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国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这部“管法的法”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必将更好地发挥立法引领保障作用。这说明( )
A.法治要求实行善治
B.科学立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C.我国法律规范体系更加科学完备
D.立法法是公民的根本活动准则
2、九年级学生小飞拨打“12345”市长热线反映了一家网吧非法经营的情况,随后相关部门依法取缔该网吧。对此进行微点评正确的是( )
①好出风头,民主意识淡薄②积极实践,参与民主监督
③依法参与,增强民主意识④合理合法,直接管理国家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的特区精神、抗洪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的探月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这表明( )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随着时代进步而变化
②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生长于澜沧江畔的彝家小伙子熊紫春,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开展自然科普,他运维的科普视频账号受到众多网友欢迎,也“带火”了所在的小山村;在农村长大、深知农民种植中药材艰辛的刘德果,扎根泥土助力中医药发展,将技术从校园“移栽”到田间地头,努力让中医药得到传承创新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他们都( )
①实现了人生价值②传承了优秀文化③推动了法治进步④促进了乡村振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价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下面两幅图分别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 )
A.民主、法治
B.爱国、公正
C.文明、和谐
D.友善、敬业
6、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3 年新年贺词中提到:我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经济稳健发展。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了……各项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关于改革开放,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
①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③改革开放是解决我国包括粮食在内的所有问题的关键
④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雷锋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2岁,他以短暂的一生树起了一座思想道德丰碑:60年来,不断滋养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精神( )
①是传承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②是激励我们奋力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是当代中国精神的全景体现
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3年11月1日,我国第22个自贸试验区—新疆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成为我国在西北沿边地区设立的首个自贸试验区。未来,新疆将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打造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新疆自贸试验区的成立有利于( )
①进一步激发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②促进新疆地区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③巩固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新型民族关系
④提高新疆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这一年发生的地震、洪水、干旱、山火等自然灾害和一切安全事故,让人揪心,令人难过。但一幕幕舍生取义、守望相助的场景感人至深,英雄的事迹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每当辞旧迎新,总会念及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浩然之气,倍感前行的信心。”对习近平主席发表的2023年这段元旦致词,冀华谈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②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③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④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表现相同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姜宇帆,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的设计者。她说:小时候过年,整个家乡小城都是红彤彤的灯笼,温暖、喜庆,于是就有了灯笼“雪容融”。“雪容融”的肚子还可以发光,希望能温暖世界,也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 )
①青春的我们思想活跃,拥有创造的潜力
②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微光照亮他人温暖世界
③创造离不开实践,创造是社会实践的源泉
④中国文化是人们心中温暖的家国情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出,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于不同文明,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②同而不和,兼收并蓄
③交流互鉴,消除差别 ④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 )
①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说明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③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息息相关
④启发我们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要暂停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2023年8月14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打造500个左右的县域商业“领跑县”,建设改造一批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90%的县达到“基本型”及以上商业功能,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村村通快递。《计划》的印发,有利于( )
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消费
②满足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③推动我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同步富裕
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奋斗;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2023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因为民族精神( )
①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②是当前我国的工作中心
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④是激励中华儿女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漫画不能体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是( )
A.
B.
C.
D.
16、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沿海发达地区返乡就业的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好现象。这一现象“好”在有利于缓解我国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 )
A.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7、近年来,微博、微信朋友圈井喷式发展,大大拓展了国人的言论空间。更多民众认识到,丰富的表达渠道不过是“麦克风”,要想发出“好声音”,还要练就“好嗓子”。要想在政治生活中练就“好嗓子”,发出“好声音”,公民应该( )
①站在个人立场表达观点和意见②抱着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
③遵守规则,有序参与政治生活④学会声乐,用歌唱传递好声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按照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下列目标按照实现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现代化——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富裕——基本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共同富裕
19、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以下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的是( )
A.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B.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
C.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D.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北京冬奥精神
20、中华文明积淀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老子的“道法自然”;庄子的“天人合一”;《吕氏春秋》中“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等。这些观点启示我们( )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倡导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③尊重自然,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④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十一假期,小刚和爸妈去浙江杭州西湖游玩。他们从日照西站坐高铁到杭州站,接着乘坐地铁,出地铁站,三人骑行共享单车游览西湖美景。
判断:
理由:
22、深圳是座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城市。对此,有同学认为,深圳已经是一座创新城市了,不需要再进行改革了。
23、判断说理
(1)中国经济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判断:
理由:
(2)班委会选举投票时,小泉不参加,他认为谁当选都和他没关系。
判断:
理由:
24、这是一篇南京某大学学生在今年10月1日发布的微博。
一网友浏览后,感慨之余,写下了一首小诗,表达他的爱国之情。
今天,她67岁了!
原来我们可以这样爱她:
保护我们生存的空间,珍惜每刻的一吸一呼,让环境越来越好,这就是爱国;
呕心沥血,将传统京剧传承给孩子,将国粹发扬光大,这也是爱国;
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这还是爱国;
有国才有家,舍小家为大家,接受祖国召唤,这更是爱国。
(1)请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对下列表述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观看升国旗仪式的人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 ( ▲ )
②材料中的大学生和环卫工人都不言代价与回报,具有无私奉献精神。 ( ▲ )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网友的小诗谈谈我们应怎样爱国?
25、学习《建设法治中国》一课后,某校九年级(1)班道德与法治课外学习兴趣小组正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十八大以来,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再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强调将法治作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为什么要将法治作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全面依法治国号角,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新时代依法治国的目标更加明确,法治建设的蓝图更加清晰。
(2)依法治国的新方针是什么?
法治精神融进民族精神血脉,法治文化注入国家文化内核,法治社会建设不断推进,法治力量深入人心,全民守法正在成为现实。
(3)在全民守法时代,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做?
26、 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心中充满依恋。三年的生活让我们收获颇多,难以忘怀的事情也很多,有欢乐幸福,也有烦恼忧愁……以下是小安的两则日记片段,让我们共同成长。
父母的叮嘱在耳边响起时,我会觉得“好烦哦%长辈与自己的看法有分歧的时候,我会不屑一顾,把孝道置于脑后;同学的无心之言,我会认为是在贬低自己;老师多看两目艮,我会觉得是“不怀好意”……青春期敏感心灵中“忽忽”燃起的小火苗,让我们不由得开启“怼”模式,成为屡屡伤害父母、同学和老师的“刺猬少年”。现在我长大了,我不再是“刺猬”了!
(1)避免因敏感而冲动“怼”人,我们应该怎么做?
不知不觉已到初三的冲刺阶段了,三月底就要进行一模考试了,我感觉自己没有准备好,害怕考砸了,于是心里越来越压抑。我晚上经常失眠,因而白天上课打不起精神,难以集中注意力......我该怎么办?
(2)请你帮小安走出困境,向他提出合理的建议。
27、2017年9 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17 年10月1日起施行。《国歌法》第十一条规定; 国歌纳入中小学教育,中小学应当将国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学唱国歌,教育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和精神内涵、道中国歌奏唱礼仪。
据悉,你校团委正在开展“为国歌立法。弘扬爱国精神”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
(1) 谈谈我国制定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的目的。
(2) 请你完整地默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词。
28、建设法治中国
(1)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
(2)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分别应做什么?
(3)法治的要求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