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社会经济发展
C. 开通京杭大运河 D. 实现国家统一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开始于(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3、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中,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1279年我国
A.隋朝灭陈完成统一 B.明朝建立西洋归附
C.元灭南宋统一全国 D.清朝建立台湾建制
4、下列选项中,说明我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的是( )
A.辽、西夏、金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B.“苏湖熟,天下足”
C.南宋临安人口超过百万 D.元朝统一
5、唐代诗人社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廉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该诗称颂的“封建盛世”是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6、有学者对澶渊之盟这样评价:“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不过是两个兄弟之间的纠纷,况且50万‘岁币’只是北宋两个县的收入……不仅换来了近百年的边境和平,还打开了辽国的市场,向辽国倾销自己的文化和商品……”该学者认为澶渊之盟
A.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
B.对双方都是平等、公正的
C.给宋朝带来沉重的负担
D.促进了两国的交流发展
7、“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衔。”穿越历史时空隧道,假如你跟着郑和的船队,下列哪个地方没有到过
A. 印度洋沿岸 B. 红海沿岸 C. 非洲东海岸 D. 地中海沿岸
8、石榴,中国传统文化视为吉祥物,多子多福的象征,恰如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多民族特色。石榴果成熟后,多室多籽,籽粒饱满,颗颗相抱,正如我国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用“像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来比喻“各民族团结”,形象贴切、寓意深刻、饱含期望、意境深远。下列诗句中最能体现古代民族交融的是 ( )
A.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B.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C.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D.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9、宋朝时的“瓦舍”指的是( )
A.农村的娱乐场所 B.城市的娱乐场所
C.农村的集会场所 D.城市的集会场所
10、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下列体现北宋在政治上“夺其权”措施的有( )
①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②分解相权
③设通判监督知州
④设置转运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1644年明朝崇祯皇帝自缴,明王朝灭亡。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B.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C.李自成攻入北京城
D.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12、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最终完成于( )
A.元朝时期
B.明朝时期
C.南宋时期
D.北宋时期
13、穿越时空隧道,你回到了明朝参加科举考试。下列做法不符合当时规定的是:
A. 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
B. 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答题
C. 用八股文的文体答卷
D. 文章中自由发挥自己对时事的见解
14、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行省
D.宣政院
15、《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遭遇了车裂的命运。因为变法触动贵族利益。这一项内容是
A.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B.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治理
C.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徭役
16、有学者指出,中国此时期(宋朝)的航海科技是领先全世界的。中国造的有分舱区的大船——包含四层甲板、四或六桅……航海图用罗盘导向,这种科技远远超过西亚与欧洲。当时造船业发达的地区是
A. 广州
B. 杭州
C. 景德镇
D. 开封
17、西子湖畔,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看见两尊铸铁跪像,触景生情,十分惭愧地写下了两句诗“自从贼后不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你知道这位读书人为了何事发出这种感慨?
A.秦桧抵抗金军
B.秦桧陷害岳飞
C.岳飞抗金
D.靖康之变
18、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体通史
C.断代史
D.记事本末体通史
19、下列事件,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是
A.反击突厥 B.澶渊之盟 C.唐蕃和亲 D.三征辽东
20、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A.秦始皇 B.隋文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21、唐朝由盛转衰开始于____________。
22、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
23、新罗仿唐采用___________选拔官吏;朝鲜的___________也传入中国。
24、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________日益腐败。
(2)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________。
25、________的诗歌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享有“诗仙”的美誉。________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牡丹亭》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26、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宋朝实行了______政策;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27、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获得了很大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________,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________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________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2)商业:
①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________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________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如吴江县的________镇;湖北的________镇在明朝中期逐渐发展起来;在北京、江宁、________、________、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________,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②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如________、徽商等。________主要贩卖粮食、食盐、________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________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________”,便于货币流通。徽商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________、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28、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________ ,西北至__________ ,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_________ ,东临太平洋,东南到___________及其附属岛屿,包括__________ 、赤尾屿等。
29、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________。
30、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________”之称。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编的《________》,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31、将下列剧作家及其作品连线。
A、汤显祖 ①《桃花扇》
B、洪 昇 ②《牡丹亭》
C、孔尚任 ③《长生殿》
32、为中外友好交往或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
(1)不远万里,六次东渡日本________
(2)西游天竺,求取真经________
(3)隋唐最著名的书法家________、________
(4)史学两司马指的________、________
(5)宋朝豪放派词人代表________、________
33、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历史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自古以来中国境内各民族都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做出来自己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隋唐、元明清时期是我国边疆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和巩固的重要时期。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政治开明包容、对外开放、能够重视和正确处理和发展与少数民族良好的民族关系,能够重视并积极发展对外友好关系。
——编者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李世民
材料三:下图,唐蕃会盟碑
(1)列举两汉重视建立与少数民族友好关系的例子两例。
(2)据材料二说明唐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举例说明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与我国哪一个少数民族和地区亲密友好的民族关系?这个民族和地区在元朝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