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宋祖”指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宋太宗
D.宋太祖
2、在宋代不可能发生的事是
A.茶楼里坐满了士大夫和商贩工匠 B.家里可以用上景德镇烧制的瓷器
C.在剧院可以看到《窦娥冤》 D.商业贸易区用纸币进行交易
3、"元稹在《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朝时期
A.对外文化交流密切
B.胡人学习汉文化
C.胡乐在全国盛行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4、下面所列农具,唐朝时发明的农具有( )
①楼车
②曲辕车
③翻车
④筒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如下图《日本的和同开宝》反映的主题是( )
A.中外交流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6、《剑桥中国隋唐史》中提到:“在高祖统治初期,这个体制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麻烦,导致了行政混乱,高祖有时不得不亲自颁布诏令……制度逐步被合理化,在唐太宗中叶,每一省的职能都得到明确的分工。”“这个体制”是什么?( )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
7、同学们进行主题研究时,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的发达
D.人口的增加
8、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写下“三更”“三别”,被称为“诗圣”的是
A.苏轼 B.杜甫 C.白居易 D.辛弃疾
9、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诗人是
A.韩愈
B.白居易
C.李白
D.杜甫
10、清朝人廖燕在《明太祖论》中记述:“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根据材料推断,明太祖为“愚天下之心”而采取的“取士”
A.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不利于皇权的加强
C.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D.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11、李白的诗歌的特点是( )
A. 直白如话 B. 沉郁悲怆 C. 豪迈奔放 D. 委婉清新
12、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下列哪项是安史之乱爆发的最主要原因
A. 严重的灾荒
B.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
C. 节度使权力的膨胀
D. 朝政的荒废
1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大诗人杜甫的这首诗称颂的是
A.文景之治
B.开元盛世
C.贞观之治
D.康乾盛世
14、隋朝大运河的主要社会作用是
A.加强北部边防 B.巩固隋朝统治
C.便于隋炀帝南巡 D.促进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15、关于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说法错误的是( )
A.海上、陆上丝绸之路并举
B.造船和航海技术有较大发展
C.只有陆路交通没有海路交通
D.与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16、“隋唐盛世”表象上是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国力强大,实质是制度创新和推崇开放交流。制度创新激发了社会活力,你认为隋唐时期最重要的制度创新应该是:
A.创立并完善科举制,用考试招录官员
B.创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儒家思想的影响
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
17、“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明朝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
A. 山海关
B. 居庸关
C. 嘉峪关
D. 雁门关
18、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 北宋 B. 南宋 C. 元朝 D. 明朝
19、“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历史上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选拔人才的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0、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A.陕西省
B.北京市
C.云南省
D.河南省
21、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战乱局面的朝代是
22、北京城成为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是在________时期。
23、唐朝时期,名家辈出,文学艺术成就斐然。
(1)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其代表诗人 被誉为“诗圣”。
(2)唐朝大书法家 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3)唐朝著名画家 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24、火药传播与作用:中国的_______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_______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_______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25、__________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定都______,史称_____。
26、____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____》的作者是明代杰出科学家宋应星,该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27、宋词风格多样,内容广泛,杰出代表人物有豪放派的__________ ,婉约派的_________ 。
28、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______,负责管理澎湖和______(今台湾)。
29、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1616年,_____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__________。
30、唐太宗时期,__________远嫁吐蕃,奠定了汉藏两族密切交往的基础。元朝时各族人民长期杂居,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__。
31、中国古代文化灿烂,科技成就领先世界。请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贡献连起来。
毕昇________ ①编写《资治通鉴》
司马光________ ②发明活字印刷术
李时珍________ ③编写《本草纲目》
徐光启________ ④编写《天工开物》
宋应星________ ⑤编写《农政全书》
32、列举唐玄宗时期唐朝农业发展的表现。
33、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七年级某同学以“隋明在历史上的贡献”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一起进行研究。
材料一 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标志是什么?这次统一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 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2)为改变材料二所反映的弊端,随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什么措施?
材料三
(3)读材料三隋朝大运河图,请写图中大运河的A、B点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场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