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合肥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飘逸洒脱,享有“诗仙”美誉的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 2、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A. 八股取士、文字狱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焚书坑儒

    D. 闭关锁国

  • 3、毛泽东曾说:“唐明皇(玄宗)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后半辈不会做”是基于统治后期的( )

    A. 安史之乱 B. 开元盛世 C. 政治稳定 D. 开放的社会风气

  • 4、辽宋达成澶渊之盟和议时在位皇帝是

    A.宋太宗

    B.宋真宗

    C.宋神宗

    D.宋徽宗

  • 5、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舞。”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

    A. 黄巾起义 B. 八王之乱 C. 黄巢起义 D. 安史之乱

  • 6、宋朝时期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的机构是(   )

    A. 都护府   B. 中书省   C. 市舶司   D. 海关

  • 7、下列内容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不相符的是(       

    A.统一蒙古各部

    B.结束蒙古各部落混战

    C.建立蒙古政权

    D.率兵灭亡了西夏

  • 8、用文献史料探究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情况,作为首选的“工艺百科全书”是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永乐大典》

  • 9、“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句话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A. 耶律阿保机 B. 耶律大石 C. 耶律楚材 D. 元昊

  • 10、图有关的少数民族是(   

    A.东突厥    B.西突厥

    C.吐蕃     D.南诏

  • 11、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陪同印度总理莫迪参观西安大雁塔。在那里他们可以追忆两国友好往来的史实是(   )

    A. 昭君出塞   B. 唐蕃会盟   C. 鉴真东渡   D. 玄奘西行

     

  • 12、明清小说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示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的小说是

    A.《三国志通俗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 13、中国古代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以下关联正确的是(   )

    A. 蔡伦——圆周率   B. 李时珍——《本草纲目》

    C. 祖冲之——改进造纸术   D. 华佗——《伤寒杂病论》

  • 14、中印交往源远流长,下列史实能体现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是

    A.鉴真东渡

    B.张骞出使西域

    C.玄奘西行

    D.班超出使西域

  • 15、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下列可以用来验证此观点的是

    A.波斯地区的饮茶之风盛行

    B.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

    C.玄奘向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D.新罗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 16、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方向南转移的过程,至____最终完成。(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 17、宋太宗曾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为消除“内患”,宋朝(       

    A.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B.创立殿试制度

    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D.创三省六部制

  • 18、隋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朝代,以下评价正确的是(   )

    A.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实现统一 B.依据门第选拔官员

    C.隋文帝不恤民力,暴政而亡 D.在制度、建设方面颇有建树

  • 19、如下图中的历史人物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和“律宗之祖”。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顺利东渡日本

    ②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③他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④他只潜心研究佛经而不过问其他领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20、岳飞墓门上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里的佞臣是指(     

    A.赵高

    B.安禄山

    C.金兀术

    D.秦桧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元曲是由杂剧和散曲组成。代表人物是________,代表作是《窦娥冤》。

  • 22、相关链接,根据提示写出人物。

    1)她是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_______

    2)唐朝诗坛名家辈出,享有“诗仙”美誉的是:_________

    3)编写编年体巨著《资治通鉴》,记载历代王朝兴衰得失:_________

    4)《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著作,其作者:________

    5)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艺术形象的文学家:___________

  • 23、生产工具的革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发展。唐朝时期创新的耕种工具和灌溉工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下图主要概述了隋唐至明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请将横线处补充完整。

  • 25、北宋兴起的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是——

  • 26、清代的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________________

  • 27、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遭到楚王流放的爱国诗人________而产生的。

  • 28、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建立时间是_____年,建立者是宋太祖_____,都城是_____(开封)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①措施:

    在军事方面,解除_____将领的兵权;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行政方面,在中央,采取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派_____担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设_____分权。

    在财政方面,设置_____,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②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_____大大加强。

  • 29、科举考试的变化

    (1)内容:明代科举考试题目来自于“_____”“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____》为标准。

    (2)形式:明代科举考试的形式有严格规定,由八部分组成,称为_____

    (3)影响:_____内容生疏,形式呆板,又_____,严重禁锢了人们的_____。它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使应试的人被录取后成为_____

  • 30、清朝统治者以______为都城。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在此后的统治中,在政治制度方面基本上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____________,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_______学说,继承历史文化传统。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今天的许多传统节日,在宋代就已经有了,请将下列古诗与节日用线连接起来。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元宵节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春节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中秋节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宋词杰出代表人物三位。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开放是强国之路,交流才能互通有无,开放与交流是古今中外人类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标志。某班同学以“开放与交流”为主题设计了一期板报,并提出如下问题,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任务一(搜集史料——分析对外交流趋势)

    材料一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注:冕旒,代指皇帝)。

    ——唐・王维

    材料二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宋史》

    材料三  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

    (1)根据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唐代“万国衣冠拜冕旒”。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出宋代对外交往的哪些信息?

    (2)从材料三乾隆帝话语推知,清朝推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分析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唐宋至明清时期我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趋势

    任务二(对比事件——感悟对外交往变化)

    历史事件

    时间

    方式

    影响

    郑和下西洋

    明朝前期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明朝中后期

    战争

    (抗击侵略、评定倭患)

    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居住权

     

     

    (3)根据表格提示填写①②处内容。说出导致明朝前期与中后期对外交往变化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任务三(以古鉴今——体验对外开放的魅力)

    材料四  郑和下西洋“和平友好、彼此尊重”的和谐理念、“互联互通、互利互惠”的合作理念,“重视海洋、经略海洋”的海洋理念,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供了重要基础。打造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是把沿线国家和地区串联起来……携手重现海上丝绸之路繁荣,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共同富强。

    ——摘编自《“郑和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

    (4)依据材料四回答,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什么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