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某中学“博览天下”社团活动中,同学们展示了一组时事材料,并进行微点评。其中点评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时事材料 | 微点评 |
A. | 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 雷锋精神是激励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的强大力量 |
B. | 2023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C. | 2023年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就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出“四个坚持”。 | 我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D. | 2023年12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在加沙地带立刻实施人道主义停火的动议投票中,美国投下了唯一的反对票。 | 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和平与发展已不再是时代主题 |
A.A
B.B
C.C
D.D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下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相一致的是(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②见利忘义,见危不扶
③一诺千金,言而有信④善与人者,天随人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3年春晚歌曲《是妈妈是女儿》采用妈妈与女儿对话形式展开,展现母女之间浓烈的爱意。下列诗句能体现父母对子女深沉之爱的是( )
A.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B.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C.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D.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4、漫画《我要举报》体现了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是( )
A.民主决策
B.民主选举
C.民主监督
D.协商民主
5、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该法的施行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B.爱国主义已经成为全体公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C.为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D.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最高立法权
6、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公民参与,下列对“公民参与”表述正确的是( )
A.张某拨打县长热线反映工地施工噪音扰民问题——民主协商
B.王某参与居民用电的阶梯价格听证会——民主决策
C.某选区选民选举赵某为人大代表——民主管理
D.杨某对本市“十四五”规划草案提出建议——民主监督
7、“每有大事,必相咨访。”从社区“小院议事厅”到居(村)民议事会,再到“协商议事室”,这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 )
A.协商民主
B.选举民主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8、“只要身体健康,就没有去不了的地方。”这是现代人出行的真实写照。高铁的飞速发展,将百姓生活带入了“坐地日行千万里,朝发夕至一日还”的“穿越”时代。改革开放45年来,居民出行方式的巨大变化从侧面反映了( )
①我国已经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改革开放推动中国踏上强国之路
③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④我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幸福生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伟大实践催生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时代,新时代10年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②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唯一成果
④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 )
A.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B.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C.平等团结互帮互助
D.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1、202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文件提出,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等底线,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根本上讲,我国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是因为( )
A.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B.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我国的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高度统一
D.推进乡村振兴,建成全面小康的要求
12、2023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5周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书写了精彩的“中国故事”,创造了发展的“中国奇迹”,塑造了崭新的“中国形象”,推动了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对此你的理解( )
①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
②改革开放解决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了共同富裕
③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
④改革开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工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某村召开“百家议事”乡村建设谋划会,现场村民畅所欲言,就建设垃圾中转站、灯光篮球场、图书室等事宜展开了热烈讨论。这表明该村村民( )
A.积极参与民主生活
B.主动参与民主选举
C.自觉参政议政
D.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14、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6月,我国青少年网民数量近2亿。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入了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获取知识、休闲娱乐的重要工具。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应该( )
A.沉溺网络、获取信息
B.充分利用网络,随意地宣泄情绪
C.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D.增强自护意识,拒绝使用互联网
15、第十四届海峡论坛大会在福建厦门举办。本届论坛本着“两岸一家亲”理念,坚持“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定位,延续“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主题。本届海峡论坛( )
①有利于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为合作增添活力 ②体现一个中国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③促进两岸民众心灵契合,增进对统一的认同 ④为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创造坚实的政治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3年6月15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联合启动“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这有利于( )
①营造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氛围
②提高公民保护合法私有财产的能力
③帮助人民群众增强识骗防骗的意识
④杜绝侵害老年人权益的诈骗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中国梦是跨越百年的伟大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的内涵是( )
A.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
C.民主富强、民族振兴、依法治国
D.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
18、下列四位同学的观点,正确的是( )
A.小王: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让和平与发展已经不太可能,给中国的发展带来各种挑战
B.小李: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世界已形成“几方共治”的局面
C.小何: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教育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D.小马:世界多极化发展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当直线l的变化体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横坐标可能是( )
①提升环境质量,降低产业耗能②依靠外来技术,加快科技创新
③调整人口政策,提高人口素质④优化防控政策,全面恢复生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以下同学关于我国发展目标的讨论,正确的有( )
①小力:“2020年我国实现的目标是解决温饱问题。”
②小华:“建党100年时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③小山:“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④小芸:“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将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 “茕茕孑立,沆瀣一气,踽踽独行,醍醐灌顶,绵绵瓜瓞,奉为圭臬……歌曲《生僻字》在网络上爆红。
随着这首歌曲的走红,生僻字与其背后的中国汉字文化再次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甲:中国文字具有独特的内涵和魅力,中华人民都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
乙: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我们要继承所有的文化。
请加以辨析并说明理由。
22、最近电视广播和网络上纷纷出现了一些提倡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公益广告。对此,小强说:“公共事务是政府的工作,与我们中学生无关。”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小强的观点加以辨析。
23、分析材料,辨明是非
克隆猴诞生、北斗导航服务全球、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在科技领域我国取得了一系列有世界影响的成就。然而2018年的中兴之殇、华为之痛,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思考……
请你参与他们的思考与讨论,并对他们的观点加以评析。
24、材料:“天津港火灾”特大事故给遇难者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事件发生后,党和政府高度关注,中央领导多次批示认真调查事情真相,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在救援过程中,消防官兵等不怕牺牲,用生命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珍爱生命,增强安全防范能力”活动正在进行中,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在救援过程中,消防官兵不怕牺牲,展现良好的形象说明了什么?
(2)“天津港火灾”特大事故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25、材料一:“十三五”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材料二:2013年,中国企业频繁在海外举行高铁展,中国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大力推介中国高铁。泰国愿以“大米换高铁”;中国与匈牙利、塞尔维亚三国宣布合作建设匈塞铁路:国外政要相继在华实地乘坐体验高铁……“高铁外交”,一方面推动着“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成为促进合作共赢的外交新“名片”。
材料三:2014年1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我们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才能提升经济的整体质量;才能更多培育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才能有效克服资源环境制约,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1)某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决定在全校开展系列创新实践活动。请设计一条宣传标语并提供两种活动形式。
(2)以上材料共同表明我国坚持实施哪些战略与基本国策?
(3)李克强总理为什么要强调“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6、 (坚持厉行法治)2018年8月4日,习近平主席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必须立足全局和长远来统筹谋划,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
(1)厉行法治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一条怎样的道路?
(行使民主权利)习近平总书记说,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为此,某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坚持居委会成员选举,由社区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居委会;健全居民委员会制度,社区重要事务的决定要先召开居民户主会议进行讨论;建好社区事务公示栏,让居民了解社区事务,收集居民对居委会工作的批评建议。
(2)结合材料,说说该社区居民的做法是如何体现行使民主权利的?
27、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1)图一和图二中的行为人被罚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从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角度对图一中的行为人提出劝诫。
(2)图二中的行为人,应增强哪些意识来提高自己的文明素质?
28、材料一: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在党的历史上是首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全会还决定设立国家宪法日。
材料二: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1)想一想“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些基本要求?(4分)
(2)说一说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哪些重要意义(4分)
(3)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谈一谈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做?(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