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B.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是不称职的?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
C.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风俗通》)
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金色花》的作者是英国诗人泰戈尔,他的主要作品有《园丁集》《飞鸟集》。
B.《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英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D.《散步》作者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队员们神采奕奕(yì)地走进赛场,准备进行最后的决战。
B.冷风吹过,凉浸肌肤,才蓦(mù)然想起天气早已是初冬时节
C.石桥桥身有四个拱,结构匀称(chèng),古朴美观。
D.寒风入骨,交警仍然坚守岗位,伫(chù)立在风中,为出行的人们筑起温暖防线。
4、余姚丈亭不仅风景宜人,而且人文景观也很丰富。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在这方宝地留下佳作。曾有一副对联形容丈亭的凤凰山,上联是“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与它对仗,可作下联的一联是( )
A.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B.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C.鹫峰云敛,千年桂月饮湖光
D.佳境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5、阅读下面文段,选出有语病的一项( )
卡塔尔世界杯决赛,阿根廷队通过点球大战战胜法国队,时隔36再次捧起大力神杯冠军,梅西与队友一起圆梦。2006年,19岁的梅西初登世界杯舞台;16年漫漫征程,五届世界杯,他经历过淘汰赛的惨败、点球失利的苦涩,也曾经距大力神杯一步之遥。16年过去了,35岁的他终于圆梦。梅西的经历告诉我们,任何风雨都无法阻止绽放。能让人变好的事情,一定伴随着痛苦、煎熬与折磨。万物来去都有它的时间,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梦想需要时间告诉答案。瑞士队对阵喀麦隆队,恩博洛推射破门。正是这粒进球,帮助瑞士队在小组赛以1:0小胜喀麦隆队。而喀麦隆,正是恩博洛的出生国。恩博洛打进了自己在世界杯上的首粒进球,但他却没有庆祝。恩博洛以进球不庆祝的方式表达对故乡的尊重。乡愁与感恩,也是足球魅力的一部分。在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上,有一位双手支撑身体行走、只有上半身的“半身小伙”-加尼姆·阿尔·穆夫塔,他不断超越自己的身体极限,依靠双手,登上了海拔3000米左右的沙姆山。面对命运不公,如果崩溃放弃,就是不幸的开始;只有自己,才能治愈人生,改变命运。
A.卡塔尔世界杯决赛,阿根廷队通过点球大战战胜法国队,时隔36年再次捧起大力神杯冠军,梅西与队友一起圆梦。
B.2006年,19岁的梅西初登世界杯舞台;16年漫漫征程,五届世界杯,他经历过淘汰赛的惨败、点球失利的苦涩,也曾经距大力神杯一步之遥。
C.能让人变好的事情,一定伴随着痛苦、煎熬与折磨。万物来去都有它的时间,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梦想需要时间告诉答案。
D.恩博洛以进球不庆祝的方式表达对故乡的尊重。乡愁与感恩,也是足球魅力的一部分。
6、下面词语在语境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展现强国风采,传递中国力量,全国人民都震悚起来。
B. 今年春节期间,国家为取缔赌博做了很多工作。
C. 黄老师劝诫同学们要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总有人不以为然。
D. 同学们在学雷锋期间走进社区做好事,他们认为这是微不足道的。
7、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殷红(yīn) 屏息凝神(bǐng) 俯瞰 盘虬卧龙
B.吿罄( qìng) 悲天悯人(mǐn) 凛冽 鞠躬尽粹
C.负荷(hé) 锲而不舍(qiè) 愧怍 诲人不倦
D.吞噬(shì) 气冲斗牛(dǒu) 谰语 如释重负
8、许衡①好学
许衡,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
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
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尝从日者③家见《书》④疏义⑤,因请寓宿,手抄归。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⑥诸义而后发。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帝欲相之,以疾辞。卒后,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有改动)
【注释】①许衡:元初理学家、教育家。②凡:总共。③日者:古时以占卜为业的人。④《书》:也叫《尚书》或《书经》,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为儒家经典之一。⑤疏义: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⑥揆:揣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 文言字词 | 方法 | 解释 |
(1) | 如斯而已乎 | 成语推断法:逝者如斯 | 斯:_____________ |
(2) | 师谓其父母曰 | 课内迁移法:权谓吕蒙曰(《孙权劝学》) | 谓:____________ |
(3) | 尝暑中过河阳 | 课内迁移法: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 尝:_____________ |
(4) | 或问之 | 查阅字典法:①或许;②有的,有的人;③又;④语气词;⑤通“惑”,疑惑。 | 或:________(填序号)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
【3】阅读文言文时,品味语气词是发现文章奥秘的一把金钥匙。请参照示例,分析加点语气词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如斯而已乎?”
【示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同“耶”,表反问语气,译为“吗”。表现出孙权对吕蒙推辞的不悦和责备,又体现了孙权对吕蒙寄予厚望的恳切之意。
【4】生前,帝欲相之;死后,四方学士皆聚哭。世人为何如此敬重许衡?请结合选文谈谈理由。
9、古诗文名句填空。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
(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
(4)当人们爬山登临山顶时,心中会顿生豪情,自然想起杜甫的《望岳》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桌小明这几天心情苦闷,你便用普希金的诗句去安慰和鼓励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美味槐花
刘向东
①五月,老家的山梁坡沟到处是洁白的槐花。若不是空气里飘着沁人的香味,远远望去还以为那是一片片皑皑的积雪呢。村头河边的槐花水灵鲜嫩,稠密的槐花压弯了树枝,站在石坝上捋一串入口嚼着,满口是甜滋滋、香幽幽的味道。奶奶见了,眉头一皱说:“再吃生的,就不给吃槐花馍了。”
②哦,槐花馍!那可是真正的美味。清早,不等太阳冒出山头,奶奶就挎上篮子去河边捋槐花了。奶奶说,睡了一夜的槐花裹足了香气,早上醒来还带着亮晶晶的露水,一串串花穗也饱满鲜嫩。过了晌午太阳一晒,香气就散了,花瓣也瘪了,蒸出的馍也就少了槐花的味道。所以,奶奶捋槐花总是赶在出工前的一清早。奶奶手脚麻利,她把香气飘逸、晶莹剔透的槐花轻轻地晾在笸箩里,就连忙拿起面盆舀上两瓢小麦玉谷混合粉和面。等和好了面,差不多就是生产队长吆喝出工的时候。看着奶奶拎着锄头出门的背影,我们只好眼巴巴地等待。
③等待的滋味不好受,但这种等待很快就被槐花的香味和槐树下玩耍的快乐淹没了。等奶奶下工回来,盆里的面也醒了,晾着的槐花也更鲜活蓬松了。接着奶奶就把揉得圆润光滑的面团放到案板上,擀成圆圆薄薄的面皮后,撒些细盐和葱花,再均匀地撒上不用清洗的槐花,然后轻轻由下往上卷成圆柱,切成一个个花卷。有时奶奶还把两个花卷叠加一起,用筷子当中一夹就成了莲花瓣的花馍。而后再等它们醒上片刻,等面的酸香和花的清香弥漫了整个屋子,奶奶就一个个拾进笼里上锅蒸馍了。这时我们就围着锅台,看着奶奶坐在灶间被灶火映红的笑脸。蒸笼里冒出的浓浓香气,又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咽着口水,好像肚子里的馋虫们也在催促着奶奶揭开蒸笼。出笼的花馍香气缭绕,饱满光亮,还有那隐隐绽开的朵朵槐花。那时,我们就像饥饿的小狼,根本不顾奶奶的唠叨,拿起热腾腾的花馍不停地换着手往嘴里塞,直到伸伸脖子打着饱嗝,才感到有股槐花的香甜在肚子里袅袅荡漾。
④老家的村子纯属穷乡僻壤,即使天天“学大寨”,可人们还是想着法子在山野里找些野花、野菜等可食之物。后来我明白,那个年代的人并非是为了时令的滋味,更多的还是用来弥补口粮的不足。所以奶奶也不例外,一有工夫就和婶婶、小姑们去捋槐花和绿白素雅的榆钱,然后晒干以备食用。晒过的槐花萎靡干瘪,毫无花色。可一有水分便花姿欣然,清香依旧。有次我见奶奶把花干放入盆里冲上温水。等花干都绽开了花瓣,再沥去水,掺入红薯面里做花馍。蒸出的馍看似黑不溜秋,但因为有了槐花而松软滑润,香糯可口。当然,槐花搭上别的野菜做馅,擀成饼,烤成两面金黄的火烧馍,那更是酥松香脆,别有风味。
⑤时光如水,花开花落。渐渐地,我发现自己除了喜欢槐花的美味,也更爱槐花树了。这种树名叫刺槐,也叫洋槐,因树枝上有刺而不被人们喜欢,也没人去种它。然而,它们的身影却遍及村落和山野,而且越是荒蛮险恶之地,越是长得粗壮高大、枝繁花茂,那种不嫌贫瘠、坦荡无畏的气势实在令我钦佩。更令我欣慰的是,阔别四十多年的山村尽管已很难还原儿时的印记,甚至曾经的快乐也是十分的生涩,但随处可见的槐树和扑面而来的花香依然是那么熟悉、亲切。那一棵棵槐树仍和从前一样,默默地坚守着生于斯长于斯的山山水水,也坚守着游子们那悠悠长长的念想!
(选自《新民晚报》,有改动)
【1】全文围绕“美味槐花”进行叙述,请根据提示梳理文章思路,用动宾短语填空。
吃生槐花→_______→做槐花馍→吃槐花馍→_______→思念槐花香
【2】文中的奶奶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第②段加点词“眼巴巴”的词义和表达效果。
【4】请对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5】读全文,说说槐花的“美味”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程开甲:中国“核司令”
①2022年的8月3日,是程开甲诞辰104周年,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位从江苏走出的“中国核司令”的故事。
②1918年8月3日,程开甲出生在姑苏水乡,祖父为其取名“程开甲”,“开”就是开转,“甲”就是第一名,不辜负这份家族的期许。1937年,程开甲高中毕业时,因为成绩极为优异,被上海交大和浙江大学同时录取,他最终选择了当时被称为“东方剑桥”的浙江大学,在浙江大学,程开甲遇到了竺可桢、束星北、王淦昌、苏步青、陈建功等大师,为未来物理学的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③可是,成长于战火纷飞年代的程开甲,大学时光在流亡中度过,程开甲曾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两行字——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科技落后;拯救中国的方法:科学救国。
④1946年,程开甲获得奖学金,远渡重洋来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玻恩的研究生。在爱丁堡大学时寄人篱下的滋味,常常让程开甲气恼和愤怒,他感觉“海外中国人心中很闷很苦”,直到1949年“紫石英”号事件,才让程开甲第一次产生“出了口气”的感觉。看到了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程开甲带着满满一行囊的物理书籍踏上了归国之路,开启了传奇人生的新篇章。
⑤回国后,程开甲在南京大学工作近十年,曾任物理系副主任,为南大物理系的建设与发展付出了辛勤汗水。1960年,校长把程开甲叫到了办公室,递给他一张写有地址的纸条:二机部九所。从此,他走下讲台,在科学界销声匿迹几十年,“程开甲”这个名字,和他从事的核武器事业,成为当时中国的最高机密。
⑥1964年9月,在茫茫戈壁滩的深处,竖起了一座102米高的铁塔。原子弹就安装在铁塔的顶部。10月16日,就是在这座铁塔上,惊天动地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时,身经百战的张爱萍将军在指挥所里激动地拿起话筒说:“总理,我们成功了,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周恩来显然也十分激动,但他还是用平静的语气问道:“你们能不能肯定这是核爆炸呢?”现场顿时紧张起来,静得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听得见,大家的目光都转向程开甲,他是技术专家。程开甲紧皱着眉头,根据压力测量仪记录数据推算,他用力一挥手,坚定地说:“是核爆炸,没错!”
⑦几小时后,防化兵进入爆心处,惊讶地发现那座用无缝钢管焊成的、重80吨、高102米的铁塔,在原子弹爆炸中竟化为一堆细细的“面条”。现场情况证明了程开甲的结论是正确的。
⑧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准时爆响后,自动控制系统在瞬间启动千台仪器,分秒不差地完成了全部测试。当年,法国人进行第一次核试验,测试仪器没有拿到任何数据,美国、英国、苏联也仅拿到了一部分数据,而我国拿到了全部数据。作为技术负责人的程开甲在这中间立下赫赫功勋,功不可没。
⑨从1962年筹建核武器试验研究所到1984年离开核试验基地共22年,程开甲一直主持和决策着我国核试验技术的全局工作。他筹划主持的30余次各种类型的核试验基本上达到了周总理提出的“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要求。他是我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同时,也是我国核试验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
⑩2018年11月17日,程开甲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程开甲生前说过:“常有人问我对自身价值和人生追求的看法,我说,我的目标是一切为了祖国的需要。‘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是我的信念,正因为这样的信念,我才能将全部精力用于我从事的科研事业。”
(选自《共产党员》,有改动)
【1】阅读题目,你得到哪些信息?
【2】文章第⑧段提到法国、美国、英国和苏联的核试验有什么作用?
【3】选文表现了程开甲的哪些精神品质?
12、日子,它可以是一天,是一段岁月,是一种生活;日子,它可能是温暖的,惊险的,悲伤的……正是这些交织着欢笑与眼泪,记载着荣光与晦暗的日子,构筑成了我们的生命。
请先将题目《______的日子》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