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族交往、交融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这次著名的改革出现在( )
A. 战国时期 B. 三国时期
C. 南北朝时期 D. 南北宋时期
2、宣告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终结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3、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到19世纪时,中国的文明处于一种保守和封闭状态中,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A.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4、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各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这反映出当时( )
A.北方经济发达
B.民族交融加强
C.丝绸之路始通
D.南北政权分立
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延绵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下列各项均体现上述观点,其中发生于明清时期的史实是
①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②戚继光消灭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捍卫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利益
③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进一步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④乾隆帝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了祖国西北边疆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刘大年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说:“ 太平天国期间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突出的是农民和地主的矛盾。”这说明( )
A.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旧式农民革命
B.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太平天国运动是封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中国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
7、“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材料中的“他”应该是
A. 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坚力量
B. 法国启蒙运动的积极分子
C. 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
D. 共产主义运动的精神领袖
8、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
A.咸阳 B.长安 C.洛阳 D.开封
9、《史记》和《资治通鉴》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两部史书都能查阅到的内容是( )
A.元朝的建立
B.明八股取士
C.张骞通西域
D.武王伐纣
10、他们凭借着尼罗河的馈赠创造了至今让人类叹为观止的文明财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他们”创造的是( )
A.楔形文字
B.金字塔
C.佛教
D.《汉谟拉比法典》
11、西周时期,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 )
A.割据称雄,争夺霸主
B.兼并战争,实现统一
C.稳定统治,巩固疆土
D.讨伐商纣,建立政权
12、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迫使清政府投降,接受了后来蚕食中国大部分主权的长长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第一个,它铭刻着中国社会在列强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13、咸丰十年,伴随着圆明园的大火,清政府接受了侵略者的条件,被迫割让了( )
A.天津
B.香港岛
C.台湾全岛
D.九龙司地区
14、如图分别是1949-195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与棉花总产量(单位:万吨)变化示意图。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是( )
A.一五计划
B.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5、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 B.均有损中国主权
C.对战败国进行了掠夺 D.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6、灵渠连接的两大水系是( )
A. 长江和黄河 B. 长江和珠江 C. 长江和淮河 D. 黄河和淮河
17、隋炀帝在位时期开始修建,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长城
D.大运河
18、1949年的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上海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
B.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统治必将被推翻
C.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上海解放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19、下图所示漫画反映二战后国际关系的特点是
A.两极间对峙
B.区域集团化
C.走向全球化
D.实现多极化
20、下图是一枚奥运火炬接力纪念章的背面,其图案中万里长城与雅典神庙相连,体现出奥运圣火从雅典到北京的深刻寓意。图中的长城应是( )
A.秦长城 B.汉长城 C.明长城 D.清长城
21、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____。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是____。
22、影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____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_____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_____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_____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23、_____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_________,改名为____________,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24、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 事变。它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5、国家之间交往既有合作交流又有竞争博弈。
(1)二战爆发前,三个法西斯国家组成了______军事侵略集团。
(2)20世纪30年代西方大国推行______政策,放纵了法西斯侵略。
(3)1923年7月凯末尔政府签订了《______》,土耳其取得了民族独立。
26、_________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和人民的大宪章,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7、四大文明古国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8、_____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______,建立唐朝,定都_____,他就是_______。
29、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国际组织名称。
(1)一战前形成的以德国为核心的军事集团
(2)巴黎和会决定成立的国际组织
(3)冷战时期分别以美苏两国为首成立的军事组织
30、原始农业兴起的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流域
31、指出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颁布的两部纲领性文件,简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32、在世界古代史上,文明古国和兴起的大国创造了较早的人类文明成果。
(1)列举古埃及、古两河流域、古印度和的文明代表各两例。
(2)古代文明如果按地域环境分,分为哪两类?其中出现最早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3)在古代历史上,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有哪些?按时间顺序列举三个。
(4)找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用两句话以上阐述他的主要历史贡献。(提示:汉谟拉比,亚历山大,凯撒,屋大维,查士丁尼,克洛维,查理曼,查里•马特,穆罕默德,释伽牟尼,等)
33、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所指的国家名称。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材料二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三 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大国崛起》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革命、美国革命面对的“强大敌人”分别是什么?说出英国“贵族与资产阶级联合统治”的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三国革命中“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三个法律性文件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事件是什么?19世纪法国的哪一文件成为欧洲各国制定法律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