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人说,中学时代是人生十分美好的年华;有人说,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十字路口。面对充满各种可能与挑战的中学生活,我们应( )
①埋头学习,不管其他②珍视当下,把握机遇
③积极行动,不懈追梦④勇敢坚强,不择手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我们要学习做一个积极的社会社会成员,树立回报社会的意识,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琳琳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 ②小夏参加垃圾分类知识宣传进社区活动
③商贩趁疫情提高物价,增加收入 ④为了保持家里整洁,妈妈把杂物堆在楼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1950年冬,朝鲜长津湖辟。一张被冻住的纸条上,留下了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宋阿毛的绝笔信“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这封信告诉我们( )
①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总是不能兼顾的
②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③为了国家利益有时需要献出个人生命
④要心怀爱国之情,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空荡荡的地铁车厢内,一位疲惫的妈妈怀抱着熟睡的孩子.因怕孩子鞋子弄脏座位.就把自己的背包垫在孩子脚下:下雨天外卖小哥送餐超时,顾客没责怪还暖心问候并给予其五星好评……对此,以下点评合理的是( )
A.学习雷锋好榜样.诚实守信赢美誉
B.精神文明结硕果,歧视他人已消除
C.换位思考多尊重.营造社会好风尚
D.崇德向善讲文明,我为人人求回报
5、一名中学生骑共享单车出行,路遇一位老人向他问路。面对自己不熟悉的地点,他没有放弃,尝试使用手机导航功能,成功地为老人指路。从这名中学生的行为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关爱他人要( )
A.讲究策略方法,不去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B.尽己所能,从小事做起,积小善为大善
C.寻找大事去做,才能体现关爱的真正价值
D.给予他人道义支持、物质帮助和精神关怀
6、2023年4月15日是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全国各地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下列对国家安全认识正确的是( )
①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可为
②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③国家安全关系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发展进步
④学习法律,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在很多校园暴力事件中,多数施暴者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打人,往往是出于哥们儿义气去“帮助”,惹下了严重的麻烦。这告诫我们( )
A.朋友之间要分享快乐,避免意见不合
B.朋友之间要经常进行有效的沟通
C.交友是双向的,要求平等互惠
D.交友不能没有原则
8、读图“2017年~2022年全国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你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我国的创新成果逐年增加②人人都是发明者和创造者
③我国的创新水平不断提高④人们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增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23年2月24日,我国外交部公开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内容包括尊重各国主权、摒弃冷战思维、停火止战、启动和谈等12个方面。中国的这一举措践行了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
A.复杂与多变
B.互利与共赢
C.和平与发展
D.竞争与合作
10、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的深刻革命。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B.建设法治中国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C.法治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D.要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建设的促进作用
11、近年来,无人机“黑飞”的事件时有发生。2022年8月,江西丰城男子胡某在高铁上空擅自放飞无人机进行航拍,被正在巡逻的民警发现并依法查处。这警示我们( )
①要珍视自由,依法行使权利
②自由无界,为了自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③法治和自由的矛盾不可调和
④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下列选项中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B.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C.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所以有了法律制度就等于有法治
D.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3、2022年2月25日,国台办发言人表示,民进党当局借乌克兰局势频繁蹭热点,再次暴露其顽固“倚外谋独”。正告民进党当局,“台独”是绝路。你认为谋“台独”是绝路的理由是( )
①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③我国已经根除了“台独”分子的生存空间 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两岸的政治基础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4、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书写了一个个“中国故事”,创造了一个个“中国奇迹”,塑造了全新的“中国形象”。这说明改革开放是( )
A.我国党和政府的惟一工作中心
B.推动我国现代化发展的第一动力
C.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D.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5、下列名言警句与认识自己的方式相匹配的是( )
序号 | 名言警句 | 认识自己的方式 |
① | 吾日三省吾身 | 他人评价 |
② |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他人评价 |
③ | 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 | 自我评价 |
④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自我评价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会是( )
A.自由自在的
B.混乱不堪的
C.无法升学考试的
D.正常运转的
17、2022年3月25日是全国第27个“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某班级召开了一次主题为“珍爱生命,安全伴我行”的主题班会。下列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班会的有( )
①发生火灾时,干毛巾捂住口鼻
②发生地震时,要快速坐电梯下楼
③认真学习预防火灾、地震的相关知识
④定期做身体检查,不随意滥用药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在五干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以下名言诗句与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内容相符的是( )
A.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9、古语有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学会自律慎独②要自觉遵守规则
③君子必须学会独处④要提高道德修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同学们通过“我的自画像”活动描述自己的与众不同。此活动旨在让同学们认识到( )
A.生命是独特的
B.生命是脆弱的
C.生命是不可逆的
D.生命是来之不易的
21、化解亲子冲突,需要让父母理解自己,同样,自己也需要理解父母。
22、王某在小区饲养大型宠物狗,并在遛狗时不佩戴狗链。
23、判断说理,请你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并说明理由。
(1)少年多梦,而梦想与现实是平行线,永远无法相交。
判断:
理由:
(2)“自知者明”,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
判断:
理由:
24、 一名年仅16岁的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经老师及家长的多次教育,仍不思悔改。不幸的是,该少年在不知不觉中结识了自认为很信得过的网上“朋友”。某日,这个所谓的“朋友”邀该少年外出旅游,在未经学校许可的情况下,该少年欣然前往。谁知他一去不回,学校着急,家长更是心焦。
作为一名网上游客,利用网络交友,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25、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最重大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科学的法治理论指导和制度保障。
(1)法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政府应如何依法行政?
(4)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请你设计一条法治宣传标语。
26、 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居住着众多少数民族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进行调研,与当地人共商脱贫致富大计,开出一张张脱贫“药方”。习总书记说,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分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为什么说“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疫情时,有人隐瞒疫病史,有人逃避隔离医学观察等行为……2020年2月7日起上海、浙江等多地紧急出台地方法规,严格依法防疫。安徽规定,对瞒报病情、旅行史、接触史者,除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外,还将其失信信息向本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并依法采取惩戒措施。
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隐瞒疫情病史、逃避隔离医学观察等行为进行评析。
28、近年来,新疆乌鲁木齐发生境外指挥、境内行动的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政府在缉查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人民群众主动提供线索,积极检举揭发犯罪行为。
⑴“人民群众主动提供线索,积极检举揭发犯罪行为”是在履行哪一义务?
⑵请你说说我们履行该项义务的必要性。
⑶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类似疆独分子的犯罪行为时,我们应当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