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是能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B.清明节前夕,来自各所学校大约一万名左右大中小学生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C.我国推进城镇化,需要走集约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特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
D.通过观看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使我了解到扬大附中高一学生徐砺寒是一个敢于担当、有责任心的诚信中学生。
2、下面文字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不经意间,我们已然告别天真烂漫的小学时代,开启了充满希望、充满诗意的初中生活。在每一个清新的早晨,窗外的阵阵桂花香应和着教室里的琅琅读书声,仿佛正在酝酿着一个个彩虹似的梦。闻着文字间流淌着的水墨之香,我们将穿越金秋高邈的天空,去追寻青春的梦想。
A. làng hè niàng mǎo B. làn hè niàng miǎo
C. làn hé niàng miǎo D. làn hé liàng mǎo
3、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班主任兑现诺言,当众认错,这一行为出乎本班绝大多数同学的意料之外。(把“之外”删掉)
B. 他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依赖和关怀中得到力量,树立信心。(用词不当,应将“依赖”改为“信任”)
C. 望着高高的华山,无不使游客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神奇。(缺主语,去掉“无不”)
D. 中国石拱桥具有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充分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结构坚固”后面加上“的特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由于疫情防控,近期到神农公园游玩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
B.七年级(3)班的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一个班级。
C.有没有正确的环保观,是低碳生活实现的关键。
D.株洲市加大了对学校食品的抽样检测,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入校园。
5、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坍塌(tān) 灼热(zhuó) 晕眩(xuàn)
B.突兀(wù) 哺乳(pǔ) 怅然(chàng)
C.抽噎(yì) 参差(cēn) 蜷伏(quán)
D.羞怯(què) 恍惚(huǎng) 屋脊(jǐ)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确凿(zuó) 桑椹(shèn) 觅食(mì) 竹筛(shāi)
B. 秕谷(bǐ) 绣像(xiǔ) 鼎沸(fèi) 菜畦(qí)
C. 蝉蜕(tuì) 书塾(shú) 脑髓(suí) 锡箔(bó)
D. 博学(bó) 鉴赏(jiàn) 缠络(luò) 渊博(yuān)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的意识。
B.脱贫是我国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C.通过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使我深深体会到了遇到困难后要学会化整为零的重要性。
D.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取的信息,约85%左右是靠视觉得到的。
8、(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意暇甚 意(____________) ②屠自后断其股 股(___________)
③再就枕将寐 寐(___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②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3】(甲)文中作者写“缀行甚远”“并驱如故”想表现狼的_____________本性,(乙)文中作者写“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想表现狼的_____________特点。(甲)(乙)两文结尾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卒章显志,点明故事主旨。
【4】从(甲)(乙)两文中任选一篇,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9、默写题
(1)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3)子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4)□□□□□□□,□□□□□□□。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5)默写朱熹的《观书有感》
□□□□□□□,□□□□□□□。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木鱼馄饨
林清玄
①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虽然抵不过岁月风霜而有一点佝偻了。
②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阵清越的木鱼声,总是响进我临街的窗口。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凌晨的时间敲响,即使在风雨来时也不间断。
③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常常令我停止工作,出神地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地想着: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在民间,过去曾有敲木鱼为人报晓的僧侣,每日黎明将晓,他们就穿着袈裟草鞋,在街巷里穿梭,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地敲出低沉雄长的声音。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的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一种极好的佐证。但是,我对于这种失传于闾巷很久的传统,却出现在台北的临沂街感到迷惑。因而每当夜里在小楼上听到木鱼敲响,我都按捺不住去一探究竟的冲动。
④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经,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昊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地穿过巷子,远远地,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地从巷子那一头走来。摊车上挂着一盏四十烛光的灯泡,随着道路的颠簸,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
⑤一走近,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就像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铛,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我于是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灯,吃了一碗馄饨。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下于他手中敲的木鱼。
⑥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每天工作到凌晨的段落,远远听到他的木鱼,就在巷口里候他,吃完一碗馄饨,才开始继续我一天未完的工作。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作为馄饨的讯号有他独特的匠心。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木鱼总是木鱼,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它,它仍旧有它的可爱处,即使用在一个馄饨摊子上。
⑦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失去联系,但每当在静夜里工作,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
⑧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临沂街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经成为那一带夜生活里人尽皆知的人,他固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盒的馄饨很有信心,他用木鱼声传递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
⑨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个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可是老人已经完全忘记我了。我想,岁月在他只是云淡风轻的一串声音吧。我站在巷口,看他缓缓推走小小的摊车消失在巷子的转角,一直到很远了,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迟睡者的心灵。
⑩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1)第①段画线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的妙处。
①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地从巷子那一头走来。
②“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
(3)文中第⑧段说:“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4)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在临沂街居住时,刚开始听到木鱼声,我会立即停止工作,并思考是谁在敲击木鱼,木鱼声有何意义。
B.我在冬季的一天,寻找木鱼声的来处。那声音沉重着力,一直响个不停,忽远忽近,与寺庙里的木鱼声完全不同。
C.老人选择木鱼作为馄饨的讯号,原因是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
D.卖馄饨的老人是临沂街一带夜生活里人尽皆知的人物,是因为他亲手烹调的馄饨是人间的一道美味。
11、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母亲的春天
段金泉
①桃红又是一年春。看着楼下花园内开得绚烂的一树桃花和院子里泛绿的草坪,我不禁回想起多年前我搀扶着母亲在家乡山头上欣赏春光的情景。
②那次回家,是为了给患病的母亲送药,我在家只待了一天,转眼就到了离别的时候。吃完早饭后,接我的司机师傅就到了。当我准备出门时,母亲突然说想到山头上去看一看。我有点犹豫,乍暖还寒的早春,山上风比较大,母亲身体虚弱,万一受凉感冒就比较麻烦了。父亲大概看出了我的顾虑,就给母亲穿了件厚棉衣,将她头上也裹得严严实实,对我说:“就让你妈去了一下心愿。”我知道,这些年母亲行动不便,只能在自家院内活动。偶尔,父亲也会扶她到大门口散散心,但毕竟视野有限。母亲常年徘徊于眼前的一方小天地,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渴望看看多彩的景色,也在情理之中。
③从家门口到村头的一段路,狭窄而弯曲,跑惯了城市马路的司机师傅不敢前行,就将车子停在了村头。步履蹒跚的母亲要走到村头坐车并不容易。一位邻居说他家有一辆架子车,可以用它将母亲送过去。我觉得太麻烦,便上前将坐在炕头的母亲背了起来。几位邻居跟在身后,送我们走向村头。
④无情的病魔已经折磨了母亲很长时间,她就像是一张薄纸,轻飘飘的。“哎哟哟,不得了!”“他二娘,你福气真大呀,儿子这么孝顺!”走过邻家门前,遇到几个拉家常的婆娘,热情地上前打招呼,似乎在惊叹我这一举动。在乡亲们眼里,我在外面“当了官”,干的是国家的大事,还愿意背母亲,好像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这种语气和目光,令我汗颜。母亲背着儿女长大,理所当然;而儿女难得这么做一次,倒成了奇事。那时我人到中年,一年到头“弦”绷得很紧,时常有一种“压力山大”的感觉,难得回家与父母团聚一次,在心里也总觉得亏欠他们,这感情难以用语言或文字来表达。
⑤在乡亲们惊奇的目光里,不长的一段小路,我感觉走了好久。安顿母亲在车内坐好后,师傅启动了车子,车速很慢,他似乎理解我此刻的心情,有意让母亲多看看路边的风景。
⑥到了山头的大路边,我搀扶母亲面向山下,放眼望去,掩映在绿树中的小村子尽收眼底。那些依次排列的院落,在这里看得清清楚楚。我对母亲说,最上层居中的那个院子就是咱们家,院子虽有些破落,可门前的那几棵大树,长得枝繁叶茂;房前屋后的桃树和杏树,粉白色的花朵开得正艳。再往下看,那些麦苗泛青的田野,是母亲曾经劳作过的土地。那条过去干涸的小沟,如今已被绿树覆盖。对面那些荒山坡地,也长满了野生的沙棘。山背后的小村子,倒是没多少变化,那里的每一块土地对母亲来说也是熟悉的。母亲随着我手指的方向,仔细地看着、看着……
⑦风有点大,我替母亲裹好头巾,让她继续远看:东边的双塔山上,青松成林,满目苍翠,山脚下的村子比过去更大了。不远处的堡子山上那几户人家,硬是在陡峭的红土坡上开出了平整的梯田,新建了几处院落。曾经光秃秃的山坡,也变绿了。稍远一点的北边,那高高的山头是四顾山,下面就是母亲娘家所在的村子。随后转身,西边是另一个村子的地盘,大片土地已经荒芜。这个村里大都是长年在外经商的生意人,不少人已在城里安家落户,早就离开土地了。其实,眼前的这些土地里,到处都有母亲洒下的汗水、留下的脚印,我不过是帮她重温那些远去的时光罢了。
⑧站在山头上的母亲,倒像是置身于异域他乡,尽情地欣赏着眼前的一切。早春的风,还带着一丝寒意。我担心母亲的身体,劝说她回家。母亲的目光有些忧郁,看了我一眼后小声说,她还想回趟娘家看看。我怕她经不起路上颠簸,万一有什么闪失还要给她娘家人添麻烦。想到这里,我委婉地说:“等我下次休假回来,天气也暖和了,再送你去住上几天。”母亲没再说什么,但我看到她眼里掠过一丝失望。
⑨车子重回村口,我将母亲背回家里。离开时,望着母亲花白的头发、憔悴的脸庞,我的心头涌起一阵莫名的酸楚,眼前有些模糊。男儿有泪不轻弹,我还是微笑着与母亲道别。
⑩那个春天,成了母亲眼里最后的风景。母亲未了的心愿,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
(选自《在西安日报》2022年4月28日,有删改)
在班级组织的“美文阅读会”上,主持人向大家推荐了段金泉的《母亲的春天》。
(1)文章以“母亲的春天”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2)本次“美文大家赏”专题赏析环节,你将代表小组发言。请你从语言表达、主题思想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为发言做准备。
写作提示:①结合文章内容;②不少于100字。
12、请以“周末”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按要求直接写作。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包括本卷中的材料)。
④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⑤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