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吞噬 踱步 告罄 语无论次 B.凛洌 伫立 俯瞰 无暇顾及
C.默契 修茸 繁琐 感人至深 D.竹篾 羸弱 湮没 如释重负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B. 能否营造人人敬业奉献的浓厚氛围,关键是提升公民的道德修养。
C.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来自人类本身,二来自大自然。
D. 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3、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山朗润(rùn)起来了,水涨(zhàng)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bāo)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shì)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C. 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sù)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jiào)。
D. 看鸟雀下来啄(zhuó)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zhào)住了。
4、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译: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相待。(《木兰诗》)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译:远行万里赶往戎机这座城池,像飞一样越过关山山脉。
D.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晲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译:有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B.他有时说话的口气咄咄逼人,令人十分难堪。
C.我和小学的同学诀别后,约定好明年的暑假在母校相聚。
D.作文时要先在心里酝酿成熟了,才能出口成章。
6、词语都有意义,有的只有一种(单义词),有的有多种(多义词)。词语“意思”有1.思想;心思2.意义;道理3.意图;用意4.略表心意5.某种趋势或迹象6.情趣;趣味六种义项,下面各句中的“意思”属于“略表心意”的一项是
A. 不要误会我的意思
B. 这点东西送给您,小意思,别客气
C. 参观摄影展览很有意思
D. 天有点要下雪的意思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开展,让我们长沙市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长沙城的面貌焕然一新。
B. 考场上沉着、冷静、认真、仔细,是我们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C. 一篇有关中国人在5000年前就酿制啤酒的论文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第一作者是位90后的杭州姑娘。
D. 在寒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8、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际泰读书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而叱之,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诵,但闻书声不绝,遂毕身不忘。久之,反临川,与南英辈①以时文名天下。际泰自小至老手不释书,出则以骡马捆书自随;入则秉烛达旦。其精勤若此,人皆叹之。
(选自《明史》)
【注释】①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
【1】回忆已学内容或熟悉的成语,进行知识迁移,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课内(常见成语) | 课外 | |
双兔傍地##dot##走 (《木兰诗》) | 取而疾走 走 :( ① ) | |
肃遂拜蒙母 (《孙权劝学》) | 遂毕身不忘 遂:( ② ) | |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卖油翁》) | 际泰自小至老手不释书 释 :( ③ ) | |
成语:络绎不绝 | 但闻书声不绝 绝:( ④ ) |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十 岁 于 外 家 药 笼 中 见 《诗 经》 取 而 疾 走
【3】你从陈际泰读书的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9、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__________,__________。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默写《次北固山下》的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最高明的魔术师
①我曾带过小学三年级的一个班,这个班有一个男生,学习很好,特别喜欢做手工,但他有一个很不好的毛病,就是喜欢拿人家的东西,看到别的同学有什么漂亮的笔和本子,就想装进自己的口袋里。其实,他什么都不缺,家里条件很好,父母在他学习上也舍得投资。或许是家庭条件太优越,他有点桀骜不驯。
②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想找出一个恰当的方法,提醒他一下,而又不伤了他的自尊心。我想,孩子还很小,心灵很脆弱,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伤了那颗脆弱的心,给他的心灵造成很大的阴影。
③一天下课后,我下意识地走到他座位旁,仿佛想起了什么似的,对他说:“老师有个手工劳动老是做不好,放学后,你能到老师办公室去,教老师做吗?”
④他听了,高兴地答应了。
⑤放学后,我回到办公室稍微迟了一点。当我从办公室窗户经过时,发现他已经坐在办公桌的座位上,正在翻动我的抽屉。
⑥我心想,多么没有礼貌的一个孩子,太随便了,怎么能随便翻动别人的抽屉?突然,我发现他拿出一把小剪刀,看了看,然后迅速装进口袋里。
⑦这一幕,我在窗外看得清清楚楚。
⑧我进了办公室,假装什么也不知道,热情地和他打着招呼。
⑨他看到我来了,马上站起身,将座位让开。
⑩我拿起一本手工贴画,说:“这架飞机我总做不好,你能教教我吗?”
⑾他看了看说:“这很容易,我做给你看。”他拿起贴画,很认真地教我做起来。不一会儿,飞机就做好了。我拿起飞机,对他说道:“你很聪明,这下我终于会做飞机了。为了奖赏你,老师教你玩一个小魔术。”
⑿他听我要教他玩个小魔术,高兴地说道:“谢谢老师!”
⒀我拿出一把小刀,对他说:“我能把这把小刀变成一把小剪刀。”
⒁他听了,脸上闪过一丝不安,勉强地“哦”了一声,另一只手不自然地摸了摸自己的口袋。这一细微动作,没有逃过我的眼睛。
⒂我将小刀握在手心里,轻轻地吹了一口气,又在空中胡乱挥舞了一下,然后将手心打开:小刀果然不见了。
⒃变这个魔术,我心里一直很紧张,因为我一点也不会变魔术,这个魔术纯粹是我临时瞎编的。我对他说:“这把小刀已经变成一把小剪刀,这把小剪刀现在跑到你口袋里了,你掏掏看。”
⒄他脸一下子红了,将那把剪刀从口袋里掏了出来。我故意惊呼道:“你看,老师厉害吧!”
⒅他轻轻地点了点头。我接过小剪刀,对他说:“你看,这把小剪刀跟随老师好多年了,刀口已破损了,但我一直舍不得丢,我用橡皮筋缠在把手上,就显得有些新颖和别致了,这把小剪刀就送给你吧,以后你看到这把小剪刀,就会想起老师,想起老师变的小魔术。”我把“小魔术”三个字有意说得很重。
⒆他接过小剪刀,对我鞠了一躬,说道:“老师,您真好,谢谢您!”
⒇看着他身轻如燕地走出办公室的背影,我轻轻舒了一口气。不过,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同学反映他拿过别人什么东西了,相反,他喜欢教同学用五颜六色的橡皮筋缠绕各种文具用品,把同学们的文具用品变得色彩斑斓起来。
(21)很多年后,我收到这位学生给我写的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您不仅是一名好老师,也是一名高明的魔术师。尽管您那个小魔术变得很不高明,当时,我看得清清楚楚――那把小刀就掉在我的脚下。但是,我一直认为,您就是世界上最高明的魔术师,您把一个人的心灵,变得健康、积极、纯洁起来。”
【1】请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将小说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①“我”想找出一个恰当的方法,提醒他一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同学反映他拿过别人什么东西。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第⒁段中画线句。
【3】阅读第⒇段中画线句,“我”为什么“轻轻舒了一口气”?
【4】最后一段中,这位学生在信中写道:“您不仅是一名好老师,也是一名高明的魔术师。”试分析“我”“好”在哪里,又“高明”在何处。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守山人
张小萌
(1)甘河镇的山,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看不到头的远。山与山之间有时会出现一处缓坡,往往有溪水流过。一股炊烟在大山深处的山脚下突兀而出,青天白云下,十分扎眼,一座木制的房静静地立在小河旁。
(2)“老康呦,我退休了,明个儿回镇上。”苍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林间的小路上现出个人影,头发花白,颤颤巍巍的行着,弓着腰,看到老康,直了身子,冲他一笑。“哈哈,你那点蘑菇是留不下了吧,我可是把我的鸡都带来了,哈哈……”老朱笑得很开心,快走几步;奔着老康去了。“哼,你这死老头子,没多大个出息,除了吃,你还有啥念想?哈哈……”老康也离了门,走向老朱,两个人拥抱在一起。
(3)“老康,我老了啊。”“老朱,我也老了。”
(4)山间的风很少,这一刻却是舞动着,摇动着这山上的树,松树,杨树,桦树,高的,矮的,发出哗哗的声响。
(5)良久,老康接过老朱手上的鸡,进屋去了。老朱一屁股坐在树桩上,光滑油亮,树是盖房子时伐的,好大的树,当年他们数了数年轮,绝不是一百年,他们却是没数清的,这样的树在这里好多,数不清。“老康啊,我是不中用了,咱们仨上山那年,跟着魏大叔山上山下地不知跑了多少趟,虽然累但是有劲啊,现在是又……”老康点起的灶火升起浓浓的青烟,像是一朵过去的云,静默了两个人的思绪。
(6)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说:“伙计,你算算咱们来了多少年了?”
(7)“三十七年了。”老康说。“三十七年啊!”老朱说。
(8)“大家都没忘啊。”老康顿了一下又说道,“我总是不愿正视他的离去,你也要走了,我就想想过去吧,当年,咱们仨刚来,我至今还记得这镇上的人的好。”
(9)老朱点了点头,“这里的人淳朴,风景也好,当时魏大叔让咱们来守山,咱们还不愿意,这里真是好地方……”老康接过老朱的话,“大叔带着咱仨走遍了山,这里的好东西真多,蘑菇,木耳,以前哪见过这么大的,野果也好多,山丁,山杏,榛子,吃也吃不完。”老康看着锅中的菜,唏嘘不已。
(10)“你真的舍得?”老朱不说话,只是喝了杯中的酒,“都走了,走了好啊。”老康似乎是哭了。
(11)第二天清晨,老康爬上了山,看着老朱走的方向。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
(12)蓝天,白云,清翠的树林。一个月过去了,老康的房前多了两个年轻人。
(13)“老康叔,老康叔—”老康闻声而出,那日没白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你们是……”老康显然是不认识他们的。“老康叔,我叫朱明泽,你大概听过我的名字,父亲回去后,不到半月就去世了,他得了癌症,他告诉我,这里还有山,还有树,让我来帮您。”明泽的眼圈红了,转过头,看着山,又是那么坚定。
(14)“老康叔,我叫陈遗志,当年父亲为了救火牺牲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母亲给我起名遗志,告诉我长大后,帮父亲看着这山。”遗志也看着这山,他的父亲就埋在这里。
(15)老康看着两个青年,笑着哭了……
(选文有删改)
【1】请根据提示,梳理并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1)三人在魏大叔的带领下守护山林。
(2)在一场山林火灾中,陈遗志的父亲牺牲。
(3)________
(4)朱明泽、陈遗志接过了父辈的守山任务来到山上。
【2】结合语境,体会第(11)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
【3】说说你对第(15)段中老康“笑着哭了”这句话的理解。
【4】选文中的“守山人”具有哪些特点?
12、刚刚过去的运动会上,有哪一幕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你又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发和感悟?是班集体在看台前表演的那一幕,还是运动员冲过终点的那一刻?是赢得胜利后的欣喜若狂,还是以分秒之差落人之后的黯然神伤,或者仅是作为幕后工作者的默默无闻?或是……请你发现运动会上的那一幕,记录生活点滴,感受青春本色。
请以“运动会上的那一幕”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