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12月14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各族人民同项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告诉我们( )
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②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权利
③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④各民族在交往中形成“大聚居、小杂居、交错居住”的格局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课堂上,“时政播评”小组成员展示了下列情境。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 )
因4岁女儿无人照顾,她毅然“背”上女儿一起支教。课余,她带着女儿走访25个村83个学生的家庭。周末,她的宿舍就成了厨房,学生们轮流来做客,因为放心不下学生,她决定再支教一年! | 他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考上研究生后却选择保留学籍一年,前往偏远山区做支教老师,他热爱学生,成为村里最受欢迎的老师。 |
①不同的教师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
②他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仁爱之心
③教与学是师生互相陪伴促进的过程
④他们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年9月23日,我国迎来了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习近平主席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他强调,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 )
基、治国之要。国家“重农固本”是因为
A.党和政府坚持以农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B.重视发展农业有利于我国实现同步富裕
C.有利于引领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D.解决三农问题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4、作为学生,遵守学校纪律、认真学习是我们的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遵守社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材料说明( )
①很多人都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承担着责任
②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
③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④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逐步好转,森林面积增加,生态文明呈现可喜局面。建设生态文明必须( )
①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②严守资源环境质量底线
③严守资源消耗上限 ④以发展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3年8月2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公布,对14部行政法规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对1部行政法规予以废止。这说明( )
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进行修改
②行政法规法规的修改不利于国家发展
③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④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7、春晚歌曲《我和2035有个约》:“我和2035有个约,约在欢呼雀跃的那一天,我亲爱的祖国更加美丽和谐,昂扬屹立新世界。”2035年我们要实现的目标是( )
A.建设总体小康社会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8、伴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网络诈骗不时兴风作浪。他们施展各种各样的骗术,一不留神就可能掉进他们的圈套。这启示我们( )
①网上填写信息时,应该慎重
②面对陌生网友,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
③可以接受网友邀请,与其单独在宾馆见面
④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可以无所顾忌的向网友倾诉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9、某新编快板词唱到:“老百姓的生活变甜啦,吃东西讲究营养啦,住房讲究宽敞啦,穿衣服讲究新潮啦,新出的汽车没档啦,新疆的发展提速啦……”快板词中唱到的这一切说明( )
①我国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发展变化迅速,为世界所瞩目
③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了强大生命力
④人民的生活日新月异,越来越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3年12月5日是第38个国际志愿者日。据统计,我国志愿服务组织已超过140万个,人数接近2.3亿。志愿服务已成为生活中的亮丽风景,照亮人心、温暖社会,汇聚起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国家发展的磅礴力量。志愿服务( )
①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②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③虽倾力奉献,但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④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我们自身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下图表明了( )
A.创新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B.创新让生活更加美好
C.创新促进社会制度变革
D.创新引领高速度发展
12、许多真诚的友谊因诗词而长存。“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激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真挚;“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牵挂。这告诉我们( )
①友谊要以自我为中心②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③志同道合就不能讲原则④友谊是平等的和双向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3、2023年春晚,一首《是妈妈的女儿》感动无数人,大家纷纷晒出了和妈妈的合影。有网友评论:我很爱我的妈妈,我知道爱也会争吵。化解碰撞的正确做法是( )
①去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②通过良好沟通传递爱
③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④不予理会矛盾和冲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第1个非军人航天员,第1个戴着眼镜上天的航天员,第1位我国空间站载荷专家。桂海潮来自云南省施甸县,非常偏远的一个小山村,在读高二时,桂海潮从校园广播听到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的消息时,当时他激动万分,决定以杨利伟为偶像,梦想着有一天可以走杨利伟走过的路,飞杨利伟飞过的天。这启示我们( )
①有梦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②梦想仅仅是一种信仰而已
③梦想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
④坚持努力,才有机会离梦想更进一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成语“程门立雪”讲的是杨时从瀛洲调任浏阳,途中绕道洛阳,与游酢以师礼拜见程颐。当时程颐正在静坐冥休,杨、游二人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廊下等候。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程颐醒过来的时候,地下的雪已有一尺多厚。对该故事点评正确的有( )
①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
②尊重老师表现在我们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
③只要师生之间彼此尊重,毫无保留,就一定能成为朋友
④老师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不论老师说什么,我们都应该听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自己变了,对方变了,或者环境变了……在这些改变中,有些友谊得到保持,而有些则逐渐淡出。这说明( )
A.友谊是永远不会变的
B.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
C.友谊是不能把握的
D.友谊是不可捉摸的
17、2022年4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首次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并且明确规定国家采取措施,着力提升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这表明( )
A.我国积极致力于实现教育公平
B.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C.创新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
D.我国的教育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
18、钱七虎、邓小岚,银发知播,一个又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让我们感悟到了榜样的力量。众多“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告诉我们( )
①生命的意义在于自己创造和发现②将个体生命和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
③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创造伟大④生命的价值,应从轰轰烈烈的大事做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于2023年5月18日全票表决通过修改(维护国家安全法)法案,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纷纷表示完全拥护和坚决支持,这体现( )
①澳门特别行政区已拥有最高立法权 ②每个公民有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③澳门特别行政区依法施政维护安全 ④“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行稳致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道法课上,同学们开展了以“欣赏自己”为主题的交流活动,下面是部分同学的发言,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欣赏自己的人会变得骄傲自大
B.只欣赏自己就行,不必欣赏他人
C.欣赏自己的优点就是要做到目中无人
D.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应善于向他人学习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面对疫情,有的人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积极乐观,相信人定胜天;消极的人哭天抢地,怨天尤人,恐惧疾病的来临。人生路漫漫,有喜也有悲,要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
材料二 电影《你好,李焕英》是一部积淀了创作者深厚情感的电影,导演、编剧兼主演贾玲历时数年打磨剧本,将对母亲的思念倾注于创作、拍摄、剪辑全过程,让广大观众从“李焕英”身上看到了自己母亲的影子,体验了一场亲情重温之旅,情真意切,触发了观众最大的共情。
材料三 2021年2月17日,《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获得“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荣誉的有:身患绝症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张定宇,为改变山区女孩命运的公益校长张桂梅,战功赫赫的志愿军英雄王海,与时间赛跑的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向绝壁要天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当代“愚公”毛相林……《感动中国》把这一年的特别致敬献给所有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舍小我顾大局的抗疫英雄。
(1)面对未知的疫情,有人认为:消极的情绪会带来消极的影响,我们要杜绝负面情绪,保持积极的情绪。请你评析上述观点。
(2)“吸引人的是故事,打动人的是情感。”贾玲关注和表达了普通人的情感元素,情感让我们共鸣,请谈谈情感的作用。(至少三个方面)
(3)电影《你好,李焕英》让我们动情,“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让我们在平凡人物身上看到了美好与伟大,体验到了美好情感。我们应如何获得美好情感,传递情感正能量?
22、小林代表自己的班级参加校篮球比赛,在比赛临近结束时他救回了一个本已经出边界线的球,但是由于视线被挡住,裁判并没有发现该球出界。最终小林虽在班级赢得了胜利。你认为小林应该怎样做呢?并说明理由。
23、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于2016年9月1日起实施。
对此,有人认为,慈善是人们的自觉行为,依靠德治,与法治无关。请你运用《崇尚法律》有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24、【科教兴国】
材料一: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一词中写到:“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伟人的理想在2012年六月的最后两天变成现实。
材料二:6月29日,在经过13天太空飞行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地面,神舟九号飞船先后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成功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在轨飞行期间,航天员按计划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取得了丰富成果。实现了伟人的“可上九天揽月”梦想
材料三:2012年6月30日,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7000米级(7062米)海试取得圆满成功。这次海试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我国深海载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处开展科学研究、资源勘探的能力。此外,本次海试取得了宝贵的海底地质样品、生物样品、沉积物样品和水样,以及大量的海底影像资料。实现了伟人的“可下五洋捉鳖”梦想。
(1)上述科技成果的取得,说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
(2)请你至少从三个角度谈谈“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手动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圆满成功”意义的认识。
25、中学的生活与小学相比有很大的变化,有的同学不适应这种变化,甚至逃学、旷课。为了端正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适应初中生活,某学校七年级(2)班决定召开一次以“改变学习态度,做学习的主人”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査一査:进入中学,在学习上和小学相比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2)我们应该怎样去适应初中学校的新变化
26、材料一:
2017年3月4日,获得“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的湖南省大学生村官秦玥飞,走进央视热门节目《朗读者》,和5位小伙伴一起朗读了迟子建的作品《泥泞》,并现场讲述任职大学生村官的心路历程。
朗读作品:迟子建《泥泞》节选
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1)请结合材料和本学期所学知识,说说“泥泞”象征着什么。它对于跋涉者有着怎样的意义?
(2)结合自身实例说一说你的生活曾遭遇过怎样的“泥泞”。你是怎样在“泥泞”中跋涉前行的?
材料二:
他——别人家的孩子
当年以托福满分、全额奖学金进入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他没有像其他海归一样去跨国公司或大型金融机构做白领,而是选择到湖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当了一名村官,并且一干就是6年。“怎么会想到回农村当村官?”直到现在,还有人常抛出这一疑问。“我当初作出这种选择是很自然的事。”秦玥飞坦言,一百多年前,耶鲁大学就有一批身怀家国情怀的中国留学生,如工程师詹天佑、经济学家马寅初等,毕业之后都选择回到祖国,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帮助国家发展,帮助老百姓改善生活。这对秦玥飞的触动非常大,最终秦玥飞选择脚踏泥泞,为千万向往美好的村民,为祖国广袤的农村大地。
【颁奖词】“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3)有人认为秦玥飞的选择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的行为,你认同吗?说说你的理由。
(4)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是如何理解责任的内涵的?你准备如何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27、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谈到互联网时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互联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给人类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
这段材料对我们参与网络生活有什么启示?
28、七年级(3)的同学们正在举行“准确给自己画个像”微讨论。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
观点一:人贵自知,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的
观点二:应该认真分析别人的意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再坚持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