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35年,罗斯福发起草原州林业计划,希望打造一个林木防护带以阻止或减少狂风裹挟沙尘现象的发生。此后七年间,美国政府、部分民间环保组织和3万多农场主“在长达1.8万英里的防风带种植了2.1亿多棵树”。该计划的实施( )
A.基本消除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B.有利于克服自由主义的不足
C.强化了美国冷战中的竞争优势
D.旨在改善美国民众就业问题
2、1907年,意大利人阿·劳罗来到中国上海,先是经营影片放映,后来开始进行拍摄活动。1908年3月,他在上海拍摄新闻短片《上海第一辆电车行驶》,这是上海由外国人拍摄的最早的一部新闻纪录影片。由此可见,当时上海( )
A.市民生活受到西方文化影响
B.是外商的竞相投资地
C.看电影成为大众娱乐的主流
D.是中国经济文化中心
3、1982年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开启了全球海洋治理的新篇章。近日,日本将核污水排放到太平洋中,严重违反了此公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中方对此表示强烈关切和反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却表示了支持或默许。下列对此理解表述最准确的是( )
A.联合国的国际调节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B.中国在海洋环境保护层面意识最强
C.目前国际法的实施仍然具有局限性
D.日本的海洋环境保护技术落后世界
4、东汉政论家仲长统说:“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这是为了( )
A.加强中央集权
B.强化专制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防止宦官弄权
5、某时期一份文书写道:“百户为里,五里为乡,两京及州县之郭内分为坊,郊外为村”;“每里置正一人,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在邑居者为坊,别置正一人,掌坊门管钥,督察奸非,并免其课役。”此文书的性质最可能是( )
A.秦汉的刑律
B.隋唐的律令
C.宋元的税法
D.明清的乡约
6、对于西周的分封制,《礼记·大传》中有一补充记载:“别子(庶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祢:诸弟)者为小宗”。据此推断当时
A.受封别子可以另立新宗
B.继别宗子在本族内为小宗
C.嫡长子继承制受到挑战
D.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
7、有学者分析指出,从1567年“隆庆开关”到1644年明朝灭亡的七十多年间,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当白银过量流入则物贵银贱,当1630年后白银流入不足则迅速出现通货紧缩。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 )
A.中国“银本位”形成的过程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
C.世界经济影响中国社会发展
D.“海禁”政策产生消极影响
8、距今 3000 年左右的辽宁大嘴子遗址第三期发现了大量碳化谷物、48 座房址、4座石墙、大量石制生产工具、鱼骨和陶制生活器皿。由此可推测,当时该地居民( )
A.已经聚落定居
B.社会分工扩大
C.贫富分化明显
D.个体劳作为主
9、下图是1906年《时事画报》登载的题为《何不讲求卫生》的舞狮图。该画的创作寓意是( )
A.破除迷信提倡文明新风
B.提高群众疫病防治意识
C.弘扬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D.唤醒国人救亡图存意识
10、如表为古代中国社会救济的部分记载。据此可知( )
时间 | 史料 | 出处 |
春秋 | 所谓老老者,凡国,都皆有掌老……所谓慈幼者,凡国,都皆有掌幼……所谓恤孤者,凡国,都皆有掌孤。 | 《管子·人国》 |
宋 | 民有疾病,州府置施药局于戒子桥西,委官监督。 | 吴自牧《梦粱录》 |
明 | 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 | 《大明律》 |
A.儒学思想深刻影响社会救济行为
B.政府在社会救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C.大一统国家助推社会救济的发展
D.古代中国已形成完善的救济体系
11、《大宪章》)规定:“若不经同等人的合法裁决和本国法律之审判,王国不得将任何自由人逮捕囚禁、不得剥夺其财产、不得宣布其不受法律保护、不得处死。”国王若对以上规定或基本原则蓄意违反,则贵族可随时造反,国内任何,人亦可随贵族造反。据此可知,《大宪章》
A.促成英国社会制度转型
B.限制了国王的司法权力
C.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D.巩固了议会的中心地位
12、图1和图2分别是唐代“十道”分布图和“十五道”分布图。对比两图,其中的变化反映( )
A.中央对地方监察力度不断增强
B.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细化
C.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已超过北方
D.藩镇割据开始形成
13、1937年8月20日,蒋介石签令颁发国军作战指导计划,其“方略”第二条为“国军部队之运用,以达成‘持久战’为作战指导之基本主旨,各战区应本此主旨,酌定攻守计划,以完成其任务”。下面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是迫于全国抗战压力的无奈之举
B.受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影响
C.反映了蒋介石消极抗日的心态
D.是基于现实状况作出的合理决策
14、在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召开过程中,无论是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议题的选择,还是整个协商过程中各项决议的达成,都不是由参与主体(政党)的规模(大小或者影响力范围)来决定的。这一现象( )
A.表明政协行使了人大的职能
B.反映了联合执政体制的确立
C.反映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体现了协商主体的平等参与
15、北齐人魏收所著《魏书》记载“高祖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韶对:‘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土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高祖称善”。材料中的“高祖”应是( )
A.曹丕
B.拓跋宏
C.司马炎
D.李渊
16、苏洵在《嘉祐集》中描述到:“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苏洵评论的是( )
A.元代行省制
B.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C.清朝理藩院
D.汉初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17、与唐代相比,两宋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贸易港口大大增多、遍布沿海广大区域,且不再是零星点状分布而是主次分明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贸易范围也远超唐代,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材料说明( )
A.宋代贸易发展与经济重心转移相适应
B.宋代政府较唐代更加重视海外贸易
C.宋代海外贸易在国家经济中居于主导
D.海外贸易税是宋朝政府的主要财源
18、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在下面年代尺上①处适合标注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共一大
B.南京大屠杀
C.挺进中原
D.渡江战役
19、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19世纪初,英国政府对文官进行了重大改革,1870年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近代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结构变动
B.工人阶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
C.内阁地位发生变化
D.民众科学素养普遍得以提高
20、1957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 )
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B.营造经济建设的国际国内环境
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D.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民主制度
21、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22、2011年2月17日,英国政府宣布了福利改革方案,其中的重要一项就是减少对长年依赖“低保”度日的懒汉们的津贴福利。而英国《每日镜报》却反驳政府道:“人人各尽其能,服务社会自然是好事,可老百姓并非都有这样的机会。”上述材料能够反映英国( )
①存在失业问题 ②力争解决贫富分化 ③存在财政负担 ④激励民众积极进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美国《洛杉矶时报》曾刊登文章说,从中国进口的布娃娃玩具,在美国的零售价为9.9美元,而从中国的进口价仅为2美元。在这2美元中,中国只获得35美分的劳务费,其余65美分用于进口原材料,1美元是运输和管理费用。这本质上说明( )
A.中国产品的品牌效应不容乐观
B.经济全球化下经济利益的不平衡分配
C.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区域化
D.中国在中美贸易中获得实际利润不高
24、列宁指出:“现在,你们从实践中以及从我国所有的报刊上都可以清楚地看到,结果是商品交换失败了。……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由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由材料可知,列宁强调( )
A.利用市场和货币调节生产关系
B.通过干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C.采用和平方式推翻沙皇统治
D.采取经济手段应对协约国干涉
25、孟德斯鸠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奠基者,他提出的社会契约论思想指导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
26、意义
(1)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党的先进性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在联系,深刻揭示了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联系。
(3)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官”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后汉书·志第五·礼仪中》中就有:“立春,遣使者赍束帛以赐文官。”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职业文官。如春秋时的管仲、百里奚,战国时各诸侯国国王所重用的大批能言善辩之士,等等。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立了一整套管理政府官员的制度,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国的文官制度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日趋成熟。特别到隋唐以后,封建政府录用官员所采取的公开考试、择优授职的科举制度,更使中国的文官制度趋于完美,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文官的录取、任用、考核、回避、阶制、奖惩、抚恤、待遇、退休、保障及激励的规范与制度。……中国古代发达的文官制度对东方邻国也产生过深刻影响。如与中国一水之隔的日本,早在唐代,中国的典章制度即已倾倒日本朝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官制度决不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简单再现。
—戴小明《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
材料二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派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加。“他们从资产阶级哲学家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出发,要求国家政府管理工作像工业生产一样,尽可能地提高效率,削减不必要的行政开支,以便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生产领域,发展经济。”当时英国文官体制不仅存在着18世纪文官体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而且继续膨胀。1830年,边沁发表了题为《用最小的费用发挥官吏的最大能力》的论文集,在抨击政府管理低效、的基础上,提出以考试作用方法录用职员;在《宪法典》一文中,对官吏的任用、薪俸都作了详细论证。全面整顿、改革文官制度已是势在必行。
—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及影响。
28、进化论的证实
1863年赫胥黎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从解剖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猿同祖的学说,__________逐渐被科学界普遍接受。
29、时空的记忆人类历史是在一定时空中演绎的。在下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字母填入正确的位置。
历史事件 | 位置(字母) |
①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
|
②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
|
③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
④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
|
30、创立的意义
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______________的颠覆,引起教会的极大恐慌与围攻。
31、________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2、现实主义美术
(1)兴起:19世纪中期。
(2)特点:注重表现⑨__________。
(3)代表:法国米勒的作品主要反映农民的生活和情感,代表作有《播种者》⑩_________等;俄国列宾的画突出地表达了民族忧患意识,代表作是⑪_______________。
33、结合所学完成下表中空白部分,梳理中国古代儒学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历程
时期 | 态势 | 人物 | 主要思想 | 特点 | 地位 |
先秦 | 兴起 | 孔子 |
| 治国原则 道德规范 | (春秋战国)未受重视 |
孟子 |
| ||||
荀子 |
|
| |||
汉代 | 新儒学 | 董仲舒 |
| 神学化 正统化 | 政治上成为正统思想,思想上确立为主流。 |
宋明 | 新发展 | 程朱 陆王 | “理”是世界的本原, “理”就是三纲五常, “存天理,灭人欲” | 哲学化 思辨化 理论化 世俗化 | 成为官方哲学,巩固统治地位 |
明清 | 新活力 |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
| 实用性 批判性 | 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 |
34、抗战胜利后,为了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毛泽东赴_________与国民党谈判,国共双方签署___________。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悍然进攻__________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全面进攻受挫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___________、陕北两个解放区。1947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拉开了战略___________的序幕。经过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被歼灭,随着南京的解放,国民党统治宣告结束。
35、请列举人文主义思想与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36、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积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回答下列两题:
(1)请你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简要评价重农抑商这一政策
(2)闭关政策虽然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其不利影响是主要的,请写出它的不利影响是什么?
37、孝文帝改革
(1)孝文帝改革背景是什么?
(2)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3)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是什么?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
材料二、“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阳贵而阴贱,天之制也”。“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性与天道,一也,天道降而在人,故谓之性。性者,生生之所固有也。循是而之焉,莫非道也
——《二程集》
性即理也。……于是人物之性,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
——《中庸章句》
道塞宇宙,非有所隐遁,在天曰阴阳,在地曰柔刚,在人曰仁义,仁义者,人之本心也
——《陆九渊集》
(1)指出材料一中“天”的含义,概括材料的共同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据此分析“天”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理学家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对儒学的发展。
39、P41“史料阅读”并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从《考试法》可以看出南京国民政府选拔应试人有何特点?此法有什么进步性?又有什么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