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性碳是指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北京冬奥会在2022年2月举行,绿色环保是主要理念。在场馆建设中用到的一种耐腐、耐高温的表面涂料是以某双环烯酯为原料制得,该双环烯酯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可能所有原子共面
B.该双环烯酯分子中有3个手性碳原子
C.可以发生加聚反应、还原反应和取代反应
D.该有机物分子的最简式为
2、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Na2S水溶液呈碱性:S2-+2H2OH2S+2OH-
B.0.1mol·L-1氨水的pH为11:NH3·H2ONH
+OH-
C.Al2S3在水溶液中不存在:Al2S3+6H2O=2Al(OH)3↓+3H2S↑
D.碳酸氢根离子的电离方程式:HCO+H2O
H3O++CO
3、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实现污染物“零排放”,下列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利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
B.用稀硝酸和铜反应制取
C.由反应制备
D.向铜和稀硫酸的溶液中加入制备硫酸铜
4、由制铝工业废渣(主要含Fe、Ca、Si、Al等的氧化物)制取聚合硫酸铁铝净水剂的流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控制适当反应温度并不断搅拌,有利于提高铁、铝浸取率
B.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滤渣成分为
D.聚合硫酸铁铝水解形成的胶体具有吸附作用
5、下图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A、B、C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B的质量数,B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B为第二周期的元素
B. C为VA族元素
C. 三种元素都为金属元素
D. C所形成的气态氢化物是三种元素中最稳定的
6、反应A(g)+3B(g) 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30mol•L-1•min-1
B.v(B)=0.02 mol•L-1•s-1
C.v(C)=0.80 mol•L-1•min-1
D.v(D)=0.90 mol•L-1•min-1
7、有机物甲可氧化生成羧酸,也可以还原生成醇。由甲生成的羧酸与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化合物乙,其分子式为C2H4O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分子中氢的质量分数为40%
B. 甲和由甲生成的羧酸与醇三者均可溶于水
C. 甲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液体
D. 分子式为C4H8O2的化合物一定是乙的同系物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难溶于水的苯磺酸可用于制备合成洗涤剂
B.盐析、渗析和灼烧是分离提纯蛋白质的重要方法
C.甘氨酸、丙氨酸和谷氨酸的混合物最多能生成6种链状二肽
D.在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固体与水反应:2O+2H2O=OH-+O2↑
B.碳酸氢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OH-=CO
+H2O
C.稀硝酸与过量的铁屑反应:Fe+4H++NO=Fe3++NO↑+2H2O
D.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AlO+2H2O+CO2=HCO
+Al(OH)3↓
10、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A.2—乙基丁烷 B.2,2—二甲基丁烷
C.3-甲基-2-丁烯 D.2-甲基-3-丁烯
11、利用超分子可分离C60和C70,将C60、C70混合物加入一种空腔大小适配C60的“杯酚”中进行分离的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C60分子中含有120个键
B.“杯酚”与C60形成氢键
C.此分离过程只需杯酚就能完成C60和C70的分离
D.该分离过程利用的是超分子的分子识别特征
12、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向某溶液中滴加 | 原溶液中有 |
B | 向浓度均为 | |
C | 用注射器吸入 | 反应 |
D | 用 |
|
A.A
B.B
C.C
D.D
13、下列有机物符合最简式为CH2的是
A. C3H8 B. C2H6 C. CH4 D. C4H8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由C(石墨,s)=C(金刚石,s) △H=+1.9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增大,非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减小
D.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
15、某超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超分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超分子是两个不同的分子通过氢键形成的分子聚集体
B.超分子的特征是分子识别和分子自组装
C.超分子就是高分子
D.图示中的超分子中的N原子采取sp2、sp3杂化
16、在100℃时,容积为5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2NO2(g),容器内N2O4和NO2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s | 0 | 2 | 10 | 30 | 60 | 90 |
n(N2O4)/mol | 0.3 | c | 0.15 | 0.125 | b | 0.12 |
n(NO2)/mol | 0 | d | a | 0.35 | 0.36 | 0.36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s时,以NO2浓度变化表示的该反应速率为0.006mol·L-1·s-1
B.a = 0.15
C.2s时容器内压强至少为反应前的1.1倍以上
D.其它条件不变,90s后向容器中再加入0.3mol NO2,建立新平衡时,与原平衡时比较,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17、下列变化中,的是
A.
B.
C.
D.
18、山东舰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航母,为了延长航母服役寿命可以在航母舰体(主要成分是钢铁合金)上镶嵌金属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用铅等金属代替锌
B.构成原电池反应时,舰体表面发生氧化反应
C.这种保护方法叫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在酸雨环境中,航母主要发生吸氧腐蚀
19、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烯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烯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2H4(g)+3O2(g)=2CO2(g)+2H2O(l) ΔH=-2b kJ/mol
B.C2H4(g)+3O2(g)=2CO2(g)+2H2O(l) ΔH=+2b kJ/mol
C.2C2H4(g)+6O2(g)=4CO2(g)+4H2O(l) ΔH=-2b kJ/mol
D.2C2H4(g)+6O2(g)=4CO2(g)+4H2O(l) ΔH=+b kJ/mol
20、下列一定能说明HClO是弱电解质的是
A.25℃时,用pH试纸测0.01mol·L-1HClO的pH值
B.25℃时,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次氯酸等体积混合后的pH值大于7
C.25℃时,若测得HClO溶液pH=a,取该溶液10.0mL,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测得pH=b,b-a<1,则HClO是弱酸
D.浓度相同的NaOH溶液分别与pH相同的次氯酸、盐酸反应呈中性,前者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多
21、由U形管、质量为m g的铁棒、质量为m g的碳棒和1 L 0.2 mol·L-1 CuCl2溶液组成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开K,铁棒上有紫红色物质析出
B.闭合K,碳棒上有紫红色固体析出
C.闭合K,当电路中有0.3NA个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碳棒与铁棒的质量差为9.6 g
D.闭合K,铁棒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2e-=Cu
22、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相R位于同主族,由这五种元素组成的一种药物G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Z>R>W
B.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R>Z>Y
C.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D.由Z、R、W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一种化学键
23、常温下,向25mL0.1mol·L-1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0.2mol·L-1的HN3(叠氮酸)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叠氮酸的K=10-4.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电离出的c(H+):A点小于B点
B.在B点,离子浓度大小为c(OH-)>c(H+)>c(Na+)>c()
C.在C点,滴加的V(HN3溶液)=12.5mL
D.在D点,2c(Na+)=c(HN3)+c()
24、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p2时,原子释放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
B.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ⅢA族,是p区元素
C.所有原子任一能层的s电子云轮廓图都是球形,但球的半径大小不同
D.24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44s2
25、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活性物质循环流动的液态电池,以溶解于一定浓度硫酸溶液中的不同价态的钒离子为电极反应的活性物质,基本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同周期中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
(2)硫酸是铅蓄电池的电解质,在铅蓄电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
(3)全钒液流电池放电时,左槽溶液颜色逐渐由黄变蓝,则b电极的反应式是_______。若有0.2mol电子转移,质子交换膜左侧电解液质量______(填“增加”或“减少”)质量为______。
(4)全钒液流电池充电时,电极a应连接电源的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26、科学家发现氢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原子。
(1)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用作制造氢弹原料的一种同位素原子 ________。
(2)已知氯有两种常见同位素原子35Cl、37Cl,氯气与氢气形成的氯化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________种。写出其中一种氯化氢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的量相同的HO和D
O所含质子数之比为________,中子数之比为________。
27、(1)某烷烃分子中含共价键的数目为16,该烷烃的分子式为___,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烷烃的结构简式为___。
(2)某物质只含C、H、O三种元素,其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分子中共有12个原子(图中球与球之间的连线代表单键、双键等化学键)。
该物质的结构简式为___。
(3)根据有机化合物(如图)填空。
a. b.
①a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
②b中所含官能团的结构简式是___。
(4)(CH3)3CCH(CH3)2的系统命名为___。
(5)有机物的结构可用“键线式”简化表示,CH3-CH=CH-CH3的键线式为___。
(6)写出用为原料制备高分子
的化学方程式:___。
(7)书写制备TNT的化学方程式:___。
(8)由芳香烃A可以合成两种有机化合物B和C,如图所示:
①A的结构简式为:___。
②反应①、②的条件分别为:___、___。
28、某化学实验小组从市场上买来一瓶某品牌食用白醋(主要是醋酸的水溶液),用实验室标准NaOH溶液对其进行滴定以测定它的准确浓度,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pH大致为9 。下表是4种常见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
| 石蕊
| 甲基橙
| 甲基红
| 酚酞
|
变色范围(pH)
| 5.0~8.0
| 3.1~4.4
| 4.4~6.2
| 8.2~10.0
|
(1)该实验应选用 作指示剂。
(2)下图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若A与C刻度间相差1mL,A处的刻度为25,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应为 mL;反应达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 。
(3)为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假设每次所取白醋体积均为VmL,NaOH标准液浓度为c mo1/L,三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消耗NaOH溶液体积/mL
| 26.02
| 25.35
| 25.30
|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 。
A.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NaOH溶液的体积;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尖嘴部分充满溶液;
C.盛装白醋溶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过,未用白醋溶液润洗;
D.锥形瓶预先用食用白醋润洗过;
E.滴加NaOH溶液时,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
(4)根据所给数据,写出计算该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不必化简):C= mol/L。
29、在常温下,下列五种溶液:①0.1mol/L NH4Cl ②0.1mol/L CH3COONH4③ 0.1mol/L NH4HSO4 ④0.1mol/L NH3·H2O和0.1mol/L NH4Cl混合液 ⑤0.1mol/L NH3·H2O请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溶液①呈酸性,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在上述五种溶液中,pH最小的是________;c(NH)最小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3)比较溶液②、③中c(NH)的大小关系是②_______③ ﹝填“>”、“<”或“=”)
(4)常温下,测得溶液②的pH=7,则说明CH3COO-的水解程度____ NH的水解程度(填“>”、“<”或“=”),
30、已知:,在反应条件下,向
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
后达到平衡。完成下列填空:
(1)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硅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有_______种。
(2)上述反应混合物中的极性分子是_______,写出非极性分子的电子式_______。
(3)将三种离子的半径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_______。
(4)氧原子核外电子有_______种能量不同的轨道。属于_______晶体。
31、如图为一个电化学过程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入CH3OH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池是铜的精炼池,则A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____,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丙池含有0.01molKCl的溶液100mL,假如电路中转移了0.02mole-,则阳极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
(4)丙池中滴有酚酞,实验开始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丙池的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硫、磷化合物的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1)已知H3PO2(次磷酸)的水溶液中存在H3PO2分子。H3PO2与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消耗的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则生成盐的化学式为_____,该盐属于_____(填“正盐”或“酸式盐”)。H3PO2易被氧化为H3PO4,已知常温下,H3PO4的电离常数为Ka1=6.9×10-3,Ka2=6.2×10-8,Ka3=4.8×10-13,请利用以上数据计算推测Na2HPO4溶液呈_____性。
(2)常温下,用NaOH溶液吸收SO2得到pH=9的Na2SO3溶液,吸收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试计算该溶液中=_____(常温下,H2SO3的电离平衡常数Ka1=1.0×10-2,Ka2=6.0×10-8)。
(3)化工生产中常用FeS作沉淀剂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其反应原理为Cu2+(aq)+FeS(s)CuS(s)+Fe2+(aq)。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Ksp(FeS)<Ksp(CuS)
b.达到平衡时c(Fe2+)=c(Cu2+)
c.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后,溶液中c(Fe2+)、c(Cu2+)都减小
d.该反应平衡常数K=。
33、有一包NaHCO3和KHCO3的混合物样品。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请按要求完成下列探究报告。
【探究目的】实验测定样品中和
物质的量之比。
【探究思路】设计实验测量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并通过计算确定样品中和
物质的量之比。
【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一定质量的混合物样品加入锥形瓶中,用针筒a注入一定体积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再用针筒b收集生成气体的体积(忽略针筒管壁间的摩擦)。
(1)如果往锥形瓶中注入的稀硫酸的体积为,充分反应后,针筒b中气体的读数为
,则反应中生成的
气体体积为___________mL。写出锥形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结果处理】锥形瓶中放有混合均匀的和
的样品3.6g,向锥形瓶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生成的气体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与加入的稀硫酸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
(2)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
(3)样品中和
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写出解答过程)
34、(1)金刚石和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它们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在氧气充足时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中放出的热量如图所示.
a.在通常状况下,金刚石和石墨相比较_____,(填”金刚石”或”石墨”)更稳定,石墨的燃烧热为_____.
b.12g石墨在一定量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36g,该过程放出的热量为_____.
(2)已知:N2、O2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分别是946kJ▪mol﹣1、497kJ▪mol﹣1.N2(g)+O2(g)═2NO(g)△H=+180.0kJ·mol﹣1.NO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为_____kJ·mol﹣1.
(3)综合上述有关信息,请写出用CO除去NO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
35、研究表明:丰富的CO2可以作为新碳源,解决当前应用最广泛的碳源(石油和天然气)枯竭危机,同时又可缓解由CO2累积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实现CO2的良性循环。
(1)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加氢合成低碳烯烃。现以合成乙烯(C2H4)为例、该过程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CO2(g)+H2(g) CO(g)+H2O(g) ∆H =+41.3kJ·mol-1
第二步:2CO(g)+4H2(g) C2H4(g)+2H2O(g) ∆H =-210.5kJ·mol-1
①CO2加氢合成乙烯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要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CO2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填字母)。
A.减小压强 B.增大H2浓度 C.加入适当催化剂 D.分离出水蒸气
(2)另一种方法是将CO2和H2在230℃催化剂条件下生成甲醇蒸气和水蒸气。现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1molCO2和2.75molH2,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在不同条件下测得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字母)。
a.c(H2):c(CH3OH)=3:1
b.容器内氢气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
②上述反应的∆H_______0(填“>”或“<”),图中压强p1_______p2(填“>”或“<”)。
③经测定知Q点时容器的压强是反应前压强的,则Q点H2的转化率为_______。
④N点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6、为了纪念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回答下列问题:
(1)Ag与Cu在同一族,则Ag在周期表中_______(填“s”、“p”、“d”或“ds”)区。[Ag(NH3)2]+中Ag+空的5s轨道和5p轨道以sp杂化成键,则该配离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
(2)表中是Fe和Cu的部分电离能数据:请解释I2(Cu)大于I2(Fe)的主要原因:_______。
元素 | Fe | Cu |
第一电离能I1/kJ·mol-1 | 759 | 746 |
第二电离能I2/kJ·mol-1 | 1561 | 1958 |
(3)亚铁氰化钾是食盐中常用的抗结剂,其化学式为K4[Fe(CN)6]。
①CN-的电子式是_______;该配离子中配位原子是_______。
②该配合物中存在的作用力类型有_______(填字母)。
A.金属键 B.离子键 C.共价键 D.配位键 E.氢键 F.范德华力
(4)MnO的熔点(1660℃)比MnS的熔点(1610℃)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
(5)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为无机盐,其主要包括砷化镓、硫化镉、硫化锌及铜锢硒薄膜电池等。
①第一电离能:As_______Se(填“>”、“<”或“=”)。
②硫化锌的晶胞中(结构如图所示),硫离子的配位数是_______。
③二氧化硒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