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指出,中国植被覆盖整体稳定增加,呈现持续变绿趋势;中国红树林面积总体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这有利于( )
A.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进程
B.彻底改变资源短缺的现状
C.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D.让我国植被覆盖率居首位
2、2023年7月,教育部、中国科协联合印发《“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该方案强调,大力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教育。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该方案的实施( )
①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②充分表明发展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③有利于我国迅速建成世界科技强国④有利于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有利于青少年( )
①走进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②都立志成为科学家,为国奉献
③增强科学探索的好奇心④真正崇尚科学、热爱科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党的二十大宣布,我们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下列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解正确的是( )
①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是全体人民同步富裕的现代化
③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④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23年8月出版的《求是》杂志中,习近平主席发表文章《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文章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 )
①以教育为中心,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培养创新人才
②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积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③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
④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学完了“夯实法治基石”这一节知识后,九年级(3)班几个同学就有关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在下列观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依法治国的本质是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④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充分体现了( )
A.联合国对世界和平的影响力
B.联合国对中国经济的推动力
C.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D.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冲突性
7、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中欧班列实现“加速跑”,东非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鲜明标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反映( )
①互利与共赢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②我国“走出去”发展战略面临挑战
③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④中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经济全球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筑梦,一个民族的矢志追寻;逐梦,一个大国的雄健步履;圆梦,一个大党的如磐初心。共圆中国梦,需要我们( )
①走中国道路 ②弘扬中国精神 ③凝聚中国力量 ④放弃个人理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23年4月26日,中国将1500余名同胞安全撤出战火纷飞的苏丹,演绎了一场现实版的“万里归途”。这主要得益于我国( )
A.已成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
B.共同富裕的目标已经实现
C.已成功进入民主型国家行列
D.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
10、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如图是甲骨文“望”和“何”的字源含义,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华文化( )
登高望远的人——站在高丘,扭过头来,瞪大眼睛,向远方看去。这是甲骨文中的“望”一个引人遐思的字。
| 荷锄而归的人——“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这是甲骨文中的“何”(通“荷”),简直太浪漫了。
|
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②增添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③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④具有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广州市民群众可以通过市政协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随时随地提交“金点子”,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这体现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是( )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监督
D.基层民主
12、经过长期努力,____,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
A.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B.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C.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3、对伟大祖国,我们都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决不允许她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亵渎和损害。下列有关国家利益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国家利益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旺
B.国家利益主要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重要领域,不包括生态、文化等领域
C.国家利益要靠人民的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D.国家利益至上,我们必须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14、下列热点事件与其所体现的观点或道理表述相符的是( )
选项 | 热点事件 | 体现的观点或道理 |
A |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 实现同步富裕 |
B | 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 坚持以公民为中心 |
C | 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 | 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
D | 出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 教育是发展的第一动力 |
A.A
B.B
C.C
D.D
15、下列做法属于中学生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是( )
A.小龙经常在朋友圈转发新华网发布的文章
B.小岸将小偷在商场偷东西的情况告诉保安
C.小永把班里同学的违纪情况汇报给班主任
D.小铭向人大代表反映村民违规建房的情况
16、“嫦娥”探月、“夸父”逐日、“北斗”组网、“蚊龙”入海、大飞机首飞……近年来,从无垠宇宙到万米深海,从地下蚊龙到云端制造,关于创新创造的硬核故事正在中国不断发生。这( )
①充分彰显了我国作为世界科技强国的自信和从容
②能够让中国人深刻体会到中国自信的底气和志气
③得益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④说明科技创新已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根据下图“大国重器”可以判断( )
①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②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③我国已成为创新型国家
④中国科技已经领先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从2022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劳动教育独立成课,升级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全国各地各校多措并举,不断推出优质劳动课程,推动劳动教育优质发展。以下是某中学同学对劳动课的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张明:“实现中国梦需要实干精神,劳动课能让我们明白劳动的价值和实干的意义”
②蔡琳:“虽然每一个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但我认为体力劳动者更应得到尊重”
③何平:“在劳动课上我们不仅学会许多生存技能,更重要明白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④李圆:“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来源,劳动课让我们明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需要劳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2021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某校师生自发地聚集在一起,以期盼和喜悦的心情观看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聆听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学习需要劳逸结合
B.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C.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D.要关心国家与社会发展
20、2022年11月3日,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发布信息称,今年1一10月,合肥市反电诈中心紧急止付涉案账户24.4万个,为民众挽回损失3000余万元,同比上升96.5%,共处置预警数据108.9万余条,始终保持较高民众满意度。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 )
①说明我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②有利于营造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
③杜绝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发生
①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辨析题
信息: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习近平指出,当前,中美关系发展处在一个重要阶段。:特朗普表示,美方高度重视美中关系,美方愿同中方共同努力,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妥善处理好经贸问题,推动美中关系取得更大发展,造福两国人民。
有人认为,中美两国之间只有合作没有竞争。这种说法正确吗?说说你的理由。
22、请你辨析下列两名同学的观点。
23、为响应十九大提出的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要求,某校九年级学生积极开展“我与依法治国”学习宣传活动。下面是小莉和小明在学习活动会上的发言观点。
小莉:依法治国是政府的事,九年级学习任务重,我们没有必要参与。
小明:依法治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要遵守交通规则,发现勒索同学财务等违法行为大胆举报。
你认为哪位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
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必须在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践行”……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请说说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5、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因是什么?
26、习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作为青少年应该怎样合理消费?
27、(14分)为更好地了解国情,我市某校九年级“时事风云”兴趣学习小组摘选了2014年“两会”中的下列热词进行探究分析。
热词一:三个“最严”保“舌尖上的安全”
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热词二:向污染宣战
“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于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予以了坚定的承诺。
热词三:“寒门”如何也能出“贵子”
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的政策提法引发关注。这一承诺释放了教育公平的积极信号,表明政府将积极撬动“寒门难出贵子”问题。
(1)上述热词共同体现的主题是 。(请将你选择的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
①发展经济 ②关注民生 ③合作共赢 ④文化强国
(2)我们生活中还存在着类似热词二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请试举一例。(不得与上述热词反映的问题重复,2分)运用所学知识,说说我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你列举出来的问题。(至少3点,4分)
(3)热词三说明了什么问题?我国为什么高度重视此问题?(6分)
28、(14分)2014年南京举办青奥会,某校为迎接青奥会,开展了“迎青奥,做美德少年”的评选活动,小亮收到同学们对他的反馈:
①暑假实践活动中,你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大干一百天、彻底打扫除”活动
②上课开小差,作业有时不能按时完成
③虽然初三的学习很紧张,但作为班级宣传委你每次都坚持出好黑板报才离校。
④你只会在口头上答应要帮助父母做家务
⑤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的事件,你表示出强烈的愤慨,大家很欣赏你。
请运用责任的知识对小亮收到的反馈内容进行评析(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