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下图所示科学家沈括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对应的一项科技成就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C.印刷术广泛传播 D.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2、下图中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加强中外交往
B.巩固国家统一
C.发展社会经济
D.反抗外来侵略
3、宋朝时流行这样一个谚语:“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导致这一现象的政策因素是( )。
A.尚武轻文
B.重文轻武
C.文武分途
D.外族入侵
4、下列时间与其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
A.1885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B.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C.1771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D.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
5、下列历史史实与历史人物对应不正确的是
A.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魏征、房玄龄等都是他统治时期的大臣——唐太宗
B.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隋炀帝
C.封渤海国首领为海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唐玄宗
D.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武则天
6、清朝时期的文字狱是空前绝后的,它的推行
A.维护了民族团结
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
C.促进了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
D.促进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7、“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时期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则受到多方面的牵制”。材料反映了北宋统治( )
A.呈现“重文轻武”的特征
B.大大提升了军队战斗力
C.严重忽视国家军队建设
D.黑暗无道造成全面落后
8、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夺取北周政权,改国号为隋 ② 在位期间开凿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③ 残酷暴虐,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 ④ 589年,在位期间实现了国家统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9、1757年,清廷传谕外国商人,以( )为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
A. 广州 B. 澳门 C. 宁波 D. 漳州
10、新中国成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具体表现有:
①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②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③以朝鲜半岛为踏板,侵略中国东北地区;
④派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⑤不与中国建交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⑤
D. ①②③④⑤
11、元朝疆域辽阔,为进行有效管辖,建立起“行省制度”。但也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对“特殊”地区进行“特殊”管理。下列不能体现这一“特殊”性的史实是( )
A. 山东、山西、河北直属中书省
B.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C. 宣政院立接统辖西藏各项亊务
D. 行省之下,各地设路、府、州、县
12、一位生活在北宋时期汴京的商人,他可能经历的是
A.到“瓦舍”看精彩的杂技和武术表演
B.观看《窦娥冤》
C.用随身携带的“交子”在汴京购物
D.友人送他一部《水浒传》
13、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
A. 宋朝重武轻文 B. 宋朝重文轻武
C. 从军死伤几率大 D. 从军收入低
14、李自成统一指挥百万大军,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在绝望中自缢的明朝皇帝是
A. 明神宗
B. 明熹宗
C. 崇祯帝
D. 明成祖
15、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其中,推动欧洲社会变革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16、“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幅对联称颂的是
A. 屈原
B. 李白
C. 白居易
D. 杜甫
17、隋朝是一个短暂而繁荣的王朝,它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是( )
A.隋文帝 581年
B.隋文帝 589年
C.隋炀帝 613年
D.隋炀帝 589年
18、“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A.宋太祖
B.朱元璋
C.戚继光
D.郑成功、
19、589年隋文帝灭掉哪个政权统一全国( )
A.前蜀
B.陈朝
C.后蜀
D.南唐
20、探寻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事件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 史料 | 结论 |
A | 司马光《资治通鉴》 | 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 |
B |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 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
C | 宋应星《天工开物》 | 展示了中国当时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
D | 徐光启《农政全书》 | 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经验 |
A.A
B.B
C.C
D.D
21、元朝时,________的设置是台湾地区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标志;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之后,清政府设置________.加强了对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管辖。
22、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请同学们回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
(1)新中国成立以来,奉行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_,后来成为国际社会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________出席万隆会议,并提出“________”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________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________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同年,日本首相________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________年,中美建交。
(4)2001年12月,我国加入________,这为我国参与________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3、明朝末年______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提出了______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拥护。
24、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创立________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25、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________政策。
26、宋代词人层出不穷,婉约派杰出女词人是________。
27、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其中________是世界工艺的珍品。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期,著名的瓷都是________
28、唐贞观初年,高僧______西去天竺取经;明朝初年,_____率船队七下西洋。
29、唐朝的对外交通发达,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30、元朝时管辖台湾地区的机构是 。
31、将政权名称与建立人物和所属民族对应连线:
32、举出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的两位民族英雄?
33、阅读下面材料: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完成(1)~(2)题:
(1)“市舶”指的是什么?
(2)宋朝管理“市舶”的机构出现在哪些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