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是对历史事实的表述;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明代景德镇的青花瓷畅销海内外
B.明清时期形成的商帮有山西的晋商和安徽的徽商
C.清朝的文字狱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D.明长城东起辽东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
2、《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郭沫若称: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肯定武则天的史学家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执政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D.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
3、生活在隋唐时期的人们能感受到这一时期社会的最主要特点是
A.政权的分立
B.繁荣与开放
C.由盛转衰
D.君主专制的强化
4、某同学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下列所示的一些素材,由此判断手抄报的主题是
①成继光抗倭 ②顺治帝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 ③乾隆帝帝平定太、小和卓叛乱
A.民族关系的发展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D.封建社会的危机
5、隋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朝代,以下评价正确的是( )
A.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实现统一 B.依据门第选拔官员
C.隋文帝不恤民力,暴政而亡 D.在制度、建设方面颇有建树
6、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灭亡唐朝的人物是
A. 黄巢 B. 朱温 C. 安禄山 D. 赵匡胤
7、宋太祖时期采取了以下措施。这些措施从根本上( )
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各州除必要支出外,其余税收由中央掌控。 |
A.削弱了地方财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推动了经济繁荣
8、创制图示两种农业生产工具的朝代为
A.隋朝 B.唐朝 C.南宋 D.元朝
9、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的是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
③“一国两制”构想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0、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喝茶已成为多数中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而且随着人们健康消费观念的普及,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喜爱和追求。南方普遍种植茶树始于
A. 宋朝
B. 唐朝
C. 明朝
D. 隋朝
11、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 澎湖巡检司
B. 台湾行省
C. 台湾府
D. 宣政院
12、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 )
A.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 黄河流域政权更迭频繁
C. 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D. 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13、下列不属于清朝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措施是
A. 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
B. 册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
C. 设立澎湖巡检司
D. 在拉萨设置驻藏大臣
14、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 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通运河 B. 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
C. 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 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灭亡陈朝
15、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是在( )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元朝
16、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和文学的成就表述错误的是
A.我国古代文学的主流形式为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B.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C.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和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D.明代科学家李时珍所著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7、在比较重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的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8、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下列文物都是在清朝时颁发的,这些文物反映出( )
A.清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清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机构
C.清朝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D.清朝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19、如下图所示笔记,与此图中科技文化成果对应的历史时期是古代辉煌科技文化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0、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15年结束,已经完成总共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工业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C.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 D.“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21、唐朝三省六部制中分管政务的是______;秦朝时负责监察的机构是______。
22、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______登上皇位,赵构就是______,后来定都临安,史称_____。
(2)岳飞抗金:岳飞统率“______”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3)岳飞被害:宋高宗和权臣______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______”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4)宋金和议: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______,双方以淮水至______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5)宋金对峙:金迁都燕京,改名为______。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______一隅。
23、填空题
(1)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____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2)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加以管理。
(3)经济重心从唐朝中期开始南移,到____最终完成。
(4)元朝设置____,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5)随着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出现娱乐兼商业场所____。
24、唐与新罗的关系
(1)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____学习中国文化。
(2)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____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____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半岛的____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25、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是________;随着民族融合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
26、(1)高僧玄奘著有《_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________时期出现的,叫做______。
(3)宋朝时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______。
(4)诗圣是______。
(5)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______,为了有效管理,该王朝实行______制度。
(6)为中日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唐代高僧______六次东渡日本。
(7)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少数民族是______。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朝代。
(1)开通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2)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简车等生产工具
(3)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4)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马铃薯、花生等
28、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
29、中国政府与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了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________;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的方针是________。
30、10世纪初(916年)契丹族首领__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辽)。
31、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疆域辽阔。将下列朝代与其发生的民族、边疆事件对应连线:
唐朝 岳飞抗金
宋朝 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元朝 设置台湾府
清朝 文成公主入藏
32、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社会变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提示,写出正确的答案。
(1)唐太宗勤于政事,虚心纳谏,用人唯贤,使唐朝国力增强,史称_________________。
(2)唐玄宗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_________________。
(3)持续八年动乱,导致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
(4)他主持编写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与司马迁并称为“史学两司马”。他是_________________。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疆域图和某机构印章
材料二 丘逢甲评价郑成功:“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河山,为天下读书人顿生颜色;驱外夷出境,开辟千秋新事业,愿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材料三 “清朝重新统一西藏以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在总结前朝治藏尽管和本朝治藏实践的基础上,逐步通过册封、定制、设官、驻军、用兵等举措巩固了对西藏的统治,在一段时期内达到了维护清朝在西藏统治的目的,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回答元朝管辖西藏地区的中央机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驱外夷出境”是哪一历史事件?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清朝管辖西藏地区的两项具体措施。
(4)除了材料三之外,清朝还在东北和西北方向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哪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