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有下列六组物质,请按要求选择合适的字母编号填空:
A.O2和O3;B.C和
C;C.CH3―CH2―CH2―CH3和CH3―CH(CH3)CH3;D.冰醋酸和乙酸;E.甲烷和庚烷;F.淀粉和纤维素
(1)互为同位素的是___;
(2)属于同系物的是___;
(3)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
(4)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
(5)属于同一物质的是__。
3、CO2的有效利用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和能源短缺问题。
(1)CO2的结构式___________,所含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填“非极性键”或“极性键”或“离子键,下同)。
(2)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在Na-Fe3O4和HMCM-22 的表面将CO2转化为烷烃,其过程如图。
①Na-Fe3O4和HMCM-22 在反应中的作用为___________
②写出(X)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___________
③关于X和Y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最简式相同 B.都有4种一氯代物
C.都易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X和Y互称同分异构体
(3)同温同压下,蒸气密度是氢气15倍的烷烃(M),写出烷烃(M)的结构简式____其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代烃的方程式________。
4、回答下列问题:
(1)锂和镁在元素周期表中有特殊“对角线”关系,它们的性质相似。下列有关锂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
A.Li2SO4难溶于水
B.Li与N2反应产物是Li3N
C.LiOH难溶于水
D.LiOH与Li2CO3受热都易分解
(2)与铝位于对角线位置的第二周期元素是Be,能区别Be(OH)2和Mg(OH)2的一种试剂是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3)门捷列夫在研究元素周期表时,科学地预言了11种尚未发现的元素,为它们在周期表中留下空位。例如,他预测在铝的下方有一个与铝类似的元素“类铝”,后来被法国化学家于1875年发现,命名为镓。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
(4)关于与镓同主族的第六周期元素性质的推测中不正确的是___。
A.单质是银白色较软的金属
B.其氢氧化物是两性氢氧化物
C.在化合物中显+3价
D.单质与盐酸的反应比铝剧烈
(5)写出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原子的单质在空气中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物的电子式___。
5、下图为氮及其化合物的类别与化合价对应的关系图。
(1)实验室制取氨气。
① 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② 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的原因是_______。
③ 用水吸收多余的氨气时,如将导管直接插入水中,
会产生倒吸现象,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2)完成下列能生成NO的化学方程式:
① 体现N元素的还原性:
a. 汽车尾气中产生的NO:N2 + O2 2NO。
b. 氨的催化氧化:_________。
② 体现N元素的氧化性:_________。
(3)NO2 易溶于水。将体积为V mL的试管充满NO2后倒扣在水中,见下图。
① NO2溶于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② 使试管中NO2完全被水吸收的操作是________。
6、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将三种金属按照下表的装置进行实验。回答问题:
序号 | 甲 | 乙 | 丙 |
装置 | |||
现象 | 溶液变为浅绿色,Cu极产生大量气泡 | Cu极的质量增加 | M极的质量减少 |
(1)装置甲中铁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溶液中H+向_____极移动(填“正”或“负”)。
(2)装置乙中铜极发生__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3)装置丙中M极为______(填“正极”或“负极”),一段时间后溶液的酸性_____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4)Fe、Cu、M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
7、图是铜-锌原电池原理图:
(1)X极是__极(填正或负)发生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2)Y极的电极反应:___;原电池的总反应:___;电流的流动方向:___
8、在下列变化中:①I2升华;②烧碱熔化;③NaCl溶于水;④HCl溶于水;⑤O2溶于水;⑥Na2O2溶于水,未发生化学键破坏的是________,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__________,仅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__________,既发生离子键破坏,又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__________。
9、请按要求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1)氢氟酸刻蚀玻璃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SO2 使溴水褪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铁粉与过量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10、(1)将铜片和铁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也有电流通过电流表。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铁片和石墨电极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氯化钠溶液并露置在空气中,也有电流通过电流表,请写出负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
11、1mol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并消耗标准状况下168L氧气。通过计算确定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______。
12、很多含氯化合物都是重要的漂白剂
Ⅰ、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常见漂白剂,某探究小组开展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制取NaClO2晶体按如下图装置进行制取。
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低于38℃时析出NaClO2•3H2O,高于38℃时析出NaClO2,高于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
(1)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已知装置B中的产物有ClO2气体,则装置D中反应生成Na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中反应后的溶液中阴离子除了ClO2﹣、ClO3﹣、Cl﹣、ClO﹣、OH﹣外还可能含有的一种阴离子是______;检验该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补充从装置D反应后的溶液中获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
①减压,55℃蒸发结晶;②________;③用38℃~60℃热水洗涤;④低于60℃干燥;得到成品.
(4)如果撤去D中的冷水浴,可能导致产品中混有的杂质是_______________。
Ⅱ、ClO2也是一种常见漂白剂,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常含有一定量有害的ClO。我国规定饮用水中ClO
的含量应不超过0.20 mg·L-1。测定水样中ClO2、ClO
的含量的过程如下:
①量取25.00 mL水样加入到锥形瓶中,并调节水样的pH为7.0~8.0。
②加入足量的KI晶体。此过程发生反应2ClO2+2I-===2ClO+I2。
③加入少量淀粉溶液,再向上述溶液中滴加1.00×10-3 mol·L-1 Na2S2O3溶液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消耗Na2S2O3溶液7.45 mL。此过程发生反应:2S2O+I2===S4O
+2I-。
④调节第③步所得溶液至pH≤2.0,此过程发生反应ClO+4H++4I-===Cl-+2I2+2H2O。
⑤再向溶液中滴加1.00×10-3 mol·L-1 Na2S2O3溶液至蓝色刚好褪去,消耗Na2S2O3溶液30.00 mL
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并判断该水样中ClO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______________。
13、将6.5 g Zn放入5 L 0.1mol/L 的盐酸中,待Zn完全反应后,试计算:
(1)6.5 g Zn的物质的量________。
(2)生成氢气的体积________。
(3)反应后剩余HCl的物质的量________。
14、高纯氧化铁可作现代电子工业材料。以下是用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3O4、FeO、SiO2)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铁(Fe2O3)的生产流程示意图。已知当溶液的pH大于6.5,Fe2+开始转化成Fe(OH)2。
(1)步骤Ⅰ中过滤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工业上可以利用一种弱酸溶解该物质,该弱酸为________。
(2)步骤Ⅱ中加入铁粉的目的是_______。
(3)在空气中煅烧FeCO3可制备高纯氧化铁,煅烧所需的主要仪器为_____(写一种仪器名称),FeCO3在煅烧前应充分洗涤干净,写出实验室洗涤沉淀的方法____________。
(4)写出煅烧FeCO3可制备高纯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5、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SiO2、Fe2O3、MgO等杂质)中提取氧化铝的两种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滤液D与过量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铝土矿与过量烧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流程乙的一个缺点是___________.
(4)氧化铝与焦炭的混合物在氮气中高温加热反应,制得新型非金属材料AlN与一种中学常见气体X.已知每转移6.02×1023个电子,有0.5mol化合物X生成,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