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年前,一个航海家率领一支庞大的中国船队先后七次远洋航行,也曾出现在索马里海域,这位航海家最远到达( )
A.非洲东海岸 B.红海沿岸 C.越南、泰国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出现辽与朝廷长期和好的局面缘于( )
A.北宋建立 B.澶渊之盟 C.靖康之变 D.岳飞被害
3、家喻户晓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主要描写了唐僧玄奘到天竺取经经历千难万险的故事,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故事发生在唐太宗时期
B.“天竺”指的是古罗马一带
C.“天竺”指的古印度、巴基斯坦等国
D.“经”指的是佛经
4、“这一朝代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政权分立的局面。”这一朝代是( )
A.秦朝
B.东汉
C.隋朝
D.唐朝
5、《唐语林》记:“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作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贞观遗风”
D.“开元盛世”
6、与“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相关的宋朝皇帝是
A. 宋世宗
B. 宋高宗
C. 宋中宗
D. 宋太祖
7、同学们在讨论“澶渊之盟”,小华说:“是宋真宗的软弱和北宋政府的无能造成的。” 小强说:“是对方太强大,北宋朝廷没办法。”同学们哄堂大笑…….小强说的“对方” 是( )
A. 夏 B. 辽 C. 回鹘 D. 金
8、改革与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如下图所示是唐朝农民发明的一种工具,主要用来( )
A.灌溉田地 B.鼓风治铁 C.纺织丝绸 D.耕种田地
9、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清朝前期出现了(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康乾盛世” D. “同光中兴”
10、唐朝时期,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国家是
A.日本 B.新罗 C.大食 D.波斯
11、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下列有关唐太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唐太宗善于用人
B.唐太宗时,魏征敢于直言
C.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D.唐太宗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12、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来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你知道窦娥这个艺术形象是谁塑造的吗?
A. 马致远
B. 王实甫
C. 汤显祖
D. 关汉卿
13、宋太祖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宰相权力
B.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C.分散知州权力
D.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14、“开元盛世”是我国封建社会盛世之一,也是唐朝的鼎盛时期,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A. 唐高宗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15、康熙帝指出“民生所以未尽殷阜者,良由承平既久,户口日蕃,地不加增,产不加益,食用不给,理有必然”。这是指统治者意识到
A. 黄河水患严重
B. 土地抛荒严重
C. 商业发展影响农业
D. 人口增长的压力
16、以下一组数据可用于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某一主题。这一主题应该是( )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B.唐朝大一统局面的巩固
C.汉唐时期的民族大交融
D.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发达
17、他在南宋灭亡后,仍然继续坚持抗元斗争,并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是( )
A.岳飞
B.寇准
C.文天祥
D.李春
18、穿越时光隧道去古代进行研学旅行。我们可以到通宵营业的“瓦子”去看戏、听曲、观看蹴鞠,买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这些热闹情景反映了( )
A.隋朝科举制确立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丰富
D.明朝科技发展
19、“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南宋),而天下为一(统一全国)。”这反映生活在北方蒙古高原的一个游牧民族,一度如草原旋风横扫欧亚大陆,所向披靡。这段史料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
A.唐
B.宋
C.元
D.明
20、“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据考证,此诗句与一位唐朝高僧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有关。他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21、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 ________ 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22、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到________完成。
23、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_____体的通史巨著。
24、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______年。
25、明朝的北京城是在_______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朝代。
(1)开通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2)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简车等生产工具
(3)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4)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马铃薯、花生等
27、中国古代文学在唐朝和宋朝的表现形式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8、将图②《清朝疆域(1820年)示意图》填写完整:
29、唐太宗时期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被称为是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说的是_____
30、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________ ,西北至__________ ,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_________ ,东临太平洋,东南到___________及其附属岛屿,包括__________ 、赤尾屿等。
31、连线
关汉卿 郾城大捷
李时珍 《窦娥冤》
曹雪芹 《本草纲目》
李白 《红楼梦》
汤显祖 诗仙
杜甫 《牡丹亭》
岳飞 诗圣
32、列举为削夺地方割据势力,北宋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旅野次(野外停留),无复盗贼,囹圄(监狱)长空,牛马布野,外户不闭, 又频致丰稔(丰收),斗米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皆不赍粮(带粮食),取给于 路……此皆古昔未有也”
——《贞观政要》
(1)依据材料一,写出我国古代盛世的特点。
材料二: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2)依据所学知识,写出宋朝南方农业大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清朝中期,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至于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3)农业产品品种的增多和产量的提高离不开科技与高产作物,请列举明清时期著名的科技著作和引进的农作物各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