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社会变革
B.民族团结
C.和平交往
D.反抗侵略
2、我国的历史是由整个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在其发展长河中,出现了许多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中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封建政权是(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3、被后世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是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徐霞客游记》
4、清朝乾隆皇帝给英国国五的信函中写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清朝统治者采取的对外政策是
A.君主专制制度 B.闭关锁国政策
C.重农抑商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5、它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外国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是指:
A.《农政全书》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6、“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这描绘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朝代的疆域
A. 秦朝
B. 唐朝
C. 元朝
D. 宋朝
7、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8、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的时间是( )
A.605年 B.608年 C.610年 D.618年
9、据史料记载,清乾隆时期,这一城市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千金”。该城市是:( )
A.北京
B.广州
C.苏州
D.南京
10、小明看完《乔家大院》后,了解到主人公乔致庸是一位典型的晋商。晋商形成于( )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1、隋唐时期,中国经济达到鼎盛是在时期。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12、元朝时期,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做出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近入中南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城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与汉族没有什么差别。这反映了
A. 元朝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B. 元朝时期出现了民族大交融
C. 各民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 D. 元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3、下列哪部小说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 )
A.《红楼梦》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
14、朱元璋称帝的地点在应天,即今
A. 北京
B. 西安
C. 南京
D. 洛阳
15、数百年来,人们一直尊崇和怀念岳飞。下列阐述的怀念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 岳飞一生廉洁正直精忠报国
B. 他领导的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C. 岳飞抗金让南方人民免受战争灾难,创造了江南相对安宁的环境
D. 岳飞出生于河南汤阴
16、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 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 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 玄奘的亲身见闻被写成《大唐西域记》
17、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 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B. 东起山海关,西到陇西
C. 东起辽东,西到嘉峪关
D. 东起鸭绿江,西到陇西
18、下列人物中,曾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
A.施琅
B.戚继光
C.郑和
D.李白
19、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底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如下图,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
20、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是( )
A.罗荣桓
B.彭德怀
C.陈毅
D.刘伯承
21、宋元时期中外交通概况:宋代由于_______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_______建立后,海路和陆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22、明代杰出药物学家李时珍,经过27年的努力,编写出《____________》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_____________》
23、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赶走沙俄侵略者,保卫祖国边疆的皇帝是________。
24、宋金绍兴议和后,双方以淮水至 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 局面形成。
三、解答题(共3小题)
25、既有南曲的轻柔婉转,又有北曲的激昂声腔的戏曲是________。
26、明成祖在位期间,郑和前后其次下西洋,最远到达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27、南宋____(人物)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徽调不断吸取昆曲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____”。
28、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且他的统治有“开元盛世”之称的是___________。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明经科和__________。
29、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________通史。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是《________》。
30、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建立时间是_____年,建立者是宋太祖_____,都城是_____(开封)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①措施:
在军事方面,解除_____将领的兵权;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行政方面,在中央,采取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派_____担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设_____分权。
在财政方面,设置_____,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②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_____大大加强。
31、连线题
32、列举唐玄宗册封的三位少数民族首领
33、某校历史老师在复习教学中创新作业主体,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整理、交流建构知识框架。以下是小叶和同学们的学习片段,请你与他们一起交流分享。
(片段一:小叶的成果展示)
(片段二:生生交流)
小叶的知识框架让同学们对“对外关系”专题有了宏观认识。但也有同学提出一些想法:
小陈同学:我还想知道对外交往和平方式中是否还存在其他方式。请举例说明。
小江同学:我不清楚对外交往中有关“战争”的史实。
小高同学:这一框架缺少对实施“闭关锁国政策”原因及影响的分析。
(片段三:史料研读)
“盛世”是指我国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特定阶段。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多个“盛世”
完成下列要求:
(1)仿照片段一中小叶的“知识框架”形式,构建关于“民族关系”的知识结构图。
(2)请你结合所学,代小叶同学分别解决三位同学提出的问题。
(3)概括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盛世”的主要原因。(至少说出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