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评书“黄袍加身统天下,五代纷争从此休。”讲的是后周大将赵匡胤的故事。故事中“黄袍加身”的主角赵匡胤就是后来的
A. 宋真宗
B. 宋太祖
C. 宋太宗
D. 辽太祖
2、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汉朝
3、泉州地区出现多处回族村庄,对回族的评述错误的是( )
A. 元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典型事例
B. 信仰伊斯兰教
C. 中国人与欧洲人通婚融合的产物
D. 中华重要一员
4、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A.涿郡
B.洛阳
C.长安
D.余杭
5、城市发展见证历史变迁。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127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
A.洛阳 B.长安 C.大都 D.临安
6、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 生产,是“国之大计”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外贸
7、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将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蒙古灭金
②蒙古灭西夏
③元朝统一全国
④元朝建立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①③②④
8、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其内容
A.反映了地主阶级的要求与愿望 B.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与愿望
C.反映了太平天国提倡男女平等 D.反映了农民起义军的发展历程
9、宋朝十分注重农业的发展,积极引进外国品种。下列农作物,由越南引进我国的是
A.玉米
B.棉花
C.占城稻
D.甘薯
10、完善科举制,首创殿试和武举的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11、下列对清朝疆域四至说法正确的是( )
A.西北至西伯利亚 B.东北至喜马拉雅山脉
C.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D.西南至巴勒喀什池
12、明朝时,手工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当时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
A. 苏州 B. 广州 C. 景德镇 D. 杭州
13、史书记载:“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昭,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王朝是。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14、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 )
A.东汉
B.东晋
C.西晋
D.三国
1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下面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隋文帝时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B. 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C. 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确立,推动教育发展
D. 唐玄宗时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考试科目
16、“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如冰如玉。它与唐代的文苑艺术交相辉映,在工艺美术领域里开创了一个新的世界。”这段话是对下列哪一内容的评述
A.越窑青瓷
B.邢窑白瓷
C.唐三彩
D.半坡彩陶
17、1986年我国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颁布的法律是
A. 《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8、据史书记载,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中有很多人曾经担任节度使。如朱温(后梁)是唐宣武节度使,石敬瑭(后晋)是后唐河东节度使。据此分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B.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C.节度使往往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
D.“五代十国”是指唐朝灭亡后,北方先后出现的五个政权,南方出现的十个政权
19、明朝为了加强皇权设置了许多机构。如:①五军都督府 ②锦衣卫 ③东厂 ④内阁等。这些机构主要用于监视官民、掌管侍卫、缉捕、刑狱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0、中国古代帝王除有姓名之外,还有庙号、谥号和年号。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谥号是帝王死后,朝廷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的名号。请你判断下列属于年号的是( )
A.太祖
B.开元
C.高宗
D.文帝
21、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 管理海外贸易;元朝在中央设置 ,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
22、唐太宗时期的统治,被称为“________”;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________”。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维持了约1300年的选官制度一一
(2)唐朝时日本派到中国的使节称为一一
(3)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叛乱一一
24、隋唐定都____,北宋定都东京,元朝定都_____,中国政治中心完成了由关中到中原,由中原到北方的转移。
25、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______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26、请根据下列提示,列出相对应的内容。
(1)唐朝创制造型精美,色彩艳丽,闻名中外的瓷器——
(2)爆发于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 ——
(3)南宋和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4)宋朝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5)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民族——
27、唐朝最盛时,疆域广阔,人口众多,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帝国。请根据“唐朝疆域图”填写唐朝疆域四至。
唐朝疆域四至:
东至:______;西迄:________;
北达:________;南抵:________。
28、读《明长城示意图》及ABC所示的内容,将ABC代码填在图中相应
的方框内。
A.嘉峪关
B.明都城
C. 鸭绿江
29、拓展:四等人制元朝统治者为维护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将全国居民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等级。四等人在政治、经济、法律上是不平等的。这种民族歧视政策,引发社会动荡,成为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0、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①背景:______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②目的:学习中国的______
③影响:把唐朝先进的______、天文历法、文字、典籍、______、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
①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______。
②贡献:在日本传授______,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31、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疆域辽阔。将下列朝代与其发生的民族、边疆事件对应连线:
唐朝 岳飞抗金
宋朝 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元朝 设置台湾府
清朝 文成公主入藏
32、宋元时期,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有战有和。
(1)澶州之战时,寇准力劝__________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2)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________灭亡。
(3)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__________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33、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初,宋太祖吸取了唐朝中期以来的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选用文官到地方任知府、知州等职,代替节度使管理地方政事,用以压制武将的权力。同时,文官可以担任统兵的将帅,武将却往往只是副帅,受文官的监督和管束,因此,宋代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
——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材料二:行省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它的建立总体上保证了国家的统一。明朝地方的行中书省一称虽亦废止,到了清代,行省之名又再恢复,行省制一直沿袭下来,影响直至今日,成为地方的最高行政机关。
——《行省制度研究》
材料三:(康熙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派兵驻守。施行“展界开海”政策,离乡背井之人纷纷还归乡里,认故亩,以耕以凿,渐次垦辟,至无旷土。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名家讲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主要是指什么?为此,宋太祖釆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中的行省制度最先建立于哪一朝代? 根据材料二归纳行省制度的现实意义。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台湾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是哪一年? 根据材料概括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