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浙江温州高考语文第三次质检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无犯”“劳苦功高”“图穷匕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五个成语都出自《鸿门宴》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按鲁史《春秋》顺序编写的,因此又称《左氏春秋》。

    C. 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他被认为是新月诗派的“盟主”。他的主要诗集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

    D. “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一首词的内容。

  •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莫春者,春服既成

    B.刑于寡妻

    C.砉然向然

    D.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校张伟同学以687分的好成绩夺得全市第一,我以他为榜样,努力追赶,但仍有较大差距,只能望其项背

    B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亮武侯举哀时唱起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C发生在阿富汗首都周围的自杀式爆炸袭击事件造成了重大的平民伤亡,现场尸体横陈,惨不忍睹,令人叹为观止

    D中国对南海拥有主权是颠扑不破的事实,但近日菲、印、马等国企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中国政府对此提出严正抗议。

     

  •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丕豹、公孙支于晋   来:招致

    B.夫击瓮叩缶弹筝             搏:拍打

    C.至今                    治:治理

    D.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其深   就:成就

  •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piē)见 ()防 形 (hái) (jiān)车帷裳

    B. () (chàn)动  (xiào)像 望风披()

    C. ()逦 (xiān)细 管(xuán) (zài)笑载言

    D. (lüè(yìn)庇 估(liáng) 义愤填(yīng)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元杂剧的形成、发展、繁荣的过程,为后世的戏曲音乐留下了宝贵且巨大的财富,使得后世戏曲音乐可以不断发扬光大,在世界戏曲音乐的花丛中熠熠生辉。

    元杂剧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因此,元杂剧已然成为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这种包容性不仅体现于音乐形式上,也表现在元杂剧题材、主题的广泛性上。元杂剧向上描述君臣之间、朝廷官员之间、政治兴衰之间的关系以及所发生的大小事件,向下更是描述了亲人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元杂剧还在主题上为后世戏曲音乐提供了大量的范本,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戏曲音乐。

    首先表现在爱情剧上,元杂剧中的爱情剧皆是以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努力冲破封建束缚、向往自由恋爱为主题,表达了男女之间为了爱情奋不顾身,歌颂恋爱自由,富有极强的叛逆精神,对后世爱情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明代《娇红记》、清代《梁山伯与祝英台》皆是受到了元杂剧《西厢记》主题内容的影响。其次表现在人民大众对抗腐朽黑暗的封建统治势力上,元杂剧《赵氏孤儿》成为该主题的典型作品。明传奇《鸣凤记》和清传奇《清忠谱》则受到了《赵氏孤儿》的影响,表现出更加深刻且强烈的道德性、批判性、人民性。受到元杂剧的主题影响的后世戏曲,不仅是简单的主题再现,同时也延续、拓展、深化了主题,使其更加丰富、饱满。

    元杂剧主要是以相同宫调系统的若干曲子或者相同笛式系统的若干曲子连缀成套来进行架构的,也就是套曲联体的音乐结构。这种结构表明了有机的戏曲唱腔体制已然在中国戏曲音乐中形成。而且元杂剧以北曲的演唱为表演形式,其独有的北曲声腔系统,是我国戏曲声乐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环,推动了传统声乐的不断进步,对戏曲音乐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代戏曲已形成以“生、旦、净、末、丑”为主要角色行当的成熟的角色分工体制,这种成熟体质的形成是跟元杂剧中所形成的角色行当体制密不可分的。如“生”角就是传承于宋金杂剧中“末泥”的角色行当,发展到元杂剧中的“末”角,再到现今的“生”角。生角主要扮演男性人物。近代不同地区不同戏剧会根据角色的年龄、性格、身份来做不同的生角划分,如老生、小生、武生等。“净”角是起源于宋金杂剧中的“副净”一角,到元杂剧中称作“净”,以脸部化妆为特点,运用不同的色彩和图案来组合成形态各异的脸谱,用以表现耿直刚烈、粗犷豪爽、冒失鲁莽、阴狠狡诈的各种男性角色。从宋杂剧以滑稽角色为主再到元杂剧以正剧角色为主,为后世戏曲音乐中的角色行当的健全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梁越《宋金杂剧与元杂剧之比较》)

    材料二:

    元朝的疆域比之汉唐更加广阔,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元杂剧作为元代特殊的文学艺术形式,无论是其创作内容,还是其文学语言都有多元文化的注入。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因子为元杂剧的创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

    自蒙古族入主中原之后,其文化也在与中原文化碰撞的过程中被百姓接受,在元杂剧中便有不少涉及蒙古族文化的剧目。元杂剧中出现了很多蒙古族语言词汇,如《陈州粜米》中出现的“虎剌孩”,也作“忽剌孩”,蒙语为强盗的意思。再如在《窦娥冤》等一些剧目中经常出现的“歪剌骨”,是蒙语中骂人的话,有贱骨头的意思。元杂剧中有着大量以汉语和蒙语交杂的曲词。如《杀狗劝夫》中哥哥罚孙二在风雪中跪拜,孙二唱:“则被这吸里忽剌的朔风儿那里好笃簌簌避,又被这失留屑历的雪片儿偏向我密蒙蒙坠,将这领希留合剌的布衫儿扯得来乱纷纷碎。”整段曲词就以汉语杂糅蒙语的形式描绘孙二穿着破衣烂衫长跪在风雪中的可怜场面。这样的曲词正是蒙古族文化对汉文化渗透的表现。

    宋元时期,更加生活化的民间写实故事大量出现,这些故事多为“故事套故事”的结构形式。剧作家在对涉及公案题材的元杂剧创作中,往往在主线大故事中插入小故事、小插曲,来让情节更曲折、更精彩。如著名的《窦娥冤》中,窦娥受冤的故事是主线,本在窦娥“三愿”应验后,已可作为全剧精彩的结束,但关汉卿又在主线大故事后,嵌入窦娥化为孤魂让窦天章为自己洗冤的小故事,让全剧更加精彩,更受民众喜爱。

    不仅如此,世俗元素的存在还为元杂剧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鬼神显应、民间信仰、算命占卜等,对剧作家的创作影响不可忽视。如《盆儿鬼》中,瓦窑神戏弄盆罐赵,是通过鬼神对恶人进行惩罚的。这些杂剧通过鬼神显应的朴素民间元素,使得杂剧剧情更加跌宕起伏。民间信仰对一些元杂剧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在元杂剧研究方面,《桃花女》并不是一篇代表性的作品,但就民俗文化层面而言,它却具有其他剧作无法替代的价值。中国民间自古就有利用桃木来辟邪驱鬼的传统风俗,剧中桃花女就是以桃木辟邪为意象,代表下层世俗文化,来对抗剧中代表精英文化的周公,最后“桃花女”的胜利也象征着下层世俗文化的胜利。这些世俗元素在元杂剧中的大量出现,不仅让杂剧受众面更广,而且也丰富了其意义。

    (摘编自王垚峰、王军涛《再论元杂剧之“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形成对中国戏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B.元杂剧中出现的套曲联体的音乐结构,表明我国的戏曲音乐已形成有机的戏曲唱腔体制。

    C.戏曲中的“净”角以脸部化妆为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其脸谱来推测出该角色的大致性格。

    D.《桃花女》颇具研究价值,它的出现标志着当时下层世俗文化打破了上层精英文化的垄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涉及的题材广泛,所写的内容可以大到君臣之间,也可以小到邻里之间,这使元杂剧成为当时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

    B.《西厢记》反对封建包办婚姻,歌颂恋爱自由,富有极强的叛逆精神,它在文学上所呈现的艺术价值要高于《赵氏孤儿》。

    C.元杂剧中有蒙古族词汇,还出现了蒙汉语交杂的曲词,这说明蒙古文化对元杂剧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

    D.元杂剧《窦娥冤》和《盆儿鬼》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在内容上都含有鬼神显应等世俗元素,情节都较为曲折,跌宕起伏。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元杂剧在主题上深刻影响后世戏曲音乐”观点的一项是(       

    A.清代戏曲《桃花扇》继承了元杂剧表现历史兴衰的传统,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

    B.元杂剧的许多作品取材于宋金杂剧,如元杂剧的《墙头马上》就取材于宋代的杂剧。

    C.元杂剧非常重视歌舞戏,往往通过歌舞来表现剧情中需要深刻剖析的人物内心情感。

    D.近代戏曲仍沿用“旦”这个名称,会根据角色的年龄、身份来做不同的旦角划分。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名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_________________ ?

    2)她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仿徨。

    3)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

    4)“易水诀别”是《荆柯刺秦王》中悲壮的一幕,荆柯临行前在易水边慷慨歌

    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5)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子曰:"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春天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自己可以把战车千乘并且内外交困的国家治理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沁园春·长沙》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

    (3)《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

    (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

    (6)韩愈《师说》中,作者用对偶句子指出有些“士大夫之族”不愿意相互学习的借口是:______________

    (7)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___________

    (8)《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 ”

    (9)“没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_______   _______”的观点一致。

    (10)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观点相同。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从两个角度论述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观点,其中韩、魏、楚属于“____________”,燕、赵、齐属于“____________”。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司马光认为王安石拒谏,王安石则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了反驳。

    (3)古代诗人喜欢以“冰雪”自喻,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是如此。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凭吊英雄人物,以一杯清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刘义隆的典故,以古喻今的句子是:_________

    (3) 《荀子 劝学》中通过良马与劣马的对比,阐明学习在于积累道理的两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两个名句描绘了登高所见的江天秋色。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忆秦娥·箫声咽

    唐代: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娄山关

    作者: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______。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___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____

    1从下面列举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忆秦娥•娄山关》中的空格处。

    却 越 血 霞 咽 冷 画

    2两首诗词都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但所渲染的气氛并不相同,请加以概括说明。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看松庵记

    (明)宋濂

    ①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馀里,诸山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窊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纷纷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②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_________”。

    ③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历游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

    ④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改度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A.而

    B.以

    C.固

    D.辄

    【2】根据文意,推断第②段横线上的亭名是(       

    A.唯天在上亭

    B.云岚清高亭

    C.环中竞秀亭

    D.叠岫翠微亭

    【3】第①段画线句两次写到绿色,赏析其表达效果。

    【4】联系全文,分析宋濂眼中章三益的精神品格。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作文:

    城市里的声音远比乡村来得丰富。小区里,清早有鸟在树上鸣叫,有老人结伴买菜的路上聊着天。公路上,有公交到站、离站的提醒声;有小车堵在路上,心烦的鸣笛。街道边,有小贩推销的叫卖声,有过道里伊伊呀呀的琴声。有学校,有家长迎送孩子的呼唤声,有下课铃响,百米冲刺的脚步声……每种声音,都相伴着一种人生。在声音的盛宴中,我们品尝着喜怒哀乐;也可能太过忙碌,我们听而不闻。

      请你选择几种你关注的声音,来表现城市的某个方面,或者某个地域。或者某个群体……表现城市的生活气息,反映人们的精神风貌。要求运用细节描写,有真情实感。自拟标题,文体为记叙文,字数800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