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 | “微子受封”“妇功”“市井”“司南” |
② | 政事堂、越窑、高转筒车、“士大夫画” |
③ | “腹里”、木活字、北曲、“赵体” |
④ | 象郡、“直道”、灵渠、小篆 |
A. ①②④③
B. ①④②③
C. ③②①④
D. ①④③②
2、下面是学生整理的学习笔记,下列选项与笔记内容相符的是
A.社会动荡不安
B.休养生息政策
C.海外贸易发展
D.闭关锁国政策
3、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有( )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②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 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 ④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芳芳参加中央电视台网上答题节目,遇到一道人物判断题:“他是个‘特级英雄’,他是志愿军战士,他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而壮烈牺牲。”请你帮她判断一下该人物是( )
A.邱少云
B.董存瑞
C.张思德
D.黄继光
5、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A.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鸭绿江边,西至临洮
6、康熙皇帝时为抗击沙俄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城所组织的两次重要战役是:
A.雅克萨之战 B.尼布楚之战 C.萨尔浒之战 D.山海关之战
7、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 )
A. 统一蒙古 B. 建立元朝 C. 修筑长城 D. 开发江南
8、《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háng)(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这一做法反映的实质是( )
A.扩大六部权力
B.改革丞相制度
C.扩大地方权力
D.加强君主专制
9、下列对我国石窟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石窟是封建统治阶级宣传佛教的产物
②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和绘画艺术的宝库
③莫高窟是世界艺术宝库之一
④石窟艺术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10、2015年9月30日习近平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回族形成于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清朝
11、我国古代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扰,保护中原农耕文明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伟大工程是
A. 都江堰
B. 明长城
C. 大运河
D. 北京故宫
12、“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这首经典名曲《天堂》被我们经常吟唱。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过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 成吉思汗
B. 忽必烈
C. 耶律阿保机
D. 完颜阿骨打
13、如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搜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A. 蒙恬北击匈奴
B. 张骞出使西域
C. 岳飞抗金
D. 文天祥抗元
14、某班同学准备表演一部反映唐朝对外关系的历史剧。下列素材可以选择的是( )
A. 鉴真东渡 B. 马可·波罗来华 C. 戚继光抗倭 D. 雅克萨之战
15、“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一首《精忠报国》唱得我们热血沸腾。这首歌曲颂扬的是南宋抗金英雄
A.寇准
B.岳飞
C.韩世忠
D.辛弃疾
16、“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材料中的“闯王”指
A.黄巢 B.陈胜 C.赵匡胤 D.李自成
17、下面是小明同学制作的“元朝中央机构示意图(局部)”,其中“?”处应填入( )
A.中书省
B.宣政院
C.枢密院
D.御史台
18、科技文化发展水平是一个时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下列各项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资治通鉴》编成②雕版印刷术的发明③“麻沸散”的研制使用④《齐民要术》的问世
A. ③①②④ B. ③④②① C. ④③①② D. ③②④①
19、《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国耻”是指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辽灭金
D.蒙古灭南宋
20、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采取了一系列猎施,其中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行省制 D.厂卫制
21、明朝中期的________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清代________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22、两宋时,原产于越南的 ______ 由福建推广到江淮一带, ______ 成为著名的瓷都。
23、王安石变法
(1)背景: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2)时间:_____年
(3)支持者:_____
(4)目的:摆脱_____,实现_____。
(5)主要措施:
①经济方面:募役法、_____、农田水利法
②军事方面:_____
(6)成效: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_____有所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0000多处。
(7)结果: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24、_______称帝后,多次率军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西夏也遭受很大损失。后来,双方订立和约。
25、(1)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且其作品被称为“诗史”的诗人是____。
(2)“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评价的是宋代词人____。
(3)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其代表作品是_____。
(4)关汉卿是元杂剧的杰出作家,他的______是一部到今仍“感天动地”的伟大作品。
(5)清代的小说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的是曹雪芹的_____。
26、唐代书法名家辈出,___________的书法具有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的特点。
27、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从________开始,到________时最后完成。
28、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____________,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_______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9、观察如图政权并立形势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政权名称:
A B C
(2)A和B之间订立了一个盟约,使他们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这个盟约是
30、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是因为签订了________。
31、请对下列著作与相关作者进行搭配
李白 《长生殿》
苏轼 《水浒传》
关汉卿 《春夜洛城闻笛》
洪昇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施耐庵 《窦娥冤》
宋应星 《天工开物》
32、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皇帝。
(1)建立隋朝_____
(2)建立唐朝____
(3)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_____
(4)建立北宋_____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柳宗元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陈陶《陇西行》
材料二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过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材料三 老儒钱宰低声吟咏的小诗:“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明太祖很快得知此事。
材料四 雍正帝曾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群趋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
(1)材料一中,唐太宗推行怎样的民族政策?柳宗元的诗描述了哪一史实?《陇西行》中的“胡”指的是哪一民族?列举一个唐朝时“贵主和亲”事例。
(2)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在政治制度上“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依据材料二归纳钱穆认为“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的主要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3)材料三中明太祖能够很快知道钱宰低声吟咏的小诗依靠的是哪一特务机构?明成祖又增设了哪一同类性质的机构?
(4)结合材料四,指出雍正帝采用怎样的对内政策?材料中统治者认为“工贾皆其未也”,这样的认识和做法给18世纪后的中国带来哪些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