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古代某著名小说有一片段是:“那国王急降金牌:‘着锦衣卫快到金光寺取贼来,寡人亲审……’”判断该小说最早应该成书于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2、1644年,历经276年的大明最终走向毁灭,其灭亡的直接原因是( )
A.明将吴三桂的临阵倒戈 B.东北满清势力崛起
C.陕北一带连年爆发旱灾 D.李自成军攻陷北京
3、下图中央权力机构的变化开始于( )
A.明太祖朱元璋 B.明成祖朱棣
C.清顺治帝 D.清雍正帝
4、1662年,打败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的是
A. 郑和
B. 郑成功
C. 文天祥
D. 岳飞
5、按照发明的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①火铳
②纸
③雕版印刷术
④活字印刷术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④②①③ D. ②③④①
6、“莫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这是形容隋朝大运河的什么作用?
A.阻止游牧民族南扰 B.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C.方便帝王游玩 D.征发高丽
7、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当时的应天府在今天的
A. 北京 B. 南京 C. 西安 D. 杭州
8、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 会子
B. 交子
C. 贝子
D. 铜子
9、下图是《明朝北京城平面图》,图中”①”处应是
A.当时世界上最宏大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B.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体系
C.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D.曾经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
10、下列关于“瓦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给城市生活增添了无限生机
B. 出现在宋代
C. 属于娱乐场所
D. 散布于广大农村
11、下列历史贡献中不属于隋朝的是( )
A.创设科举制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实现南北重新统一
D.完善科举制
12、唐太宗因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能体现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是
A. 遣唐使来中国
B. 鉴真东渡日本
C. 玄奘西行天竺
D. 文成公主入藏
13、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的标志是
A.市舶司的设置 B.中书省的确立
C.澎湖巡检司的设置 D.台湾府的设立
14、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漫长,政权更替频繁。下列中政权更替关系成立的是
A.581年隋朝取代北周
B.960年,北宋取代唐朝
C.1276年,金灭掉南宋
D.1368年,明朝灭掉蒙古汗国
15、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市舶司 B.广州十三行 C.节度使 D.遣唐使
16、下列历史人物与著作搭配正确的是
A.孔尚任《长生殿》
B.洪昇《桃花扇》
C.宋应星《天工开物》
D.马致远《牡丹亭》
17、修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红山之巅,作为西藏地标之一,它阅尽了千年沧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下列史实中属于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是( )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顺治帝和康照帝册封了达赖、班禅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①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18、《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起义 B.隋朝灭亡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炀帝暴政
19、苏轼赞扬唐朝的一位大书法家:“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苏轼称赞的是
A. 欧阳询
B. 颜真卿
C. 柳公权
D. 王羲之
20、《贞观政要》记载:“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任)其耕稼,此则富矣。”贞观时期,体现上述思想的措施是( )
A. 减轻劳役,发展生产 B.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D.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21、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于605年开始开凿沟通南北的大运河。请完成下列有关隋朝大运河的问题。
(1)请写出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各段的名称。
(2)隋朝大运河连接 、 、 、 、 五大水系。
(3)隋朝大运河全长 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加强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 。
22、唐诗
(1)概况:唐朝是中国历史上________创作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
(2)诗人代表
李白 | 他的诗歌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他因此享有“________”的美誉。 |
杜甫 | 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________”。 |
________ | 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 |
23、宋元时期海路:宋元时期造船和_______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_______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24、填空题从唐至清的历代政府,都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从而有效保证了我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请在下列空中填出正确内容:
(1)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实行(_______)的政策。
(2)元朝在新疆设立(_______)机构进行管辖,在西藏设立(_______)机构进行管辖,在台湾地区设立(_______)机构进行管辖。
(3)清朝为安定边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设置(_______)加强中央对台湾的管辖;册封(_______)、(_______),设(_______)大臣,颁布(_______)掣签制度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_______)叛乱,平定(_______)叛乱;设(_______)将军加强对新疆管辖;(_______)部回归祖国。
25、明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_。
26、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_________完成的。他于______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____________。
27、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后期(1624年),_____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_____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_____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台湾府的设置: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_____,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_____。
(3)台湾建省:______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28、宋太祖晚期:北宋与________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29、两宋时期,南方水稻种植的品种是________。
30、游历西安,站在“____________”的起点,寻踪这条沟通欧亚陆上交通道路;赤壁怀古,可以感叹昔日之战为________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1、连线题
32、人生自有诗意,诗中尽是历史。
(1)隋唐时期,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理想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
(2)杜甫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山河依旧,国都沦陷的景象,导致“国破”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
(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此处“靖康耻”指的是____(填政权名)军攻破宋都,北宋灭亡这一事件。
(4)“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中“汴州”是北宋都城,是今天的哪座城市?___________
(5)毛主席诗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位“成吉思汗”是__________族首领。
(6)兵败被俘后,写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是___________。
33、唐三彩被誉为盛唐文化最有代表性的物质载体,了解唐三彩有利于养成充分的文化自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由于釉彩以黄、绿、蓝三色为基调,并经唐代创烧,俗称“唐三彩”。唐三彩的出现、发展与唐代厚葬风气有着直接关系,多用于陪葬,少部分用于建筑和生活陈设。
——广东省博物馆《梦回大唐——盛唐艺术与生活展》解说词
材料二:资料卡:唐三彩骆驼载乐舞队俑
| 图片说明: 此俑中,舞乐者均穿着汉族衣冠,使用从西域传入的乐器。表现的是胡汉文化融合后的新舞乐。 |
材料三:唐三彩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博得各国人民赞美,一时之间群起仿制。朝鲜出现了以日常器皿为主的“新罗三彩”。日本斑现了“奈良三彩”,受皇室、贵族、僧侣喜爱,也和我国一样用作殉葬品。波斯出现了蓝色调的“波斯三彩”。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拉克、埃及、意大利等国都曾发现唐三彩。
——《略探燃唐三彩的人文价值》
材料四:2009年7月,经洛阳市科学技术局和民政局批准,高水旺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成立了洛阳唐三彩研究院,并出任院长。研究院是在国家积极挖掘、抢救和保护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形势下创立的国内唯一唐三彩科学文化研究开发机构。
——《古今结合开辟唐三彩艺术新天地》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唐三彩兴起直接相关的社会风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社会风气存在的物质基础。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该特点相关的民族政策。
(3)根据材料三,列举唐三彩被各国仿制的典型例子,并概括唐三彩的外传对欧亚文化发展的贡献。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当下对唐三彩烧制技艺的传承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传承中华传统技艺的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