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为秦汉时期乡亭制的示意图。据图示内容可知,秦汉设置乡亭制( )
A.保障了官僚政治的稳定
B.导致了权力中心的下移
C.提高了文书传达的效率
D.强化了基层社会的控制
2、唐代劳动人民对耕作工具进行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之后最先进的工具,它是
A.直辕犁
B.二牛抬杠
C.曲辕犁
D.郑国渠
3、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指出:“民族革命的新高潮推醒了工人阶级和农民中的落后阶层;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群众和知识分子已转入革命;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许多乡村富农和小地主,甚至一部分军阀也有对革命采取同情中立的态度以至有参加的可能。”不久针对乡村土地问题提出了“加紧反对富农的策略现在已经不适应了,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之政策”。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领导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B.开始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C.以开展土地改革为工作重心
D.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调整战略
4、汉代将“举谣言”“行风俗”作为“上计”制度的重要补充,统治者根据反映为政善恶的民间歌谣或者地方风俗教化情况决定地方官吏的升黜。这一做法( )
A.关注到基层的民风民意
B.遏制住地方弄虚作假的行为
C.构建了完备的监察体系
D.体现了隆礼重法的施政方略
5、北魏初期,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代政府征收赋役。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孝文帝接受建议,“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设立邻长、里长、党长负责清理户口、田亩,征发赋役。这一制度的实施( )
A.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B.瓦解了地主庄园经济
C.强化了基层社会治理
D.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
6、下面为1940年晋察冀边区群众投票选举的图片。图片中,怀抱小孩的母亲正在投票。这反映了当时(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扩大
B.革命根据地妇女的政治地位提高
C.边区政府重视民主政治建设
D.妇女彻底摆脱了封建伦理的羁绊
7、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诞生了( )
A.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B.君主专制制度
C.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D.君主立宪制度
8、苏美尔人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之类的描述;其数学文献中则有诸多关于牲群、谷物计量和土地测量的记载。由此可见,苏美尔文明( )
A.地理环境极为恶劣
B.现实主义文学盛行
C.农业文明特征明显
D.数学水平领先世界
9、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表现在( )
①资产阶级把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并抢占原料产地
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③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④伦敦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他还称李斯等秦始皇得力的政治助手们“皆是应运豪杰、因时大臣”。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李贽赞同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李贽可能是李斯的后代
C.李贽思想中存在许多自相矛盾的内容
D.李贽从特定角度肯定传统社会中的政治制度与政治家
11、16世纪,西班牙占领美洲以后,大量的人员投入到殖民、征服及开发金银矿山的活动中,造成了本国制造业与农业的衰落。西班牙为了满足殖民地的日常需求不得不进口制造业产品。此时西班牙的制造业产品进口主要推动了( )
A.金银价格上升
B.新航路的开辟
C.三角贸易繁荣
D.丝银贸易发展
12、周恩来曾生动地比喻说:“黄河是蒋介石的‘外壕’,陇海路是他的‘铁丝网’,长江是他的‘内壕’。 蒋介石总想赶我们过‘外壕’,现在,我们……不仅跨过了‘外壕’,踏破了‘铁丝网’,而且打到他的 ‘内壕’。”上述局面的出现得益于( )
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B.淮海战役
C.解放军进行战略进攻
D.渡江战役
13、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关税制度
A.与当时的国情相适应
B.体现出浓厚的意识形态
C.有利于外国资本引进
D.吸收了民国时期的经验
14、中国近代某一运动的对联是“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该运动( )
A.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兴起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C.宣传了中共的救国主张
D.配合了国民大革命开展
15、在2022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各国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为理念指引,以相互尊重为基本遵循,以安全不可分割为重要原则,以构建安全共同体为长远目标,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说明中国( )
A.全方位外交战略的提出
B.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C.注重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D.多边外交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16、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外其他庶子同样可以分割部分领地为列侯,归郡统辖。这一规定( )
A.废除了西汉的王国
B.大大强化了皇权
C.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D.加强了中央集权
17、全国化肥用量从2015年的6022万吨下降到2020年的5250万吨,降幅达到12.8%;施肥强度从年约55千克/亩下降到约47千克/亩。2021年,农业农村部门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修订并发布行业标准,规范有机肥料生产使用。这表明我国( )
A.化肥制造业日益萎缩
B.兼顾科技推动与食品安全
C.农业科技领先于世界
D.国内粮食安全成当务之急
18、从硬板票到由计算机打印的红色软纸票,再到如今的“无纸化”电子火车票。我国火车票的变迁反映出( )
A.中国科技引领世界发展
B.社会服务体系日渐完善
C.科技进步改变生活方式
D.民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19、国际法的形成发展与国际关系发展密切相关,下图是某学生制作的国际法与国际关系体系图,空缺部分①②③④对应正确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维也纳、联合国、雅尔塔
B.维也纳、凡尔赛—华盛顿、雅尔塔、联合国
C.维也纳、凡尔赛—华盛顿、联合国、雅尔塔
D.凡尔赛—华盛顿、雅尔塔、联合国、维也纳
20、现代西方各国文官制度均要求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即文官不能介入政党之争,不得参与政治活动,不得选任公职(要担任,就得辞去文官职务),不得接受政治捐款,并规定文官不随政党在竞选中的胜败和政府的更迭、进退而更迭和进退。这些要求( )
A.损害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B.有利于政治与管理的结合
C.使官僚习气和政治舞弊现象被禁止
D.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提高
21、《明史》载:政府田赋的征收,除了小部分钱钞以外,绝大部分是麻布、丝绢和米麦等。里甲正役中物料的征派,亦多是地方农民的土特产。这一做法
A.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B.推动了税收政策调整
C.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
D.有利于小农经济稳定
22、罗振玉所编的《殷墟书契》为甲骨拓片的汇编。其中出现了“禾”“黍”“麦”“渔”等字,有的字体的写法也有着生动的形态,如“男”字由农具和田组成,“彘”字像豕中了箭矢,“率”字像鸟在田猎捕网之中。由此可以推知,商代( )
A.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已经形成
B.获取食物的方式较为多样
C.北粟南稻的种植体系日臻完善
D.储藏肉类的技术十分成熟
23、西周时期,大部分农官,尤其是高级农官,主要是父子相承,世族任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高级农官往往由诸侯亲自任命,或由代表他们的有关行政机构任命。至于基层农官,一些有实权的大臣和郡县长官都有权任命。这说明
A.血缘宗法关系已经消失
B.社会政治体制发生变动
C.西周王权势力不断衰微
D.井田制度逐步趋于瓦解
24、下图是1848年英国《笨拙》杂志上的一幅漫画。该画意在( )
A.表达对下层人民的同情
B.批评资本家对人民的压榨
C.强调城市基础设施滞后
D.揭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
25、社会背景
(1)面对____________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的冲击,人们深陷怀疑、迷惘和苦闷之中。
(2)文学艺术领域兴起反传统、反理性的____________潮流。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盛行一种与________戏剧风格迥异的戏剧流派——荒诞派。
26、________与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7、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他揭露了________是天下之大害;他提出“________”的民主思想。
28、特点:既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⑤______的方针。
29、二战后,三大经济支柱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方向发展的反映。
30、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________,面向世界,面向________的指导方针,中国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
31、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_________________》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1958年,_____________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诞生。
32、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先后发表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在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
33、明清之际 ______的政治主张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______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很多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提倡的人生道路。请把与“修身”、“齐家”相对应的儒家名言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修身:( ) 齐家:( )
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供养、赡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③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⑥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2)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社会思潮 |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 主要原因 |
洋务思潮 | “中体西用” |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
维新思潮 | ① | ② |
新文化运动 | ③ | ④ |
材料 1918年底,梁启超前往欧洲。梁启超的欧洲之行,长达1年之久,先后到了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诸国。在国外,梁启超看到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和灾难,听到了列强在巴黎和会上为争权夺利而发出的吵闹。1年多的实地考察,使他了解到了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许多严重社会问题。他所崇仰的西方社会,他所宣扬的西方文明,原来也充满了弊端和罪恶。梁启超认识到:“自从机器发明、工业革命以还,生计组织起一大变动,从新生出个富族阶级来。科学愈昌,工厂愈多,社会偏枯亦愈甚。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物价一日一日腾贵,生活一日一日困难。”“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他认为西洋文明已经破产,拯救世界还要依靠东方“固有文明”,主张极力发扬传统文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从宣扬西洋文明到主张发扬传统文化的原因。
35、(1)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道德建设方面的主张是什么?
(2)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有何现实意义?
36、比较第二国际的建立同第一国际的建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指出第二国际建立后产生修正主义的历史和社会根源。
37、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但是其发展进程并非一帆风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这是指西葡两国推动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它对世界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二战之后经济全球化进程颇为曲折。二战后曾长期严重阻碍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政治因素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最主要的科技因素和国际组织分别是什么?
(3)为应对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内对外分别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38、谈谈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影响。
39、简答题
请回答孟德斯鸠、康德两位著名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