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天水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有一本史书,历时19年由司马光编撰,宋神宗认为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以此为该书赐名。该史书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黄帝内经》 D.《宋书》

  • 2、发生安史之乱的两位叛军首领是

    ①安禄山

    ②李光弼

    ③郭子仪

    ④史思明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 3、唐朝末年,爆发了给唐朝以致命打击的著名起义是

    A.黄巾起义

    B.玄武门之变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

  • 4、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是

    A.北京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 5、明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产生了著名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这三部著作的文体都是(     

    A.诗歌

    B.小说

    C.散文

    D.戏剧

  • 6、在中国古代史上,历朝历代的迁都不胜枚举,但学术界公认的著名的迁都却只有八次,其中,元朝于1272年迁(定)都至( )

    A.西安

    B.开封

    C.北京

    D.洛阳

  • 7、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下列最能体现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 B.鉴真东渡

    C.新罗的商人来华经商 D.玄奘西行

  • 8、下列有关科举制度词语中,在明朝时才可能出现的是(  

    A.武状元

    B.进士科

    C.殿试

    D.八股文

  • 9、澶渊之盟后,出现“河北得安业”,“辽之农谷至是为盛”的景象。这表明澶渊之盟

    A.助长辽扩张的野心

    B.延续宋辽战争状态

    C.加重宋的财政负担

    D.利于宋辽经济发展

  • 10、“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出自那位农民起义军领袖的诗作(  )

    A.黄巢 B.张角 C.陈胜 D.吴广

  • 11、2016年9月,历时7年之久的青藏铁路无缝钢轨换铺工程完成,进一步密切了西藏与祖国内地的时空联系。西藏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西藏,西藏正式成为元朝行政区

    B. 唐玄宗时,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友好

    C. 清朝入关后,康熙帝册封了佛教首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

    D. 雍正帝专门设置军机处,代表中央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 12、假如让你拍摄一部以唐朝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下列哪一情景不可能出现

    A.武则天选贤任能发展经济 B.可以阅读到《资治通鉴》

    C.唐玄宗面试科举考试应试者 D.李白吟诗《蜀道难》

  • 13、在中国古代的某一时期,一群工匠在李春的指导下正在建造一座石拱桥。这座石拱桥现在成为我国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石拱桥。这一历史情境  (   )

    A. 反映了秦朝繁重的的徭役   B. 说明当时建筑技术先进

    C. 再现了唐朝的科技成就   D. 导致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 14、苏州的“苏”的繁体字是“藓”,这是因为苏州自古就是“鱼米之乡”“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就是最好的佐证。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与苏州有关的是(       

    A.宋朝时稻米产量较高

    B.宋朝时商业贸易繁荣

    C.宋朝时出现早市和夜市

    D.宋朝时海外贸易发达

  • 15、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政权并立

  • 16、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如图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 17、美国历史学家迈克尔哈特说:“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实行通过科举考试选拔政府官吏的制度,为中国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员。”他应该是:(     

    A.隋炀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 18、关于“瓦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给城市生活增添了生机   B. 散布于广大农村

    C. 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D. 出现在宋朝时期

  • 19、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开创了

    A. 西大平洋与大西洋的海上交通线

    B. 东西太平洋的海上交通线

    C. 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海上交通线

    D. 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线

  • 20、18世纪中期,乾隆皇帝粉碎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来清朝设置_____,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统治。(  )

    A.驻藏大臣 B.伊犁将军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歌曲《爱我中华》中唱到:“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请思考:

    (1)五十六个民族中的藏族主要生活在西藏地区。唐朝时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典型事件是____________:西藏成为中国正式的行政区是在____________(朝代)。清朝1727年设立_____________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乾隆皇帝还制定____________制度。

    (2)五十六个民族中的____________族形成于元朝。

    (3)五十六个民族中的高山族主要生活在台湾地区。该地区在中国古代史上曾被____________(国家)侵占了38年,后被民族英雄____________,在_________年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____________,隶属福建省。1885年设____________。

  • 2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23、唐朝时西行到天竺,舍身求法的高僧是________。东渡日本,弘扬唐朝文化的高僧是________

  • 24、开封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 25、唐朝的对外交通发达,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 26、城市的发展见证历史的变迁。在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___________。见证了1271年蒙古政权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此的是____________

  • 27、代表中国古典小说最高成就,且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________

  • 28、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_____体的通史巨著。

  • 29、宋代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________

  • 30、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

    ①时间:____年,____称帝,建立____,定都____

    ②唐太宗:626年,____即位,次年改年号为____,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_

    (2)贞观之治

    ①原因:吸取____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____);广纳贤才,知人善任(任命________做宰相)。

    ②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

    政治上:进一步完善_________;制定法律,_________;增加_______科目,鼓励士人报考,____逐渐成为最重要的考试科目;严格考查________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_________,鼓励发展______   

    ③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____,经济____,国力____,文教____,历史上称之为“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诗仙 杜甫

       画圣    李白     

       药王    吴道子     

       诗圣    孙思邈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国家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国家富强的前提和保证。请根据提示,把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1)唐太宗时,_______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

    (2)元朝时,各民族长期杂居,产生一个新的民族

    (3)清朝时,设置 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4)清朝时,蒙古族 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中国古代史是一部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贏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请指出唐太宗“赢得了他们的爱戴”的原因和具体表现。

    材料二  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2)分析材料二,列举宋代“阶段性的和好”的具体事例及影响(一例即可)。

    材料三

    (3)清朝为加强对A地区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认真观察元朝和清朝疆域图,你认为以下结论正确的有哪些(填序号即可)?

    A.我国疆域辽阔     B.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C.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得到发展和巩固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四

    (4)据上图指出我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有哪些方式?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