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一张示意图,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的主题是( )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C.唐朝创新中央官制
D.东汉加强专制统治
2、唐代的文人雅士喜欢饮茶。关于茶具的选择,陆羽在《茶经》中曾经提到“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你知道“越瓷”是对哪种瓷器的赞美吗?
A.唐三彩
B.白瓷
C.青瓷
D.青花瓷
3、一位外国人在描述隋朝大运河时写道:“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
A.江都、涿郡
B.余杭、涿郡
C.余杭、江都
D.广州、余杭
4、直到17、18世纪时,日本药店的药袋上,还印着鉴真的图像。这最可能是因为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的同时,还传播了中国的
A.文学
B.医药
C.书法
D.建筑
5、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史书记载政府仓库的积蓄可供开销五六十年。与这种局面的形成无关的是
A. 国家统一 B. 发展生产 C. 开凿运河 D. 加强中央集权
6、1005年,宋辽盟约:“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A. 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 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 以后辽宋之间保持长时间和平局面 D. 阿骨打建立大金
7、“它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被誉为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材料中的“它”是
A.《天工开物》 B.京剧 C.《农政全书》 D.昆剧
8、“水激轮转,众筒兜水……以灌稻田……绝胜人力。”该史料反映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 曲辕犁
B. 筒车
C. 翻车
D. 秧马
9、《元史·地理志》记载:“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和内地一样管理)。”该材料意在说明元朝( )
A.对边疆赋役征收水平高
B.中央对边疆的管辖加强
C.内地与边疆的差别消失
D.元朝疆域历史上最辽阔
10、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一
D.大都闻名世界
12、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此书是( )
A.《西游记》 B.《大唐西域记》
C.《徐霞客游记》 D.《水经注》
13、中国本土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科学家屠呦呦认为《肘后备急方》及《本草纲目》对青蒿素的发现是起了很大作用的,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于《本草纲目》的关注,这本书的作者是
A.华佗
B.张仲景
C.孙思邈
D.李时珍
14、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回归祖国,摆脱了哪国控制和压迫?
A.沙俄 B.英国 C.日本 D.荷兰
15、秦朝和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两个极为相似的朝代,下列属于他们相似之处有
①都有制度创新
②都亡于暴政
③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而统一
④都有一项了不起的工程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历史上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7、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口号是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 )
A.瓦岗寨起义 B.黄巢起义 C.朱元璋起义 D.李自成起义
18、“通济渠西通河(黄河)洛(洛水),南达江(长江)淮(淮水)……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开凿
A. 加强民族融合
B. 加重人民负担
C. 加速隋朝灭亡
D. 促进南北交流
19、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下列对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宋朝时小麦产量跃居粮食作物的首位
B. 宋代时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
C. 当时丝织业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北方
D. 宋代商业繁荣但是经商时间受到限制
20、下表是明淸时期“文字狱”次数的粗略统计,这些数据的变化最能体现
时期 | 明太祖 | 康熙帝 | 雍正帝 | 乾隆帝 |
次数 | 19 | 12 | 17 | 130 |
A. 君主专制的强化
B. 大一统观念加强
C. 科举制度的僵化
D. 儒家独尊地位确立
21、康熙时,设立_____,选择亲信文臣入值,协助皇帝拟谕旨,发布政令,加强皇权;雍正时期,______的设立,君主专制到达顶峰。
22、唐朝三省六部制中分管政务的是______;秦朝时负责监察的机构是______。
2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________和________。
24、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___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该书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25、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________”,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
26、宋朝的______政策,杜绝了武将跋息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巩固;清朝的______政策造成了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7、饮茶在_______时期开始风靡全国;元朝时最著名的戏剧的代表作是______。
28、以盟约的方式达成和解是解决纷争的方式之一。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北宋与________两个政权之间订立的。此外,宋与________也订立了合约,党项族首领元昊要向宋称臣。
29、唐朝的全盛局面出现__________在位时期,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0、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______的《红楼梦》。
31、连线题:今天的许多传统节日,在宋代就已经有了,请将下列古诗与节日用线连接起来。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元宵节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春节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中秋节
32、请根据提示信息列举出相关的思想文化成就
(1)北宋毕昇发明的新技术_______
(2)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_______
(3)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_______
(4)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_______
33、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万世师表”赞誉的是哪一位思想家?请结合所学,说出他在治国及教育方面的主张。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说出图1和图2所示的两个文化遗产名称。任选其一,说明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3)结合所学,说出材料三中与图1相关的历史事件名称。综合两张图片内容概括一个共同主题。
材料四: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年,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水每斗十五钱。
——杜佑《通典》卷七
材料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统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财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社甫《忆昔》
(4)依据材料四、五描述并结合所学,概括唐朝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社会状况。(三个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