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3班王小刚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 统一国家的建立 B. 中华文明的起源
C.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征
3、一次殿阁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中有没有请客,客人是谁,宋濂一 一如实回答。朱元璋很满意地说:“你没有欺骗我。”朱元璋如此清楚宋濂的行踪是因为他设立了( )
A.三司 B.东厂 C.锦衣卫 D.西厂
4、朝廷开设科目,士人自由报考,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重要依据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5、下列关于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政权并立和经济重心南移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
B.南宋、辽、西夏、金是同时并存的
C.岳飞抗金维护了中原人民的利益,值得历史肯定
D.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议和
6、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下列史实与国共合作有关的是()
①黄埔军校的建立 ②解放战争的胜利 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④抗日战争的胜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能够吃上自己种的大米饭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8、《红楼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学的重要贡献,对此评价的最主要依据是( )
A.它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B.它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C.它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命运
D.它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9、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是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0、宋神宗在论及东南市舶之利时说:“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昔钱(指吴越政权)、刘(指南汉政权)窃据浙、广,内足自富,外足抗中国者,亦由笼海商得术也。”材料表明宋朝统治者( )
A.重农抑商 B.大力发展造船行业
C.重文轻武 D.重视发展海外贸易
11、下列人物中,对女真族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人物是( )
A. 耶鲁阿保机 B. 元昊
C. 铁木真 D. 努尔哈赤
12、宋朝传统的节日中,元旦是指今天的
A.中秋节 B.元宵节 C.春节 D.重阳节
1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一诗句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下面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隋文帝时开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②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是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
③进士科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
④科举考试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
⑤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③④
D. ①②③
14、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A. 蔡伦
B. 毕升
C. 郑和
D. 郑成功
15、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A.秦朝创立皇帝制
B.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
C.清朝设立军机处
D.明朝废除丞相制
16、2018年3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台湾旅行法》,严重侵犯了中国利益,助长了“台独”势力的气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期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台湾,元朝时台湾正式归属中央,元朝管理台湾的机构是
A.江浙行省
B.澎湖巡检司
C.闽浙行省
D.台湾行省
17、下列帝王在《资治通鉴》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元世祖
18、南宋与金议和,双方约定的界线是
A.黄河至海河为界 B.划长江为界
C.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 D.以长城为界
19、如图是公元1111年中国境内政权并立形势图。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政权分别是
A.西夏、辽、北宋 B.辽、西夏、北宋
C.金、西夏、南宋 D.西夏、金、南宋
20、下列这些记录北宋古人的生活片段,其中描述有错误的是
A.农民跨坐秧马在田间劳作 B.在瓦子里看武术表演
C.满心欢喜地等待中秋节的来临 D.品尝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玉米;
21、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后期(1624年),_____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_____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_____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台湾府的设置: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_____,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_____。
(3)台湾建省:______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22、安史之乱背景: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各地的__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___于一身,势力膨胀,形成___的局面。
23、为加强对文人的控制,明朝采取的方式是________;清朝康、雍、乾时期大兴________。
24、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______登上皇位,赵构就是______,后来定都临安,史称_____。
(2)岳飞抗金:岳飞统率“______”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3)岳飞被害:宋高宗和权臣______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______”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4)宋金和议: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______,双方以淮水至______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5)宋金对峙:金迁都燕京,改名为______。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______一隅。
25、列举题(填空):
(1)隋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通 ,南达 ,全长 。
(2)宋代发明的新的农具—— ;兴起于北宋,我国著名的瓷都—— ;北宋前期,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主要的稻米产区—— 、 。
(3)北宋画家 的 生动反应了东京城内外和汴河两岸商贩云集、交易繁忙的景象。
(4)北宋词人 词作意境高远,豪迈雄浑,开创豪放词派;婉约派女词人 生活在两宋之际,前后期词作风格迥然不同;靖康之变后南宋的豪放派词人 词风慷慨奔放,词作充满豪迈气概和爱国情怀。
26、宋朝海外贸易繁盛,在主要港口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________。
27、明成祖称帝后,派_____ 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海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28、随日本遣唐使一同来中国的还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9、宋太祖为强化中央集权,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在地方上设置___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0、请依据提示把相关的事例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宋代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南方的_____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②宋代南方的手工业兴旺:____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③宋代南方的商业繁荣:集市发展,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
④两宋时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到长江流域,_____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⑤宋代重视海外贸易:设置____机构管理海外贸易,贸易范围广泛。
31、将下列历史现象(事件)与相关人物连接起来。
32、唐朝时期,中外交往非常频繁。请列举出两位为中外交往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
33、唐宋元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是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元代海陆交通都十分发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多在南方,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有广州、泉州,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
材料三: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海上交通范围也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与中国有贸易的国家达到140多个,许多西方人慕名而来。
材料四: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转变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1)用史实说明唐朝时期中外的友好交往(陆路、水路各一例)。
(2)宋代对外贸易海港为何多在南方?当时设立的“专门机构”是什么?
(3)试举一位元朝时期慕名而来的西方人?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的技术条件有哪些?
(4)材料四中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