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古代雅典,公民大会可以通过公开检举制度、违法议案起诉制度、陶片放逐制度完整地行使司法权;陪审法庭可以通过违法议案诉讼程序推翻公民大会的决定,还可以通过检举案件的审理、官员离任审核等公共程序行使部分行政管理权;十将军委员会还可以通过否定财政预算行使财政大权。这表明,古代雅典( )
A.机构权力缺乏明显独立
B.民主政治趋于理性科学
C.司法独立凸显监督职责
D.三权分立制衡机制健全
2、“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
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借助“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开启了当时举步维艰的中日关系;审时度势,通过“乒乓外交”推动了中美关系走上正常化;通过“互通有无”促进了与西欧国家官方外交的建立;提供经济援助,“细水长流,稳步前进”拉近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上述材料表明中国( )
A.积极完善全球治理机制
B.不断丰富多边外交的内涵
C.努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D.倡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4、宋朝时官僚群体内部“有无出身”是一条重要的分界线,而“出身”一词由唐代与“白身”相对的概念演变为与“恩荫”“进纳”等“无出身”“杂出身”相对的概念,这些“无出身”与“杂出身”者需通过锁厅试、“特赐第”等形式才能跻身“有出身”行列,“方可执政”。这主要反映出宋朝( )
A.科举制的影响力得以增强
B.政府注重拓宽平民参政途径
C.官僚队伍内部调任规范化
D.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势力
5、民国初年的政党数量虽多,然细究各党之政纲,几难以分别其间之差别,而且政纲表述虚化,语意含混,解释各异,难以付诸实践,更有许多党派全无政纲可言。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国民参政议政意识普遍提高
B.民主共和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C.多党合作政治格局初步形成
D.政党政治缺乏有效运作基础
6、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 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 )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7、如图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数据表,根据此表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1978—2018年中国经济数据表
年份 | 经济指标 |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 工业增加值/亿元 |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亿元 | 进出口总额/亿元 | |
1978年 | 3678.7 | 385 | 1621.4 | 1072.5 | 355.04 |
1988年 | 15 180.4 | 1378 | 5814.0 | 3865.2 | 3821.79 |
1998年 | 85 195.5 | 6860 | 34 133.9 | 14 816.4 | 26 849.68 |
2008年 | 319 244.6 | 24 100 | 131 724.0 | 33 428.1 | 179 921.47 |
2018年 | 919 281.1 | 66 006 | 301 089.3 | 67 558.7 | 305 008.13 |
A.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手段
B.受20世纪以来科技教育发展的影响
C.是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努力的结果
D.受美苏争霸的国际环境直接影响
8、下图信息反映出( )
A.信息产业成为经济主导
B.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C.科技发展改变生活方式
D.纸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9、赛博朋克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浪潮科幻小说运动,特点是关注高科技和低生活的结合,金融寡头、财阀和跨国公司掌握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底层人民毫无存在价值,肮脏的贫民窟和充满科技感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可知,赛博朋克( )
A.体现信息时代的思维特征
B.反映了人们对科技文明的反思
C.对未来充满了神秘的憧憬
D.剖析现代工业文明弊端的根源
10、汉代统治者提出:“讼理刑狱,必原父子君臣之义,权轻重之序,测浅深之量”。虽然汉律明确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但在司法实践中,出于伦理而促使法官缘情疏法之事比比皆是。这一反差表明 ( )
A.儒家伦理成为汉律的核心思想
B.政府注重司法的教化功能
C.统治者推行宽刑仁政治国理念
D.司法权独立于立法权之外
11、1997年,69个国家(地区)签署了《全球基础电信协定》,电报、电话、移动数据服务等电信市场相互开放。这一协定的签署( )
①大大降低了人们的通信成本 ②标志着全球贸易网络建成
③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④促进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了。飞机的发明开辟了交通运输的空中通道。下列有关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B.20世纪50年代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主流
C.20世纪70年代喷气式飞机代替螺旋桨飞机
D.2019年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
13、唐玄宗于开元初设置翰林院,“密迩禁廷,延文章之士,下至僧、道、书、画、琴、棋、数术之工皆处之,谓之待诏”,后又于开元二十六年另设学士院,安置翰林学士,逐渐掌禁内诰命。上述变化说明,当时( )
A.翰林学士成为宰相
B.科举考试日益规范化
C.崇文抑武风气盛行
D.中书省的权力被削弱
14、有识之士通过运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赋予人民基本的权利,采用了合法的方式来参政议政,例如通过建立党派和创立报纸期刊,使得资本主义民主思想和文化进入国内。材料体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
A.强化了民众的民族意识
B.促进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C.带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加快了民主体制的变革
15、日本大化改新的社会根源是
A.日本民族危机深重,闭关自守
B.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皇权旁落
C.大唐王朝高度繁荣,吸引日本
D.遣唐使欲学习中国,富国强兵
16、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记载“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而不知实根柢于神宗之有雄心也”。该论断( )
A.运用了唯物史观的方法
B.是对生安石变法失败的一种解释
C.对王安石变法全盘否定
D.以考据为基础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17、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一批评针对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
18、中国出土了很多拜占庭帝国的金币,如图是在北魏墓葬中出土的拜占庭帝国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时期(491—518年)的金币,据此可知( )
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B.拜占庭帝国商品经济占优势
C.中国货币金融体系遭到冲击
D.海上丝绸之路达波斯湾地区
19、在中世纪,条约的缔结方需要进行宗教宣誓,缔约活动须有教会的高级代表直接参加或事后确认,以保障条约得到遵守;而1648年欧洲多国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一个显著变化是对违反之后如何进行处罚作了成文规定。这一变化( )
A.推动了世界近代外交制度的确立
B.印证国家统一发展的时代趋势
C.使得解决国际争端更具可操作性
D.表明天主教会已退出政治舞台
20、19世纪40年代,法国“农民还保持着……在主人面前下跪的家长式系统的礼节”。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心理有了显著变化,“从前他们首先是村民……现在,他们首先是法国人和共和主义者。……他们投票反对从前他们主人的后代”。这反映了
A.法国大革命未对乡村社会产生影响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群众基础有所扩大
C.巴黎公社深刻改造了农民精神
D.法国农村的变革比英国显得更加深刻
21、公元前5世纪前期,罗马经常和周边的伊达拉里亚人、高卢人、埃魁人、沃尔斯奇人等战争,罗马平民则利用外敌进攻的时候离开罗马,让贵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这种斗争方式被称为“撤离运动”。到公元前449年,平民开展了三次“撤离运动”。这一运动( )
A.体现出平民家国情怀淡薄
B.促使公民法向万民法过渡
C.催生了罗马成文法的产生
D.加剧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22、在宋朝,纸币印刷和设计的巅峰是四色铜版印刷技术。先用4块铜版印刷基本的文本和面额,再用蓝色和红色双色版印刷特制的装饰设计:带有金鸡图案的敕字以蓝色印刷;红色版印刷合欢万岁藤图案;龙龟负书图案用黑色墨水印刷。纸币印刷过程中的精心设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市场管理规范有序
B.纸币防伪功能较强
C.金融秩序整体良好
D.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23、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和《法学阶梯》中记载:罗马人面对高空坠物伤人频发,视情况采取不同应对:如果可以找到具体抛掷人,可在市民法的框架内对此抛掷人提起诉讼;具体抛掷人很难找到时,裁判官通过告示的形式创设抛掷或倒泼之诉,让居住人来承担责任,形成通过市民法与裁判官法解决高空坠物问题的二元机制。据此可知罗马( )
A.为欧洲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B.注重维护罗马公民公共安全
C.公民法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
D.法律体系已经达到完备程度
24、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出现标志着现代国际关系的形成,该体系的构建破除了罗马教皇的势力,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的出现,如瑞士和荷兰独立;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这反映了欧洲( )
A.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
B.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
C.重构了国际政治格局
D.民族国家已经形成
25、战国时期,楚国诗人________创作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其抒情长诗《________》,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
26、特点:既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⑤______的方针。
27、启蒙运动
(1)背景:________________不断发展。
(2)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________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
(3)内容:①提倡用________判断一切事物,只敬畏真实,尊重科学。
②批判锋芒直指________________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4)实质: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5)意义:①为________________做了舆论准备;
②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____________。
28、根据提示,完成下列“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时间轴
A.( ) B.( ) C.( )
D.( ) E.( )
29、我国传统农业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
30、________年,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31、著作:1536年出版《______________》。
32、儒学成为正统(原因):
(1)儒学家参与国家___________;
(2)儒学成为政府___________的标准;
(3)从汉武帝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___________(五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儒家___________教育;
(5)公元前124年,兴办___________学,提高儒学的地位;
(6)汉武帝在全国设立___________推广儒学;
33、明清之际 ______的政治主张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______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4、土地兼并开始于_______时期。
35、政治民主化是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进程。近代以来,康有为、孙中山、中国共产党人等先进的中国人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1)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政治上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912年孙中山颁布的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是什么?
(3)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36、简要说明明治年间(1868~1912)日本侵略扩张的主要史实。日本热衷于的侵略扩张的动机和条件是什么?
37、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致力于科学传播,促进中国社会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为了对抗顽固派在基本理论问题上的挑战,终于结晶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式。
——雷颐《取静集》
材料二泰西之强,不在军兵炮械之来,而在其士人之学,新法之书。……其开智学而穷物理也,穷物理而知化也,……今穷物理之本,制电、制雨、制冰、制水、制火,皆可以人代天工,是操造化之权也。操造化之权者,宜其无于敌也。
夫中国今日不变法日新不可,稍变而不尽变不可,尽变而不兴农、工、商、矿之学不可,欲开农、工、商、矿之学,非令士人通物理不可。
——摘编自康有为《日本书目志》
材料三以人文思想为主的科学传播者,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神,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又为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有何变化?直接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对科技与变法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
38、(题文)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攫取了大量财富,在此背景下,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请回答:
(1)列举新航路开辟的的四条航线,包括人物航线名称。
(2)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39、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从而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注重教育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对文化教育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2)西汉的教育举措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武帝规定的教科书是什么?其灌输的主流思想是什么?
(3)南宋以后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是什么?此后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是什么?
(4)民国时期,一大批白话作品开始进入语文教材,并逐渐构成了语文教育内容的主体。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语文教材所渗透的主流政治思想是什么?
(5)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新时期,中国政府为发展教育,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