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的契丹首领是( )
A.耶律阿保机 B.元昊 C.努尔哈赤 D.蒙哥
2、宋代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宋代的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B.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针指南的作用
C.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最早发明的
D.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事业,但只是辅助作用
3、中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A.《瑷珲条约》 B.《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C.《北京条约》 D.《尼布楚条约》
4、“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事否裁决,与守臣(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材料的中的通判设置于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元朝
5、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是(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6、唐代是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社会风气呈现出明显的自由开放,有如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下列史实能体现唐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的是
①唐朝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 ②西市、东市的设立
③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④武则天登基成为皇帝
A.①②③
B.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以下关于五代十国历史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 五代十国实质上是唐末藩镇割据发展的结果
B. 各政权之间友好交往,和平共处
C. 南方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发展
D. 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8、1276年元灭南宋后不久,中国再度完成统一。下列史实发生于元朝的有
①在中央设管理全国政务的中书省
②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军政事务
③朝鲜的音乐开始传入中国
④全国经济重心开始从北方南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9、唐玄宗时期出现的少数民族政权渤海国统治的地区位于今天的( )
A.东北地区
B.云南地区
C.西藏地区
D.新疆地区
10、唐朝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取得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尊敬,被各族尊为“天可汗”的是( )
A. 唐高祖李渊 B. 唐太宗李世民 C. 女皇帝武则天 D. 唐玄宗李隆基
11、隋朝大运河把五大水系纳入了一个大水系中,把整个中国国土真正地掌握到王权范围内。其中连接淮河与长江的运河是( )
A.江南河
B.永济渠
C.邗沟
D.通济渠
12、在宋代不可能发生的事是
A.茶楼里坐满了士大夫和商贩工匠 B.家里可以用上景德镇烧制的瓷器
C.在剧院可以看到《窦娥冤》 D.商业贸易区用纸币进行交易
13、1771年,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的事件是
A.平定噶尔丹叛乱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雅克萨之战 D.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14、下列工具中哪些是在唐朝时候创造的
①耧车 ②翻车 ③曲辕犁 ④筒车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15、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开创于唐初,废除于清末
B.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C.毫无公平公正性可言
D.看重门第,不利于选拔人才
16、《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史学界称其为杰出的政治家,极具传奇色彩的女皇。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17、“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歌谣中的“戚爷”
A.起兵反对南宋 B.英勇抗倭 C.建立元朝 D.英勇抗击辽
18、我国古代对欧洲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
19、通过“岁币”、“澶渊之盟”等关键词,可以联想到的史实是
A.辽与北宋的和战
B.金与南宋的对峙
C.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D.满洲的兴起和清兵入关
20、公元589年,隋朝为了实现国家统一,灭掉南朝的最后一个政权是( )
A. 北周 B. 齐 C. 梁 D. 陈
21、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天山北路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_________的叛乱。乾隆时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__________叛乱。
22、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_____,他就是明太祖。
23、李时珍名著__________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药巨典”。__________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24、唐朝商业繁荣,_____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宋代业繁荣超过了前代,沿河岸出现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有开封和_____。
25、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秦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了闻名中外的________,它西到临洮,东到辽东。
26、经济的发展
(1)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_____、甘薯、_____、花生和向日葵等。
(2)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3)明朝的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明朝还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_____、安徽的_____。
27、南宋建立: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____登上皇位,他就是____,后来定都____,史称南宋。
28、“罄南山之竹书罪无趣,决东海之波流而难尽”痛斥的是________;________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9、南宋时期,我国的制瓷中心在________。
30、经济特区的建立使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在短短的几年内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它是________。2001年,我国加入________组织,这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31、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疆域辽阔。将下列朝代与其发生的民族、边疆事件对应连线:
唐朝 岳飞抗金
宋朝 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元朝 设置台湾府
清朝 文成公主入藏
32、唐朝皇帝重用贤能,请列举出唐太宗、唐玄宗时期被委以重任的名人各一位。
3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国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妇女引领着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摘自檀新林《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都长安城繁华的表现。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方和北方人口变化各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人口迁移对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里面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有各种艺人在这里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要杂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缭乱。还有许多摊位,有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十分热闹。
——摘编自部编版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宋代东京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东京城内市民生活的状况。
材料四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不同的来源……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互相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传统节日还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领域相当丰富,包括生产生活、衣食住行、礼仪、天文气象、宗教、娱乐等。
——摘编自部编版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四,请给到中国旅游的外国友人推荐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