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中:合乎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精通
C.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D.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 循:顺着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句读,句末的停顿叫“句”,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叫“读”。古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的,所以要学习句读。
B.阡陌,指纵横交错的小路。其中“阡”指东西走向的田间小路,“陌”指南北走向的田间小路。
C.六艺经传,是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书 。
D.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是唐代形成的新诗体,严格讲究格律,分为绝句、律诗、排律三种。讲究平仄和押韵。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B. 失其所与,不知
C.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 夫晋,何厌之有
4、下列句中空白处词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 ,于是他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
②如果我叔父不把我从故乡接到济南的话,我总能过一个 但却舒舒服服的日子,哪能被“革命家”打倒在地?
③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 ,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
④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 ,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A.海誓山盟 战战兢兢 趾高气扬 一马当先
B.海枯石烂 浑浑噩噩 沾沾自喜 争先恐后
C.海枯石烂 战战兢兢 趾高气扬 争先恐后
D.海誓山盟 浑浑噩噩 沾沾自喜 一马当先
5、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像文韬武略的辛弃疾沦为田舍菜翁,把一腔孤愤化为词间沟壑,青史留名。②苦而不言不是什么亏都吃下去,而是少抱怨,因为所有的苦难还得自己去解决。③喜而不语是不炫耀,不能为了自己高兴而让别人不快乐。④苦而不言,喜而不语,是一种人生智慧。⑤像炎樱常在经济困难的好友张爱玲面前大谈投资理财,最后两人感情淡漠。
A.“沟壑”是名词,“炫耀”是动词,“青史留名”是偏正短语。
B.“苦而不言不是什么亏都吃下去,而是少抱怨。”这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
C.“苦而不言,喜而不语,是一种人生智慧。”这个句子中“人生”作状语。
D.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水一般的杨绛
李娟
看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年轻时的照片,钱钟书潇洒俊朗,她温婉清秀,真是一对璧人。我觉得,他们骨子里散发出的儒雅和端庄最为动人。暮年时,他们都穿着黑色的衣裳,戴着黑框的眼镜,两位白发老人一起捧书阅读的侧影,那么安详、静美、温情。他们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此生只深爱一个人。
世间所有的繁华都过去了,他们的漫漫人生有书相伴,一同在书香里优雅地老去,多好。钱钟书曾称赞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读杨绛先生的《一百岁感言》,不由得惊叹,杨绛先生已是百岁老人了。岁月的河流中,有的人,如江南人家的一坛女儿红,历久弥香,醇厚芳香。老去的只是光阴,不老的,永远是她的人格魅力。
她在《一百岁感言》中写到:“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她八十余岁时,钱钟书和女儿钱瑗相继病重住院,她奔波在两座医院、两位病人之间,悉心照料,辛苦和操劳可想而知。钱先生临终,眼睛一直未合上,她在他的耳边柔声地低语:“你放心,有我。”听到这句话,钱先生安然离世。这是她年轻时常对他说的话。早年她和钱先生一起留学英国,在英国牛津生下女儿钱瑗。在她住院期间,常见钱先生苦着脸去看她。一次,他说,不小心将墨水打翻了,染了桌布。她说,不要紧,有我,我洗。几天后他又说,门轴坏了,不能锁门了。她又说,不要紧,有我,我修。他感激之余,对于杨绛所说的“不要紧,有我”深信不疑。
钱钟书一生学贯中西,著书立说,但在生活琐事面前却如幼童一般束手无策。有她一生陪伴在身旁,与他比翼齐飞,做他温柔的知己。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她还是那句话:“你放心,有我。”在生死面前,内心如此强大和沉静,听之令人落泪。此时,她唯一的孩子钱瑗也已经过世。
她说:“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不能逃走,我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尘世间,她最爱的俩人都离她而去,内心的悲苦和孤独无以言表。八十余岁的老人,提笔写下散文集《我们仨》,写下一个学者家庭半个多世纪的相濡以沫、患难情深,写下我们仨在人世的点点滴滴,如微风细雨,温馨感人。
在“文革”那段黑暗的日子,大批知识分子无辜遭遇劫难,他们都被下放“干校”劳动。艰苦繁重的劳动之余,杨绛先生写下散文《干校六记》,从容练达,幽默风趣,细微处见真情。那是寒冬里一树树盛开的梅花,清芬暗盈,几乎所有的苦难都被她一支妙笔化解了,连同那漫天的冰雪。她温情而柔弱地支撑着他,相依相伴,不离不弃。
杨绛先生年近九十岁,开始认真整理钱先生几十年来的书稿和笔记。那些手稿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霜,纸张发黄变脆,字迹模糊不清,她一字一句艰难地辨认,抄录,整理,而后相继出版了《容安馆札记》《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钱先生离去了,留下她一个人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完成钱先生未完成的事业。她以这样的方式,寄托自己深深的思念。书稿所得的稿费和版税800万元,全部捐赠母校清华大学,成立“好读书”奖学金。留给后来的莘莘学子,连同他们一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有一次,媒体邀请她参加作品研讨会,她没有去。还幽默地说:“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听她的话,令人莞尔。她说得真好。她就是一滴清水,文字和内心一样干净,清澈,透亮。她清华其外,淡泊如水,不做媚世之态,也不被俗世所打扰,一生沉浸在文字里,一活就是百余岁,终成一代大师,成为被世人尊称“先生”的女性。
(选编自《作文周刊》2016年第1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杨绛生于民国,江苏无锡人,本名杨季康,是著名作家、学者钱锺书的夫人。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至今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1】钱钟书称赞杨绛是“最才的女”,下列说法中哪项不能体现这句评价( )
A. 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翻译佳作。
B. 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至今还在公演。
C. 艰苦繁重的劳动之余,写下散文《干校六记》,从容练达,幽默风趣,细微处见真情,晚年创作的《我们仨》等温馨感人。
D. 直到钱钟书先生生命的尽头,她还是那句话:“你放心,有我。”在生死面前,内心如此强大和沉静,听之令人落泪。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年轻时,杨绛温婉清秀,钱钟书潇洒俊朗,真是一对璧人;暮年时,两位白发老人一起捧书阅读的侧影,那么安详、静美、温情。这是因为他们约好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此生只深爱一个人。
B. 杨绛八十余岁时,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相继病重住院,她不辞辛劳奔波在两座医院、两位病人之间进行悉心照料,一句“你放心,有我”让钱先生深信不疑,也就此安心离世。
C. 杨绛在钱钟书去世之后说:“我压根不能逃走,我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言语之中充满了无助与悲痛,同时也为下文写她撰写散文集《我们仨》以及后来整理钱先生几十年来的书稿和笔记做了铺垫。
D. 杨绛将书稿所得的稿费和版税800万元,全部捐赠母校清华大学,成立“好读书”奖学金,留给后来的莘莘学子,连同他们一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她以此方式完成钱钟书未完成的事业。
E. 杨绛没有接受媒体邀请参加她的作品研讨会,还幽默地说:“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照应了题目,深化了文章主题。
【3】杨绛曾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启示。
7、情境默写:
(1)《沁园春·长沙》 中表现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与成语“方枘圆凿”意思相似,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8、名句默写。根据语境,补写下面的句子。
(1)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一诗中描绘了逶迤的蜀道有奇险的风光,其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中自居易被深深感动,不仅是因为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男女主人公少年时期一起愉快玩耍尽情说笑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2)《诗经》中有两句写女子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诗人用“________, ________ ”写出村落模糊、炊烟缓缓飘升的景象。
(4)《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 _______”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的军容之盛。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攀登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流逝飞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强调学习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作者夜游赤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明月升起后的画面,跟王勃的《滕王阁序》里“秋水共长天一色”有相同的意境。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任选三小题。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想象的太平盛世的景象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咏而归。”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评价公西华的志向的句子是“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岳阳楼》中,描绘洞庭湖恢宏气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杜牧诗句 “至今商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说当朝只有奋起改革,才可避免重蹈覆辙。
(5)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天人合一的美妙不可言传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观田家
唐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①不自苦,膏泽②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插秧歌
宋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①劬:qú,辛劳。②膏泽:滋润作物的雨水。
【1】下列对韦应物《观田家》一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诗首句运用白描手法,一个“新”字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流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B.“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更是用反问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C.“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写农夫的无存粮与徭役之苦,笔墨虽朴实,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间。
D.韦诗层层铺陈的前十四句与深化主旨的尾句,用笔繁简对比鲜明,突出了作者被贬闾里的艰辛。
【2】有人认为,韦应物的《观田家》相较杨万里的《插秧歌》,思想情感更深沉。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有删改)
续师说
黄宗羲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遂以为古之师弟子皆然,而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①;兔园蒙师②,摇笔即毁朱陆③。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轻浮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屦,侍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
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诸君子过情推奖,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有删改)
【注】①欧曾:文学家欧阳修和曾巩。②兔园蒙师:指知识浅陋的读书人。③朱陆:宋代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B.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C.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D.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古代的一种文体。以议论为主,主要针对社会上某些问题表达观点,寓意深刻,写法灵活。
B.“句读”,古人指文辞的停止和停顿处。语意未尽而需停顿处为“句”,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
C.“或师焉”的“师”名词作动词,意为“向老师学习”。
D.“则耻师焉”与“相率而耻不为师”的“耻”均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根据原文意思,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黄宗羲列举随便谩骂欧阳修、曾巩,肆意诋毁朱熹、陆九渊的事例,批判轻浮浅陋、以肆无忌惮为高明的学风。
B.韩愈引用“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论证“圣人无常师”的观点。
C.黄宗羲认为自己年纪大,很少时间去学习,如受别人盛情推荐夸奖而为人师,自己是不会做出这般羞耻的事。
D.两篇选文皆是开篇点明文章主旨,强调从师的必要性,结尾也都交代了自己写作的缘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
【5】韩愈和黄宗羲均认为“师道之不传”,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原因?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段时间以来,“乘风破浪”成为热词。乘风破浪,体现为一种豪迈的志向,彰显着一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逆行者乘风破浪,他们以奉献精神和求实态度击退了疫魔;北斗的研制者乘风破浪,他们以自主创新的力量为中国人争了气;嫦娥五号的科学家乘风破浪,他们的科技成果让世界瞩目。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乘风破浪,他们立足平凡岗位拼搏进取,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无数个“我”集合成“我们”,乘风破浪、砥砺奋进,为同心筑梦写下一个个生动的注脚。
读完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则材料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