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士别三日,即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孙权劝学》)
B.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jiān)溅。 (《木兰诗》)
C. 策勋十二转(zhuàn),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
D. 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卖油翁》欧阳修)
2、下面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撺掇(cuān duo)
B. 蓦然(mù) 羁绊(jī) 晦暗(huì)
C. 水门汀(tīng) 嗔视(zhēn) 粲然(càn)
D. 呓语(yì) 齁(hōu) 许许声(yǔ)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保护并了解章丘的传统文化,是每个章丘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假如你是一粒种子,不管是生在沃野,还是长在峭壁,都要坚强的扎根生长。
C.有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成功的关键。
D.看到外出几个月的爸爸,他忍俊不禁流下了思念的眼泪。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B.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理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公众最广泛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C.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区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
B.后来发生了分岐: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抉于我。
C.不过,最后等它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后,它马上变得活泼而神彩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D.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顶沸。
6、以下的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古代,寒舍、见教、见谅、鄙人都是属于谦辞,垂问、垂询、高邻、贵庚是属于敬辞。
B.《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唐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动物笑谈》是奥地利生物学家、科学家康德拉·劳伦兹所作的一篇谈论人与动物有关趣事儿的文章。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汉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初一(2)班的班长思想品德好,工作能力强,可谓德高望重。
B.今天因为要出去游玩,奶奶特意梳洗了一下,打扮得花枝招展,煞是好看。
C.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留下了心酸的眼泪。
D.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8、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圆,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失十中八九,但微颌之。
康肃问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日:“尔安敢轻吾射!”翁日:“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欧阳修)
[乙]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日:“若①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②于云梦③ ,使虞人④起⑤禽⑥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⑦拂王旃⑧而过,翼若垂云,王注失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日:‘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常羊学射》刘基有删改)
[注释]①若:你。②田:打猎。③云梦:泽名。④虞人:古代掌管山泽的小官史。⑤起:赶起。⑥禽:禽兽。⑦鹄(hú):天鹅。⑧旃(zhān):赤色曲柄旗。
【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
【2】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睨之久而不去 相委而去
B.尔安敢轻吾射 王引弓欲射
C.使虞人起禽而射之 其反激之力
D.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下列语句的翻译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徽颔之。
翻译:卖油的老头看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也只是微微点点头。
理解:“微领”表现实油翁对陈尧咨的箭术不以为意,并不十分赞赏。
B.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翻译:你也们得射箭吗?(难道)我的射技不精湛吗?
理解:接连两个问句表现了陈尧咨诚恳相问的态度。
C.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翻译: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理解:卖油翁的酌油技艺令人惊叹,他却依然称此为“惟手熟尔”,体现了卖油翁沉稳却不失自信,虽身怀绝技却不以此骄矜。
D.如使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翻译:如果放十片叶子在百步之外,那么能不能射中,我就很难说了!
理解:养叔用自己现身说法,言辞恳切,进谏射箭不能目标过于分散,会让人无所适从。
【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射箭,但所讲的道理不同,它们分别蕴含了什么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获得的启示。
9、古诗文默写填空。
(1)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2)《雁门太守行》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描写战斗惊心动魄的句子是: , 。
(3)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借景物变化表现时光飞逝、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 。
(4) ,悠然见南山。
(5)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学
10、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一把老钥匙
①回到家时,母亲正翻箱倒柜。杂乱的地面让我无处落脚。我说:“妈呀,您这是在翻传家宝吗?”
②母亲停住手看着我说:“见我的钥匙没?”
③“喏,在这儿。”我从玄关柜上拿起属于母亲的那串钥匙。
④“我说的不是这个,是老宅的,老宅的那个。”母亲的语气和神情有些焦急。我和母亲几乎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母亲要找的钥匙。母亲坐下来,情绪有些低落。我说,妈,您就别总想着老宅了,咱又不回去住了,有没有钥匙都一样。母亲叹了一口气,开始收拾地上的凌乱。
⑤其实,我没有告诉母亲,弟弟正四处托人,要把老宅卖掉。弟弟说老宅总空着,时间久了,房屋会倒塌的,到时候想出手都不好意思谈价钱。
⑥一周后,弟弟告诉我,老宅卖掉了,卖了两万元。看着那些钱,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石头。
⑦那天下班,在小区外碰到三婶。三婶是我家后邻居,和我们家没有亲属关系,按村里辈分我这么喊她。三婶说,我正发愁找不到你家呢,你说这城里的楼一个框一个框的,看着都叫人眼花缭乱。我让三婶家里坐坐,她直摆手,说没啥大事,就不去家里了,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交给我,说这钥匙是你们家老宅的,啥时候想回家就回。原来是她家买了我们家的老宅。
⑧母亲没再提钥匙的事儿。我想着老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也就再不能回去,就没跟母亲提钥匙的事儿,把它包裹好,放在了柜子顶上的一个盒子里。
⑨农历六月六,我们老家有传统庙会。母亲执意要回去看看。无奈,我和弟弟只好依着母亲。一路上母亲说着故乡风俗和旧年往事,精神从未有过地爽朗,她没有看到我和弟弟偶尔交汇的眼神里都藏着忐忑。
⑩三婶听说我们回来了,招呼我们去她家里。做邻居的那些年,三婶和母亲一直处得很好,亲姐妹一样。吃过晚饭,三婶拿了几床铺盖说,你们别嫌,都是干净的。走,到你们家去,你们还睡你们各自的屋。三婶掏出钥匙打开老宅的锁,我们怔怔地望着那干净整洁的院子,有些恍惚,仿佛我們从未离开过。
⑪我送三婶到大门口,对她说谢谢。三婶说,咱不说远亲近邻,我懂你妈的心思。我知道她舍不下老家。庄稼人走到哪里,其实根都牢牢扎在老家的土里。另外,我给你们钥匙,还有一个原因。还记得你在家的时候,经常问我为什么总带着一把老钥匙吗?我的老家在遥远的山里,是土房子,因为一场突来的泥石流,房子没有了,但母亲一直让我们自个儿保存着属于自己的那把老钥匙。想家的时候,我就看看老钥匙,摸摸老钥匙,想象着转动钥匙打开门锁,爹娘兄妹啊,那些熟悉的物件啊,一下子呼啦啦在眼前演电影,心里就热乎乎的,就连当初的一些懊恼、吵闹都成了好。你们想回来看看的时候就回来,这里啥时候都是你们的家。
⑫三婶眼里有亮光闪烁。我也感觉似乎有水滴落进了眼里。
⑬回城后,我把三婶送来的钥匙给了母亲。母亲把钥匙放在掌心,像摸着婴儿一样轻轻地摩挲着说:“家门的钥匙在手里,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境遇,你还是个有家可归的人。”
⑭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有时候我也会摩挲那把老宅的钥匙。那一个个小齿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⑮三婶来电话说村里要建社区了,老房子要拆迁了,用不了多久,老家的人也都要住进楼房里了。停了停,她说:“也好,咱们有钥匙。”
⑯几年过去了,母亲一直保存着那把老钥匙,再也未丢过。
⑰老钥匙陪着母亲风来雨往,不经意间常生斑斑锈迹,但都会被母亲那厚重、灵巧的双手反反复复摩挲着擦亮。
【1】阅读第⑨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我”和弟弟“忐忑”的原因是:
【2】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时间 | 概括主要事件 |
回到家时 | 母亲寻找钥匙 |
(1) | 弟弟卖掉老宅 |
那天下班 | (2) |
(3) | 母亲执意回去 |
回城后 | (4) |
【3】第⑬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做简要分析。
母亲把钥匙放在掌心,像摸着婴儿一样轻轻地摩挲着说:“家门的钥匙在手里,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境遇,你还是个有家可归的人。”
【4】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一把老钥匙”的妙处。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你说一说。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作者调动了各种感官去描写无形的春风。请问,文中划线句子是从哪个角度去描写春风的?写出了春风什么特点?
【3】“春花图”中作者写蜜蜂嗡嗡地闹着、蝴蝶飞来飞去,对写春花有何作用?
【4】“春雨图”中,作者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12、题目一:请以“ ,给了我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叙事要完整,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
②写人要突出人物特征,运用多种描写方法。
③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