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为《复兴文库》作序言时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是因为( )
①文化是国家兴旺与发达的不竭源泉 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③文化自信是国家发展最持久的力量 ④文化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水价调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各地在调整水价时相继召开了水价听证会,众多市民踊跃报名参加。这表明我国公民积极参与( )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监督
D.民主管理
3、有人说:“我就是我,没有人能够替代。”西方哲人也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方面告诉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 )
A.要学会独树一帜
B.生命是独特的
C.要学会长善救失
D.明确舍我其谁
4、某校九年级开展了“我眼中的改革开放”手抄报作品展示活动。下列观点可以纳入手抄报文稿的有( )
①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
②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③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④人民收入稳步增长,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借用孟子的名言,解开国家治理“德”与“法”的新密码。这告诉我们( )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②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道德对法律的促进作用
③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法治文化对道德的支撑作用
④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人口普查是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方法。通过人口普查,可以查清全国人口的数量、结构和分布等基本情况,还可以查清人口的家庭特征、教育特征等情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了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国家开展人口普查( )
A.表明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
B.表明我国人口状况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C.能够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发展
D.利于国家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
7、为推动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024年浙江省将调整中考政策,语数英科社五门学科由省统一命题,其中社会分值提高到100分。此次中考政策调整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下列与教育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
③教育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工作中心④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公民参与,下列对“公民参与”表述正确的是( )
①赵某采用座谈会的方式表达意见——协商民主
②钱某参与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听证会——民主决策
③孙某将跳广场舞的音箱拿走来解决噪音扰民——民主监督
④李某参与某县人大代表换届投票活动——民主选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我国将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延迟退休方案会按照相关程序批准后向社会征求意见,完善后再正式推出。延迟退休方案向社会征求意见是公民参与( )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10、近年来,山东省寿光市聚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开展“有事共商、富民兴庄”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试点,首创全省乡村“无讼超市”、打造“半小时法律服务圈”,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等。这些举措的共同作用是( )
①发展基层民主,激发人民的创新活力 ②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③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 ④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赤红色的忠诚热烈、鲜橙色的温暖活力、琉璃黄的庄重典雅……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漫步北京——十一假期七彩缤纷游”线路,部分线路如下。
线路1 | 天坛公园——中山公园——景山公园——北海公园——颐和园——圆明园 |
线路2 | 北京大学红楼——《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山公园来今雨轩——蒙藏学校旧址——李大钊故居 |
线路3 | 清华园火车站——顾和园益寿堂——中共中央香山驻地旧址——香山革命纪念馆 |
线路4 | 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速滑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奥林匹克塔——首钢滑雪大跳台 |
如果有同学只想体验“中华传统文化”,你应该推荐( )
A.线路2
B.线路1
C.线路3
D.线路4
12、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邳州旧貌换新颜(见下图),发展变化让人感叹。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②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
③中国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④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35年要实现的目标是( )
A.建成世界科技强国
B.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基本建成小康社会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4、“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这一年发生的地震、洪水、干旱、山火等自然灾害和一切安全事故,让人揪心,令人难过。但一幕幕舍生取义、守望相助的场景感人至深,英雄的事迹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每当辞旧迎新,总会念及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浩然之气,倍感前行的信心。”对习近平主席发表的2023年这段元旦致词,冀华谈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②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③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④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表现相同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2023年3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大势,在立法、执法、司法、普法一体推进中形成了中国特色治网之道,为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这表明我国( )
①关注全球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②关注人民安全,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③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
④与世界各国休戚与共,关心人类共同命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以下能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 )
A.政府依法行政实现司法公平正义
B.开展民主协商可以随意发表意见
C.参加民主管理首先考虑个人利益
D.召开村民说事会商讨村路的改造
17、漫画《我要举报》体现了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是( )
A.民主决策
B.民主选举
C.民主监督
D.协商民主
18、下图是思维导图的部分内容,①和②处依次应填写的内容是( )
A.民主制度民主协商
B.民主制度协商民主
C.民主协商民主监督
D.民主监督民主选举
19、革命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发的《宪法大纲》明确宣布: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和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陕甘宁边区政府采用直接、普遍、平等、不记名的选举制,保障人民言论、出版等自由权利,让人民监督政府工作。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
A.实现了大多数人当家作主的真正民主价值
B.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真正确立
C.保障了广大工农群众的基本经济生活需求
D.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
20、下列古语名言中,对国家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有警示作用的是
①“独行快,众行远。”
②“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③“致天下之智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④“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1、春节期间,刚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小丽去给爷爷拜年,爷爷送给丽丽一个红包。她当即打开,正准备表示感谢时,爷爷很生气地说:“你是怕我给你的钱少吗?”小丽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2、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通过网络问政融媒体平台,直面群众诉求,回应群众呼声,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10月26日,村民杨某由衷对网络问政融媒体平台点赞,“只要动动手指,用手机在网上提出诉求、上传图片,事情很快就得到解决。”
联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指尖”问政利国利民?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九章”计算机助力中国首次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北斗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近年来,中国取得众多重大科技成果。
依据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成果,小敏同学认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增强,放眼世界无可匹敌。请你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
2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
(2)请你简要回答,实现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我们必须怎样做?
25、 2018 年 10 月 24 日,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道于一体,为世界首创。大桥全长 55 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同时,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全长约 6.7 公里。隧道由 33 节沉管对接而成,每 1 节重达 8 万吨,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大桥还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海豚”桥塔是高 105 米、重 3 000 吨的巨型钢塔,整体吊装在海内外无先例可循。
(1)港珠澳大桥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表明了什么?
(2)港珠澳大桥建设中所彰显的中国精神有哪些?
(3)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其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26、材料: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
(1)请写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两个阶段的具体时间和内容。
(2)对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从2020年到2035年这一阶段的目标的实现你有信心吗?为什么?
27、(新时代,新理念)
新时代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中的制度主要是指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请简要回答:我国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各是什么?
28、材料一:诗歌欣赏:峥峥大中华,东南缺一足;隔海遥相望,同胞海外孤。本是同根生,黑发黄皮肤;母亲已崛起,时刻思明珠。
材料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11月7日下午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1)“母亲”和“明珠”分别指什么?
(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材料表达了两岸同胞怎样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