自治区地方性法规为主体,通过经典案例和人大代表履职典型事迹,解答群众法律疑问,为群众学法、知法、守法,推动依法治疆搭建一个良好的法治平台。
某中学举办了“法治进行时”图片展览。请你根据同学们搜集到的图片,完成以下探究任务。
(1)根据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对图片①、②、③ 合理排序。(用序号表示)图片①、② 体现了法律的哪两个特征?
(2)说出图片④ 反映的内容对法治国家建设的作用。
(3)写出你对建设法治国家的两点期盼。
25、 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镌刻下不朽的奋斗篇章。
(1)从以上图中你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2)根据以上信息,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奇迹”背后蕴藏着哪些宝贵经验?
26、材料一:2009年3月1日16时15分,我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击月球,我国探月一期工程至此画上圆满句号。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卫星撞击月球技术的国家。 2012年2月6日中国国防科工局发布了探月工程的又一项重大科技成果——由“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等。
材料二: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国家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优化教育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推进素质教育等。
(1)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正在实施什么战略?(1分)
(2)实施这一战略必须加强的“两个创新”指的是什么?(2分)
(3)材料二中,国家为什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分)
(4)有人认为:现阶段,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足以证明我国已步入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2分)
27、 “扶贫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习近平主席在中央扶贫工作开发会议上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的重要使命。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贏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小康路上不掉队。
某中学准备开展以“精准扶贫、共谋发展”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为进一步了解贫困现状,做到精准扶贫,活动小组准备开展调查活动,请你提供两种调查的方法。
(2)我国政府的承诺向世人传递出怎样的性“中国声音”?(两个方面即可)
(3)请就如何实现这一庄严承诺谈谈你的主张。(两个方面即可)
28、最近,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和谐研究课题组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展开了调查,调查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明显;农民工缺少社会保障;农村儿童受教育条件差;城市低保人员的生活存在困难。
(1)材料的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请结合思想品德课的知识从两个方面分析回答。
(2)就材料的调查结果,谈谈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